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陕西省商州市大荆中学周永献老师 ,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 0 0 0年第 6期第 56页 ,对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课本上第 10 0页所述隋朝“手工业有新的发展 ,造船技术达到很高水平 ,能造起五层楼的宏伟战舰” ,提出质疑。认为以“五层楼的宏伟战舰”来说明“手工业有新的发展”“不足为据”。其论据是 :“因为 ,在三吴时 ,早已出现了‘长二十余丈 ,高出水面二、三丈 ,上下五层 ,……远望犹如楼阁’的大海船。”笔者认为 :《中国古代史》课本第 10 0页所论并无不妥 ,质疑者所提论据并未给出出处。况且 ,“起五层楼”与“上下五层”含意并不…  相似文献   

2.
在冀鲁豫一带农村中,男子讨老婆方言中有“‘xín’媳妇”的说法,查找多种辞书,却始终难以找出“xín”音 准确代表的汉字。有大学中研究语言文字学的朋友解释:不就找个媳妇么,“寻”呗,中国古音多着呢,你找得过来么?言外之意,“xín”乃“寻”的古音。古音所指何字?如何发生的变音?于是,搬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今汉语字典》及《古今汉语词典》查找,可惜,根本就没有读“xín”的“寻”字;就连《辞海》、《辞源》当中也没有。近读《战国策》,忽然记起“幸”在古代宫廷中所指的意思:“亲近,宠爱。”(“君王…  相似文献   

3.
《读书》杂志 1 999年第五期上 ,金克木先生在《两大帝国的统一场》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于是道有了三种。一是孔子的……偏于肯定现世。一是老子的……对现世兼有肯定和否定。一是释迦的 ,说是要修行达到寂灭 ,不生也不死 ,但在达到以前还要救人救世 ,所以没有完全脱离世道 ,言语上否定 ,行为上肯定。”这里的“释迦”从上下文看应该是指释迦牟尼 ,不会是释迦部族等。联系文中对释迦之道的几句说明 ,似乎“释迦”一词换作“佛教”较为适当。泛泛而言 ,经常可以将儒、释、道三者并称 ,以释指代佛教。但具体就《两》一文而言 ,佛教与释…  相似文献   

4.
初中第五册《古代诗词曲五首》课后练习第一部分的“诵读”指导,将《杜少府之任蜀州》前两句这样划分朗读音步: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这种“诵读”指导笔者实在不敢苟同。课本注释为:“城阙辅三秦”,“辅,辅佐,保卫。”“三秦,指关中(陕西潼关以西)地区,项羽灭秦以后,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封秦  相似文献   

5.
王得敏 《物理教师》2005,26(7):47-47,50
上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2004年8月修订)第156页引用了古书《天工开物》中的两幅图,图片描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舂谷物和从井中汲水的劳动场景,课文中写道:“杠杆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捣谷的舂及汲水的桔槔等都利用了杠杆的原理”.从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麦琪的礼物》一文有这样几句话:“……人家虽然没有明说,自己总觉得这种掂斤拨两的交易未免落个吝啬的恶名,当时羞得脸通红。”此外,还有如下的例句:1郾“……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应多一些宽容,在小事上不要掂斤拨两的……”(《有爱的天空不会冷》,《读者》2000郾9)2郾“生活中难免有磕磕碰碰,在同学们当中不要掂斤拨两地计较,而应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理解》,《青年文摘》1999郾3)3郾假如有朋友,务必是知己,交人难呀,不能在小事上掂斤拨两而影响朋友之间的友情。(《无知己》,《散文…  相似文献   

7.
韩文虎 《历史学习》2005,(11):13-13
现行人教版统一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中有一些地理名词,教材未做注解,教参也语焉不详。为此,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做一注解,以利于同学们理解教材。1.江东:见于第三章第三节“江南农业的开发”一目。因长江在安徽省境内向东北方向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资…  相似文献   

8.
秦孝公“焚书”: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据《韩非子·和氏》载:“商君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孝公行之”。由此看来,商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焚书的人。但商鞅的“燔《诗》《书》”主张,在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执行,因而对古代文化没有什么大的破坏性。秦始皇“焚书”: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置酒欢宴朝中臣僚。博士淳于越在宴会上反对实行郡县制,主张恢复古代的分封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第9页《孔雀东南飞(并序)》第二段有这样一个句子:“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课文下方对“大人故嫌迟”的解释是这样的:“婆婆总是嫌我织得慢。大人,好像现在说的老人家,指婆婆。故,总是,老是。”笔者对这里“故”字的解释有些疑惑。在《古汉语常用字典》(商务印书馆1996)第104页“故”字有这样几条义项:“①事,事故。……②旧,与‘新’相对。……③原因,缘故。……④故意。《史记·陈涉世家》,‘广~数言欲之,忿恚(hui会)尉。’(广:舒。亡:逃亡。忿恚:使……愤怒。)成语有‘明知故犯’。⑤通‘…  相似文献   

10.
鲁迅《故乡》中,有下面一段文字: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圆规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修辞复习提纲”说,上文加着重号的“圆规”是借代修辞格。 崔经臣同志在《“圆规”是借代还是借喻》(《汉语学习》1988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圆规’应是借喻,而  相似文献   

11.
申禄剑 《语文知识》2000,(11):77-80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参考书》(现正在使用的1995年版,以下简称《教参》)在《药》的“补充资料”第四项第三自然段中说:“……1911年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满清皇帝,中国社会并没有发生任何实际变化。”这种评价过于片面,不符合史实,与高中历史《教学参考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也不一致,因此值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常这样说:“在我国古代文史不分家”。其实在古代文与史还是分家的,只是没有象现在这样严格罢了。如《诗经》、《楚辞》是文,《左传》、《史记》属史。所谓不分家,是指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往往是文中有史,史中涵文。《诗经》是我国古代第  相似文献   

13.
《嘉兴师专学报》一九八二年一期刊载了王伟民同志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分册注释标点商榷》一文,其中27条是对《勾践灭吴》中“寡人礼先壹饭……”的新解,他不同意《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的编注者根据韦昭旧注将“礼先壹饭”解为“吴王自言年长于越王”.而引《史记·淮阴侯列传》漂母饭韩信的故事来说明“壹饭”是“小恩惠”.吴王所指的“小恩惠”是针对二十年之前“夫差没有灭掉越”这件事说的.我觉得王伟民同志的新解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我从前对这一句也有上述类似的想法,以后因看到《吴越春秋》中的有关记载,否定了这种想法.  相似文献   

14.
晓秋 《现代语文》2005,(12):44-44
古代诗文中的“三山”何所指?这里打个虚实之分。虚的“三山”指三神山,是传说中东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山,为仙人所居。此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后被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妙之境。例如李贺《梦天》诗中写道,“黄尘清水三山下,史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在诗人丰富的想象中,居于“三山”的仙人全用宏观看待人间,沧海桑田的变化快如跑马,九州大陆宛如几个烟点,大海不过是一杯清水,神思妙想,使现代人也为之叹服。又如李清照写过一首《渔家傲·记梦》词,其中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  相似文献   

15.
王问洋 《物理教师》2007,28(5):28-2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在“熔化和凝固”一节中指出“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在教学中教师出现了两种理解:第1种是“非晶体没有熔点”.《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203页有一道选择题: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似文献   

16.
文化管理的宗旨应该是“把人看成目的”。然而,如何使这句话不会成为美丽的谎言,我的答案是——办一所真正读书的学校A、原始文档以下为《大语文阅读》总第四期目录。第一辑点击余华1.许三观卖血记(节选)………………余华第二辑像周国平一样思考2.中国人缺少什么……………………周国平3.哲学与精神生活……………………周国平第三辑笔墨良心4.日本鬼子的“自尊心”………………余杰5.龙永图的悲与喜……………………余杰6.施罗德:我“穷”故我“在”…………余杰7.金庸的伪善与妥协…………………余杰第四辑校园风8.和好好先生走过……………………刘晗第五辑满眼风光9.《苏园六记》解说词…………………刘郎10.满眼风光北固楼…………………吴恩培第六辑中国:2003年的春天11.直面“非典”(摘录)………………王志12.叶欣:天生的护士…………………林炜13.瘟疫警告人类……………………江菲14.端详这朵乌云——“非典”是一次预演(节选)………………………………………何帆15.从牛痘到抗生素……………埃里克·纽特编后:感受阅读的幸福………………高万祥附一:关于《大语文阅读》的调查附二:第1~3期阅读排行榜B、相关背景从2003年1月份开始,我校每月都会有一本崭新的《大语文阅读》摆放在学生案头。每一期上,作为主编的我都有一篇鼓励学生阅读的文章。《有书的冬天不怕冷》、《阅读是一种旅行》、《阅读可以拯救自己》、《只要你爱读书》、《感受阅读的幸福》、《写作是  相似文献   

17.
佛教经典《金刚经》里面含有“空有不二”的哲学思想。在佛教看来,“空”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没有,而是“有”和“无”的统一体。《金刚经》中所说的有和无,有就是空,空就是有,空有皆是同样的东西,有无只是空的二面而已。佛教说“空有不二”,意思就是指有和无不是完全对立,而是相互统一,不能看到空就否认有,也不要以为有就否认空。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收录了何满子先生的《剃光头发微》一文。这是一篇极好的文章,但到目前为止,对它的解读并不尽如人意。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所附吴庚振先生的《(剃光头发微)赏析》(《教师教学用书》的“课文鉴赏说明”即以此为蓝本)也是舛误颇多,如:“作者……展开了一连串的联想。”“首先,由剃头联想到掌权。”“其次.由剃头联想到清代‘留头不留发’,联想到古代的‘髡’刑(剃掉头发).联想到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给犯人剃光头……”本末倒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近日偶翻1996年第5期《书摘》,上面刊登了著名作家梁晓声的《男人的嫉妒》一文,其中有这么几句:中国古代有一则成语——“一桃三士”。讲一个桃子不知究竟该赐给三个有功大臣中的哪一位,结果他们互不相让,以决斗分雌雄,最后皆死于对方的刀剑之下……梁先生这里所说的“一桃三士”实为“二桃三士”之误。此典出自《晏子春秋·谏下》。  相似文献   

20.
语感说到底是一种语言体验。学习者在感知、吟咏他人作品的过程中,逐渐把他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就是语言体验的获得过程。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古人深得此道,古代的学子要熟背《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书,总字数近30万。正是有了这样的读诵基础,古代学子才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南宋的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不但把“口到”与“心到”并提,而且强调“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时至今日,许多人却认为这种做法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