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语句末形式"のだ"变体多、用法多、近义表达形式多,是语法学习中的难点之一。通过对大学日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のだ"误用出现最集中的是"发现"和"换言"用法。对这两种用法中的误用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のだ"的习得存在"语法形式→表达功能"的单向性,没有形成"语法形式表达功能"的双向互动性,同时,学生对"のだ"及其相关近义表达形式之间的区分也掌握得不好。  相似文献   

2.
“のだ”是日语教育中的重要语法点。文章分析总结了“のだ”的“说明”、“展开话题”、“替换说法”、“发现”、“主张”、“命令”和在特殊疑问句中的用法.并且提出在教学中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3.
日语自他性的区别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本文重点考察他动性,从概念入手,分析日语动词句他动性具有连续性,指出他动性是一个范畴,并试图从范畴化角度分析他动性的连续性问题。了解他动性的特征,可以帮助日语学习者更好的掌握日语他动性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日语好不好学,一直是日语学习者关心的问题。有人说:"日语学习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英语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虽然不可一言以蔽之,却因日语中含有大量的日语当用汉字,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而言,开始阶段极为容易,入门学习阶段首先占有一定优势的客观因素,被传"笑着进去"也不为过。但由于日语语法和语感的特殊性,随着日语学习的深入会逐渐增加难度。使得学习者慨叹:学日语真是"哭着出来"。因此,弄懂日语是否难学,也许对日语教学定会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感叹句的形式与功能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感叹句的形式分类以及感叹句具有"表抒"、"超符号性"、"交际对象的不确定性"等功能特征。通过对感叹句形式与功能特征的分析,可以使日语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日语感叹句。  相似文献   

6.
日语句末的"のだ"有很多种变体,如"んだ""のです""んです""のである"等等。另外,关于"のだ"是否是"の"的变体,也有不同的说法。对此,本文将对终助词"の"及其变异体"のだ"的区别进行探讨。并对叙述文中的"のだ"和"の",疑问句中的"のか?""の?"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暧昧性是日语的重要特征之一。日语中说服功能语与汉语中的有所不同,其主要不同之处就是日语所具有的暧昧性。在日语教学中为了提高学习者的日语水平,不仅要重视学习者对日语语法、词汇的掌握,而且要使他们需要理解日语中顾及对方的文化特征。笔者对中日说服功能语言作比较之后,观察到两种语言从提出主题,到说服对方的全部过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并且能看得出日语会话中所体现的重要特征之一暧昧性。本文通过对汉语和日语中说服功能语作比较,总结两者的运用特征,以期提高日语和汉语学习者对功能语的学习效果及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日语的暧昧性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讲,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有时很难把某些场合的日语对译成合适的汉语。正确地理解日语的暧昧性,并正确地译成中文是中国日语学习者学习的重要任务。文章主要从日语语法结构的角度对其暧昧性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又从日本文化角度对日本人的暧昧性的心理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9.
与生俱来的母语学习使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对本国文化有强烈的依赖和惯性,因而在日语学习和日语写作中出现了文化负迁移的现象.文章从"常见错误"、"迁移现象"、"教学对策"三个方面探讨日语写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期望建立日语教学者与日语学习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教学体系,使日语写作的每一次体验都成为一次有意义的快乐创造.  相似文献   

10.
关于「抱」     
在日语中当用汉字使用"抱"构成的动词里,「抱(だ)く」「抱(いだ)く」「抱(かか)える」可以说是最为日语学习者所熟悉的词汇。但正是由于中国日语学习者熟悉汉字的这一先天优势,导致了很多时候,仅凭借对中文的"抱"一词的固有印象去理解、使用这三个日语动词。本文通过具体例句「抱(だ)く」「抱(かか)える」进行词义分析,希望加深日语学习者对其用法的理解,进而对学习者今后的日语学习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日语中,表示复数的接尾辞有"たち"、"ら"、"がた"、"ども"等。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掌握这些词的同时,会经常误用,所以本文主要借鉴前人的研究,从便于理解的角度谈谈"たち"和"ら",希望能给日语学习者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敬语学习是个难点。特别是在口语表达中,如何因人而异、恰如其分地表达敬语语气,更是难上加难。在使用敬语时还存在敬语误用、敬语贬值、双重敬语等复杂现象,使日语敬语十分混乱。"なさる"作为敬语动词,其特殊的活用变化规律应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其表示命令或指示的"~なさい"用法,也应该引起日语学习者的深入思考。以"なさる"为研究对象,在阐释其用法的同时,分析日语敬语贬值现象。  相似文献   

13.
围绕二语是"习得"还是"学得"这一问题,学者们的观点不尽相同,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却决定了外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和改革的方向和未来。近年来,我国的日语学习者在数量上突飞猛进,但学习者却面临着"听不懂,说不出"的尴尬局面。正规的课堂教育仍然是学习者学习日语的主要途径,如何利用二语习得、学得的规律组织教学,改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者的"输出能力"是当前日语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写"是日语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为了提高日语学习者的写作能力,笔者在日语专业低年级写作课上尝试使用讨论式学习法;结果表明,讨论式学习法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方法,是值得推广的日语写作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日语的暧昧表达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讲,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有时很难把某些场合的日语对译成合适的汉语。正确地理解日语的暧昧表达是中国日语学习者学习的重要任务。文章主要从日语语法结构的角度对其暧昧性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又从日本文化角度对日本人的暧昧性的心理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6.
范晓辉 《考试周刊》2011,(34):126-127
日语中的暧昧性表达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在日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与日本的文化、传统、地理环境和历史都联系紧密。本文探讨其具体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以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日语能力测试(JLPT)"始于1984年,是检测母语为非日语学习者的日语能力的一项考试。参加该项考试的人年年增加,目前该考试已经成为大规模的外语考试之一。在2010年,实行了近20年的"日语能力测试"进行了改革,特别是在"听解"测试方面,新的"听解"考试不仅延长了考试时间,还对考试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难度随之增大,但某些学习者认为改革后的"听解"考试比较难,丢分比较多。作者在高校担任日语听力教学工作,一直从事"如何提高日语听力能力""如何应对日语听力考试"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改革后的"听解"考试虽然内容改变、难度加大,但如果灵活运用一些答题技巧,学习者还是可以在"听解"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主要是对"听解"考试中"课题理解"部分的答题技巧的论述,是作者经过几年对"日语能力测试—听解"的研究所提出的拙见,希望对广大的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日语学习者要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除了掌握正确的日语语言知识外,更要了解日语中的特殊表达习惯及背后的文化内涵。从日语中的"请求""拒绝""抱歉"等语言表达及敬语表达、省略表达等独特的表达习惯为出发点,探讨日语中独特的语言表达习惯背后所蕴含的日本文化特质,帮助日语学习者加深对日语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9.
日语中存在着不是原始助词却含有助词性质的这一群体——"助词性机能辞",本文以日语复句中的等位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SPSS分析软件对30名被调查者进行统计分析,整体掌握日语学习者对原有助词和"助词性机能辞"的使用情况;明确影响对比含义复句衔接的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强弱等。  相似文献   

20.
语音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能否学好语音受到包括学习者自身语言条件、年龄、努力程度等众多因素的制约。不同方言区域的日语学习者发音的特点也呈现出区域性的特点,本文除了分析江苏各方言区影响下日语学习者的发音特点外,还探讨了"合作型"模式对提升日语语音教学质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