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扫描农村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 通过调查,我所在初中学生中父亲一方外出打工占41.97%,母亲一方外出打工占7.43%,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占20.4%。这些孩子由父母一方或隔代亲人、亲戚代为教育,在缺乏母爱、父爱的环境中成长,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家庭与“隔代教育”现象,缺乏足够的家庭教育而导致“教育断链”,  相似文献   

2.
正常的家庭中,有父亲也有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应是父母共同合作。但是生活的事实经常是父亲忽略了自己在家庭中的教育者角色,放弃了做父亲的乐趣,成为一个“工作人”。本栏目旨在呼吁父亲参与家教,让父亲成为真正的父亲。主持人/刘秀英独生子女的特殊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尤其困难。孩子们面对的是占多数的成年人,而父母所有的愿望和关注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对于孩子在任何一方面表现出的失败他们都极其敏感。这些孩子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他们必须成长得完美,使父母高兴。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成功的过分依赖可能使孩子不容易独立于父母…  相似文献   

3.
杨翠美 《幼儿教育》2012,(29):14-15
近年来,单亲孩子成为社会较为关注的一个群体,单亲孩子因为父母离异或一方亡故而只拥有一方的抚爱,他们应该得到更多的关心。同时,城市中还出现了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因为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一方在外地工作,孩子由另一方来承担养育与教育职能。这类家庭虽然具备双亲的家庭结构,但因为孩子长期得不到父亲或母亲的照顾和缺乏与双亲交流,其家庭抚育功能与单亲家庭类似。  相似文献   

4.
杨连 《宁夏教育》2009,(7):151-152
“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持久的教育场所,父母具有爱护孩子的天性与职责。”然而如何教育、如何爱护却大有文章。大有讲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首先要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是很疼爱孩子的,但疼爱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亲往往是深沉严格,母亲往往是温柔细腻。无论父母心里有多疼爱孩子,都不要不加考虑的,  相似文献   

5.
古人语“养不教、父之过”,可现在,大多数家庭里教育孩子的重担全压在了母亲身上,人常说:“称职的母亲,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于是,社会对母亲的要求不断在提高,却忘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在一个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就是一个天平,孩子处在父母的天平中间,哪头多了,哪头少了,孩子都会坐不稳。而现在的家庭里,孩子们接受到母亲的关爱  相似文献   

6.
爱的陷阱     
嵇珺 《家庭教育》2009,(1):18-18
“一切让给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在传统观念中,这无疑是出色的好父母,但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这却是父母送给孩子的可怕的礼物。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什么?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起了什么作用?父母在有了孩子后应具备哪些理念与方法?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们在企求这么理所当然的事,作为父母应该认真面对这样的现实。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东西,孩子就能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一般认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变…  相似文献   

8.
单亲家庭的孩子受到各方关注,但在一个表面看似完整的家庭,孩子的状态其实形同单亲,却少有人注意,甚至连父母本人都可能没有引起重视。这种状况通常是由父亲或母亲一方在家庭中长期的“候鸟现象”造成的,其中“候鸟父亲”的情况更多一些。我们或许可以把这称为“假性单亲”。  相似文献   

9.
父母离异与孩子的适应指导●父母应尽早摆脱婚姻破裂的消极感受,积极关注孩子,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向孩子解释父母离婚比勉强在一起更好,并尽量坦诚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强调这不是孩子的错。●向孩子保证父母仍然爱他,并与孩子商量他与父亲或母亲相处时间及受哪一方监护。●不在孩子面前数落对方,不要迫使孩子表现他和父亲或母亲站在一边。父母再婚与孩子的适应指导●父母再婚前应告诉孩子,并解释这一决定的理由,对孩子的疑问给以合理解释。●向孩子保证父亲(母亲)以后仍会像原来那样爱他,消除孩子对被遗弃的担心。●告诉孩子新来…  相似文献   

10.
李如星 《母婴世界》2012,(8):106-107
2~3岁的孩子开始对成年人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兴趣,孩子可能会偷看或明确提出要看父亲或母亲洗澡,在父母上洗手间和换衣服的时候借故闯入,偷看或突然摸捏妈妈的乳房,突然摸捏爸爸的生殖器,直接提出要看父亲或母亲的身体等。这些行为都是孩子对父母发出的信号:“我想了解你的身体啦!”作为父母,这个时候是应该坦然地面对孩子的问题,还是惊恐地斥责这些“无理”的要求,或者害羞地转移话题?是时候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了吗?  相似文献   

11.
在一项中美日三国的联合调查中,调查组对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进行了比较,结果在美国、日本两国中学生所佩服的人物中,前三位必有一位是父亲或母亲。日本的调查结果是:父亲、母亲、坂本龙马(日本著名历史人物);美国的调查结果是:父亲、迈克尔·乔丹、母亲;而中国的上千名学生都把自己的父母列在自己喜爱的歌星、影星之后,母亲排在第10位,父亲排在第11位。三国联合调查组得出了—个令人心寒的结论——中国的孩子最看不上自己的父母。为什么我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孩子,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呢?旧时的春风不化雨当时针指向21世纪,中国已经迈…  相似文献   

12.
强化孩子的独立意识青铜峡市二幼李光锋现在,许多父母总是不让孩子单独进行活动,事事护着孩子,有些事孩子可以做的也不让他做,因此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马卡连柯在他的名著《教育诗》中写道:“一般人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离婚率逐年上升 ,许多完整的家庭解体 ,许多幼儿要面对父母的选择 ,要失去一方的关爱。我园中班有一名幼儿叫席×× ,其父母离婚后 ,他判给父亲 ,他的父亲不准他跟母亲来往 ,有一个星期五的下午被母亲悄悄地接走 ,第二个星期一下午到幼儿园接幼儿时 ,父母都没有来接 ,本班老师打电话通知他父亲 ,他的父亲来接孩子时 ,得知孩子感冒了 ,非常生气 ,对老师 :“我不接他 ,你们老师叫他妈妈来接。”甩手就准备离开 ,席××看见父亲来接时 ,边哭边喊 :“不跟他走 ,我要妈妈。”最后 ,在老师的劝说下 ,这名幼儿哭着被他父亲抱走了。看到这一幕 ,…  相似文献   

14.
作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成才,但许多父母对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却多有忽视。有些父母故意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以为这样做是在给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的童年(在那些缺少父亲或母亲的家庭,家长更舍不得让孩子干活,以“弥补”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的不足);还有一些父  相似文献   

15.
教育感悟221:教育孩子需要父母联盟,而父母联盟需要合理分工。美国学者对112对4岁孩子的父母跟踪一年的研究发现,父亲主要负责陪孩子玩,母亲更多照料孩子生活,这样分工的父母关系更加积极互动,也有利  相似文献   

16.
在我印象中,父母一直很和睦。可在一年前,据说因为父亲在外面“有了”,他们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吵。父母争吵只有一个原因——父亲要离婚,母亲不离婚。父亲说跟母亲没法过了,坚决要离;母亲不想便宜那个“小骚货”,死活不肯离。他们就采取了闹的办法,总有一方会挺不住的,他们都相信自己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子女是一门学问,我们每个身为父母、渴望子女成功的人,都希望提高孩子的素质,其实,首先应该提高父母与教师的素质。父母、教师的素质,其实就是“前素质教育”。这种前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整个素质教育的成败。一个人从他(她)做了父亲(母亲)起,就需要一种特殊的素质——教育素质,即教育孩子所需要的观念、方法和能力。这些观念、方法、能力,就构成了父母的教育素质。只有那些具备家长教育素质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父母。  相似文献   

18.
从生物角度讲,父母双亲是一个孩子诞生所必须的条件,但从社会角度来看,父母在养育中的地位却不相同,母亲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照料者,父亲却常常被描绘成与育儿无关的局外人。父亲缺席现象不仅社会上普遍存在这种观念,男性自己也是这么看。上海最新一份调查显示,国内很多父亲认为自己在家庭中应该充当的是养家糊口的角色,而不是带孩子的角色,所以,不了解孩子也是理所当然。据报载,当代社会中“父亲缺席”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现象:34%的美国孩子不和自己的生父住在一起,香港父亲每天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平均只有6分钟!可能少部分家庭是因为…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子女是一件大的工程 ,在这项工程中 ,母亲担任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母亲素质的高低 ,将影响孩子的生理、心理、智力、情感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每一个即将成为母亲和已经成为母亲的人 ,“上岗”前 ,都应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 ,补上作为父母角色的培训课。与孩子一起成长 ,做智慧型母亲  相似文献   

20.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留在家中生活的孩子们。这些孩子有的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祖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对我园留守儿童的调查,目前2~6岁的“留守儿童”占幼儿园幼儿总人数的14%,其中,55.5%的留守儿童是父亲外出,6.5%的留守儿童是母亲外出,3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