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毓琴 《中国教师》2010,(Z1):40-40
体育与健康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健康的内涵也在不断地逐步完善,经历了一个从生物健康到多维健康观的过程。从20世纪初人们的"健康是没有疾病和营养不良以及虚弱"观念,到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新定义,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这一健康观念摆脱了生物健康的束缚,确定了生物、心理和社会相结合的多维健康观。  相似文献   

2.
温晓茹 《家教世界》2012,(18):50-51
生物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还要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等等。也就是说,新的课程标准对生物学教学的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实际上,每一章节的内容中都蕴含着大量的生命健康安全教育的素材,只要我们从大教育的背景下去分析、领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可以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健康安全教育。事实上,传统生物教学过多地重视生物的"双基"教学,对生物学科所蕴含的生命意识认识不足。我们必须利用生物学科的自身优势,把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渗透到生物学教学之中。况且在教材中,还涉及到许多与人类生命健康有关的知识,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思想意识,生物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3.
一、知识拓展《生物的新陈代谢》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核心,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这部分内容与其它章节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是高考学科内综合丰富的素材库。同时,这部分知识与工农业生产及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涉及的实验较多,因此在复习中应高度重视。生物的一切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动有关,酶是新陈代谢中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全部的生化反应  相似文献   

4.
氮元素是生物维持结构与功能、进行生长与发育等所必需的元素。其有关知识在高中《生物》教材的多个章节中出现,如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作用、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生物与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等,这些知识均与生物圈的氮循环这个中心问题有关。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人们自觉地把健康和疾病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综合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健康行为、改善健康环境为核心的健康教育方案正在按不同群体、不同地域、不同习俗、不同生活方...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由于初二生物中的“人体生理卫生”内容,讲述的就是关于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怎样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知识。所以作为一个生物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贯穿于初二生物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把人体生理卫生基础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促进身体形态的正常发展,提高身体各器官的生理机能,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有关能量流动的计算题是生态系统功能中的重点和难点,它涉及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规律、能量流动途径等方面的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因而与能量流动有关的试题也成为生物高考的热点之一。有关这方面的试题常见的类型有: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改变健康行为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有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是防治疾病和保护健康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播,并有针对性地改变人们的不良习惯与行为,则成为非常值得研究的学术问题。有关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在传播广度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人际传播则是最有效的态度改变途径,因为它采取的是交互的和基于反应的劝服传播方式。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介由于兼具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十分适合进行劝服传播来改变个体的健康行为和进行健康干预,同时,还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互联网改变健康行为的模式设计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田寿 《甘肃教育》2009,(23):48-49
从近年学校实行寄宿制以后学生的表现看,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健康知识积累少和维护自身健康的技能差等问题。现代医学证明,人体很多疾病与不良的生活习惯、精神及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生物教材中很多内容是符合中学生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要求的。如合理膳食、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饮食卫生与营养、食物的热量、细菌、放线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编《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 ,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 ,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可以预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这种学以致用的命题思想将会在以后的高考命题中得到更大的体现。为了使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这类高考应用性题型 ,笔者试就这类题型的命题作一探析 ,以供参考。1 生活方面生物学知识与人类的健康、生活尤为贴近 ,借助这一点可以充分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懂得“健康生存”“学会生活”“相信科学”“破除迷信”。1 1 健康生存 生物学知识与…  相似文献   

11.
生活化的教学关注现实生活,注重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生物学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生活化的教学: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生物学知识;生物科学史;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相似文献   

12.
王丹 《中学教学参考》2014,(20):118-118
<正>科学素养的培养正在逐渐成为生物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例如,在学习"人类遗传病"时,可以通过讲述环境、生活习惯等与遗传病的关系,把有关遗传病的知识与人类健康生活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养  相似文献   

13.
了解衡水市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态度、技能及行为,全面认识学校健康教育开展的现况,为完善学校健康教育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的力度和管理,将开展学校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疾病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健康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和关注健康护理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如何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成为护士的研究课题。护士通过向病人讲授有关疾病预防和养生的知识,帮助病人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拥有健康身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本文就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健康教育总结如下:1挖掘教材,加强对常见病的认识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二部分细苗、真菌、病毒;第四部分人体生理卫生都涉及到有关常见病的知识,在授课时可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有关疾病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l传染病细菌性痢疾、伤寒、肺结核、肺炎、脓抱病、毛囊炎、疖、百日咳、扁桃体炎、猩红热、中耳炎等是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疾病;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腮腺炎、乙型脑炎、脊住灰质炎、水痘、麻疹、出…  相似文献   

16.
<正>"遗传与变异"是高中生物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不但包括有关生命延续的知识,还包括由优生、优育延伸出来的有关改善遗传质量等基础类知识,对于学生生物知识的延续及知识体系的构建,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将这部分知识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认识知识的本质有什么重要意义?怎样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建立多元的评价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高中生物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关病毒的知识零星分布于细胞癌变、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心法则、免疫、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类群等章节,其涉及到生物的基本特征、免疫与治疗、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主干知识以及人类健康等热点问题,因此,成为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联系更加密切,生物知识与人们的健康、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因此,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已成为许多人的自觉要求和需要.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8,(85):153-154
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生活是人类幸福生活的基础,而生物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健康知识,那么就需要生物教师们在开展生物教学的同时渗透健康教育。结合营养学知识以及教学课堂教学的途径,概括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激发学生去关注自己的健康,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马亮亮 《考试周刊》2013,(96):138-138
伴随文化知识的学习,健康教育知识满足不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有些学校没有开设健康知识的课程。生物是高考要考的一门学科,因此,生物课程可以作为普及健康教育知识的一种载体。通过生物学习,让学生对生理知识有基本了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