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课程的“生成性”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生成就是在动态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课程内容。研究性学习课程生成要经过学生需要评估、拟定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组织其课程材料、实施其课程方案、评价其课程方案等过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生成要受到政府政策、社区、家长、教育改革与教育科学研究、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学校的硬软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关于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的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事关研究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但这一问题目前尚处于争论与探索过程中。在评价对象上,研究性学习追求的价值目标可界定为“知识与理解”“技能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均应参照评价的“目标对象”接受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强调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表现性评价应是评价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研究性学习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开设,它着眼于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课程评价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显重要。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内涵是什么?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理念是什么?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方法有哪些?笔者尝试就这些问题与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研究性学习”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整合,是通过以体育与健康为主体的专题研究,让学生创造性地应用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等方法对“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组织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及实施作了初步的理论设想,旨在顺应我国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转变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将为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在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利用多种教育资源研究“问题”、教师树立全新的课程和教学理念以及建立以“质性评价”为基础的新的课程评价观等四方面,阐述了“研究性学习”如何进入职业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6.
关于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模式。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和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树立新的评价观,变“量化评价”为“质性评价”,变“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李建新 《现代语文》2008,(11):151-152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根据高中语文学科特点和信息加工理论,组织高中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属于学科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范畴,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感悟性等特点。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师组织、促进、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学生一道开发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新课程计划“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人们谈论研究性学习有两种所指 ,一是指“研究性学习”课程 ;二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方式而提出来的 ,通常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熟悉的生活中 ,选择并确定课题到实践中去调查取证 ,考察走访 ,收集信息 ,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获得结论的过程 .作为一门课程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  相似文献   

9.
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与教学论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倡导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还在于其实现了课程与教学的概念重建。“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体验课程、植根于生活的课程,在这种课程中,学生成为课程开发者,它是对以传递间接经验为核心的传统教学观的反动,倡导以尊重每一个学生自己的观念为核心的“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课程走出了二元论,实现了课程与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不仅是我国中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世界性的课题。放眼世界,从法国的“多样化途径”“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到美国的“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从香港的“专题研习”到台湾和日本的“综合学习”,尽管名称不同,但各国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在课程实施上,国外及港台地区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课程形态的多样性、课程目标的全面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评价的多元性以及学生自我反思的作用。了解国外及港台地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及特点,有助…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究以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根据一般问题的解决过程、解决策略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来审视研究性学习,既有助于提升教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导的有效性,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相关学科的问题解决教学,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一般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多元智能理论关照下的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是人类智能研究领域的一场革命。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攻坚项目。多元智能理论不仅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而且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发与实践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教学是对传统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与突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文章介绍了研究性教学在社会心理学课程中的教学设计与应用,并汇报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价,最后指出了研究性教学实践中的几个难点与挑战。  相似文献   

14.
阐述研究性学习涵义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探讨了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评促学是学习评价的终极目标,但是,评价如何促进学习却始终争议不断。在历史上,泰勒的“目标模式”、斯凯瑞文的“目标游离模式”和斯塔弗尔比姆的“改进模式”等理论围绕“评价有什么用”的探索建构了以评促学的“目标—改进—结果”理论框架。进入学本评估时代,关于学习的评价、促进学习的评价和作为学习的评价将“以评价促进学习”理解为过程的“黑箱”,探明了学习评价“评价实施—结果反馈—教学改进+学习改进—效用生成”的作用机理。因此,为推进以评促学的实践,教师和学生等评价相关主体需要辩证看待学习评价的直接结果,反思评价结果的教育价值和改进方向,在评价后的学习和发展上追求更好的绩效。  相似文献   

16.
顾华 《高教论坛》2012,(7):25-28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研究性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问题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研讨式、探究式的教学。典型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方法。在离散数学课程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师范院校承担着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任务,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开设研究行学习课程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开设中需要创造条件,制定管理策略,还需要注意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鞠文龙 《成才之路》2020,(4):138-139
学生应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教师可在分组教学的基础上引入自主合作机制,巧妙创设“学习圈”,从关注差异、开展活动、竞争合作、分层评价四个方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科素养提高。  相似文献   

19.
教师传授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之间的落差,导致学生体验到的学科知识基本上是“成品知识“,学生很少有机会独立探索与领会知识以及知识背后的思想与方法.为缩小这种落差,需要培育一种学习文化,也就是强调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科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学科活动经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项目学习不失为一种培育学习文化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0.
智能时代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估需要更加重视用户体验,且应在借鉴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相关理论成果、反思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基于此,文章首先结合智能时代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特点,依据用户体验层次理论,构建了包含直观体验、功能体验、交互体验、生成体验、情感体验五个维度的用户体验模型。接着,文章参考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估工具,提出了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估的四个维度,即技术支持、界面设计、内容呈现、教学设计。然后,文章将五个体验维度与四个评估维度相交,确定了智能时代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智能时代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估模型。最后,文章从教育管理机构、信息化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的角度,针对智能时代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估的实施提出建议,以期通过多方参与的评估形式来提升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和数字化学习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