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域文化对武术拳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作为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受不同地域条件和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在形式和内容上逐渐形成符合本民族习性的意识观念和文化特征。受不同地域文化影响的武术拳种形成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从地域文化着手,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古文化遗存对武术拳种的深远影响,以达到促进武术运动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高贯发 《精武》2010,(12):77-77
拳种的形成,标志着武术发展的真正成熟。明清时期,武术拳种林立于世,不同流派的武术,沿着各自的技术特点发展起来,形成了南拳北腿等的技术风格特点。审视武术拳种的历史发展历程,能透视出各时代武术拳种的概貌,反映出武术拳种对武术存在与发展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武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怛是长期以来,在武术史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得比较少,而且所研究和涉及的内容也都是单一拳种的研究,对各拳种之间存在的横向联系却很少有人问津。因此到目前为止,写武术史只能是分阶段地对各历史时期的武术按拳种孤立地加以介绍,而对于各个拳种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对洛阳地区民间武术特有拳种及流行拳种区域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究洛阳地区民间武术区域分布特点及影响区域分布与发展的相关因素,为洛阳地区民间武术拳种的发展状况提供数据积累,为民间武术的挖掘、整理、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地域文化的研究视角,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宏观层面构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立"字研究模式:按照文化区、研究内容及影响因子划分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区和亚区;以文化为侧重点梳理本地域武术文化的内容;遵循技术反映文化,文化影响技术的原则对典型拳种进行个案研究;归纳和概括本地域具有代表性的武术文化现象和特征;运用地理环境的理论分析影响地域武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4):F0002-F0002
拳种纷纭,门派林立是传统武术一道特殊而靓丽的风景。然而,何为拳种,何为门派,却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武术拳种是在一定人群中传承,具有完整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的拳术种类。武术门派则是以武术拳种为组带所形成的一种武术组织、由此可见,武术拳种是武术门派的载体,武术门派是武术拳种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7.
以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地方性武术保护时效性为主要研究目的,采用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等方法对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武术拳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术拳种有着清晰的传承脉络、深厚的地方性历史文化底蕴等特征。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地方性武术拳种有着巨大的保护价值,拳种社会关注度的提升、传承人得到了保护等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地方拳种保护呈现出的明显效果。建议:根据当前社会发展情况,提出借助高校传承平台、多与体育专业部门接轨、加强学术理论研究的地方性武术拳种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以来,在西方体育、全球化、国际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武术开始出现"本土化"缺失的现象。南充市松溪内家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在本土地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武术拳种之一。作为地方拳种,在西方体育和竞技武术的影响下,其生存空间逐渐萎缩,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本土化"视角下研究南充松溪内家拳有助于地域拳种的传承与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南充市松溪内家拳从传入到本土化发展过程进行系统总结。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是武术传承和发展的生命力;中国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更能凸显地域和民族特色,培养地域民族认同感;中国传统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更符合传统武术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梅山武功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山武功作为一个民间武术拳种,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其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社会因素影响。面对社会结构分化、再整合,人们对文化需求发生改变,梅山武功需要创新,以求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明清武术论著概述与主要成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水清 《体育科学》2004,24(8):75-80
明清武术论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注重对武术拳种的收集、整理、学习,既总结前人的经验博采众家之长,又颇有自己的见地与特点,集古代武术之大成;同时受兵学之影响,明清武术论著常以兵学之理阐释武术之道,促成了武术理论的升华;受传统文化的滋养,提出了诸如“内外兼修”、“形气合练’’等思想,逐渐形成中国古代武术文化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武术的演进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环境特点对于相应地域武术文化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武术流行的“南拳北腿”之说形象地概括了由于地理环境因素而形成的南北武术差异.持续不断的军事战争对于中原、荆楚等地域武术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规模移民促进了地域武术之间的交汇、融合,同时也产生了巴蜀、岭南等地域武术文化的相应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时代特征对于地域武术的整体风格影响同样显著,齐鲁武术因为处于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而深蕴教化和德行内涵,吴越作为近代中华文化发展先行地区的特点则使得吴越武术应时而动,成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近代转型的先行者.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时代背景,赋予了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全新的战略主题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田野考察法,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功法关系的研究,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功法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儒家"仁"的精神,对武术功法的产生和运用有重要影响;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内家功法练习中得以体现;佛家的"解脱"精神与少林武术融合,形成了"拳禅合一"的少林七十二艺;中医的经络学说和子午流注法为点穴功法的产生和运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轴心期"武术繁荣的社会因子,介绍了明朝武术的繁荣局面,重点阐述明朝武术流派形成、武举制发展、十八般武艺和武术理论大厦构建及其特点.明朝武术在这一时期得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林凡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19-219,221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影响无数套路演练风格的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认为武术套路运动的演练风格是对中国武术传统项目的最佳展现,是武术套路运动员个性的表现。武术套路运动员正是通过独特的风格特性而将异彩纷呈的武术套路表现的淋漓尽致。重视对武术套路风格的把握是“现代武术套路”培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影像媒介为武术传播提供的基本条件,在视觉文化下,武术以其独特优点与视觉媒体的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现代传播特点的文化形态——武术视觉文化。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视觉文化传播做了释义:"在传播当中,武术内容转化成影像,形成的感性直观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整体勾勒出武术视觉文化传播的谱系。基于传播心理学、视觉理论、传播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运用武术影像的符号语言,揭示视觉文化传播映射出来的一些理论,使其成为破译武术内容的时代追求,从而形成武术视觉文化的谱系脉络,完善武术传播理论。在改革与创新的基础上,在武术视觉传播中塑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话语体系,形成特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少年儿童是不具备完全社会行为能力的社会群体,少儿业余武术训练受到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少儿家长是决定少儿参与业余武术训练的主要影响因素,家长的思想观念有时会强加于子女,子女对体育选择的支撑力来自父母。文章对家长影响其孩子参加业余武术训练的各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运用文献法,比较广东、湖南的体育发展轨迹,发现不同历史阶段,影响体育发展的主因不同:军事斗争是推动古代、近代体育特别是武艺发展的主因;近代“强国保种”的救亡思想加速了西方现代体育的中国化,也影响了传统体育特别是武术的正常发展;现代西方强势文化特别是体育文化的入侵使得我国传统体育被边缘化,武术等传统体育在活动样式、价值体系甚至文化内涵都深受西方文化的侵蚀。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文化特征、地理位置等也是体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和平年代犹显突出。  相似文献   

18.
从生命哲学探讨武术的本质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命哲学的视域中考察武术现象。发现:武术以搏击动作、套路和相关理论为外在表现形式,是人的内在非理性生命冲动的表达。武术包含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技击目的、健身意图、伦理传统、武术理论等属理性因素;内在的生命冲动系非理性因素,是武术的灵魂和深层核心。据此提出中国武术的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是以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太极理论来阐释拳理并为之命名的传统武术套路.太极拳的动作看起来柔和缓慢,每个动作之间势势相连,招式绵绵不断,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健身效果.古老的太极拳有其独特的技术风格和练习方法,在几百年的传习演练过程中拳师们总结出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形成了一套较固定的、适合该拳的传统教学步骤.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步骤运用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时,就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问题.文章通过对太极拳传承发展的意义及教学法的改进阐述了“慢拳快教”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武术理论体系的构建与研究的多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武术理论体系,要从武术发展过程和现代科学发展两个角度进行考察。科学地确定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从而确定武术理论的知识群及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