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美好的惩罚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碰到犯错误的学生,如何正确对待这些学生呢?具体分析了如何惩罚才是充满艺术和智慧的。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环境下的教育惩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惩罚是对受教育者的不良行为给予的否定性评价 ,采取一定措施使之改正且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觉约束力的教育方法 ,分为正当惩罚和不当惩罚两种。在尊重学生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呼声日高的新课改实践中 ,教育惩罚似乎成了教育工作者的禁区 ,教师们“谈罚色变”。虽然人们不愿谈教育惩罚 ,而实践中却时有发生 ,而且由于人们对有关惩罚的认识和实施存在偏颇 ,不少惩罚还造成了严重后果。笔者认为 ,与其回避 ,不如直接面对。为了澄清对惩罚的模糊认识 ,减少不当惩罚的使用率 ,必须对教育惩罚问题作深入的探讨。有人认为 ,…  相似文献   

3.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于什么是教育中的惩罚,学界意见分歧很大.本文认为教育中的惩罚是为了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发展或保护其所在集体的利益,教育者或教育管理者对受教育者违反一定的原则与规则的行为作出准确判断并进行合理处理的机制.学前教育中对教育惩罚的摒弃是对教育惩罚的误解与误读的结果,教育惩罚在儿童的生活、发展以及社会道德发展中仍然有很大的价值.对于学前教育中的惩罚,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惩罚教育?惩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措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把它称为负强化。教育惩罚大体可分为思想和行为两种类型,思想类的惩罚早在我国古代就实行了。例如家长对子女犯了错误后让其当着众人的面承认错误。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则实行对犯错误的学生扣思想品德分。在班会上作检查,或根据犯错误的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等纪律处分。行为类的惩罚教育,  相似文献   

5.
父母惩戒(以及学校教育惩戒)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惩罚虽然是一个微观的教育问题,但它又是一个教育生活的日常课题,有关惩罚的理解事关教育的健康发展。(檀传宝,2004)关于父母惩戒(或惩罚)在理论上一直存在争议,但在实际当中的运用却是普遍的。在教育现实中,对于惩罚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不敢使用惩罚,一味地宽容;一种是使用惩罚过重,甚至过滥。虽然因血缘关系的存在,这种体罚不大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而国家和社会对此也更为宽容。  相似文献   

6.
惩罚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方法,是一种饱含尊重与信任的要求.使用方法既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又要保护受教育者的自尊心.它的合理运用和实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必须以尊重和信任为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学校教育中,很多人认为惩罚教育已不足取,而能够给学生充分自信和自尊的赏识教育更能深入人心。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赏识教育无节制的泛滥带来的惩罚教育的缺失。实际上,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惩罚教育能否作为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取决于教师能否很好地使用惩罚教育。一、使用惩罚教育要以爱护和尊重学生作为基础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一定的惩罚,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必要手段,但我们必须明白,惩罚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教育才是目的。不论我们采用何种形式的惩  相似文献   

8.
所谓惩罚,就是通过对受教育者的认识和行为的否定评价,引起受教育者内心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1],从而达到制止受教育者与学校目标不一致的行为的目的。它是学校教育、学生管理的一种经常性手段,合理的惩罚的确能够起到帮助受罚者改正错误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劣性惩罚的随  相似文献   

9.
正确面对惩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到惩罚教育就容易使人联想到“辱骂、体罚、虐待”等粗暴手段,其实这是对惩罚教育的误解。惩罚不等于体罚,体罚是对人身的伤害和精神的折磨,而惩罚是一种教育,是对幼儿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它的前提是对受教育者的尊重和信任,目的在于使幼儿通过对自己的过失性行为的补偿而受到教育。如果说赏识教育有利于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行为的话,那么,惩罚教育对于抑制和规范人的消极行为则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只有两种教育方法互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受教育者健康发展。一、惩罚教育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惩罚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之一。本文首先对比“教育中的惩罚”与“社会中的惩罚”以及与旧学校中的“体罚”的不同,其次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生活环境的特点、完整教育的需要三方面分析教育中惩罚的必要性,最后揭示惩罚对促进受教育者社会化和作为教育手段的功能。至此,解读“教育中惩罚”的独特意蕴。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惩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敏感话题,受理论导向、固有观念的影响,本应作为教育和管理学生辅助手段的惩罚教育,长期以来都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一块"禁地"。事实上,惩罚并非是一种不良教育手段,而是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合理结合心理学理论进行惩罚教育,能很好地矫正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不良品德,对于教育目的的达成,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惩罚教育心理学的内涵和作用,并且认真研究应用方式,以便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的。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卢海丽 《教书育人》2013,(15):66-68
一幼儿园惩罚教育概述(一)幼儿园惩罚教育的涵义我国《教育大辞典》认为:惩罚是指对学生表现的不良思想品行作否定的评价,对个人或集体进行指责,旨在控制某种行为。[1]心理学家雷德尔认为,惩罚是通过使个体经历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个体行为或发展的一种有计划的意图。教育中的惩罚常常是通过对受教育者(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认知和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引起其内心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减少或杜绝受教育者不良认知和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冉乃彦 《河南教育》2005,(11):43-43
惩罚对于教育来说只是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一也就是说承认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并不等于必须有惩罚才是完整的教育。当老师没有使用惩罚而取得教育成功时,难道还需要检讨自己的教育不完整吗?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良性惩罚” 所谓惩罚,是指对违犯法律法规或某种约定者施以某种痛苦及剥夺某种权利或需要.以示惩戒,达到维护大众权益、维持公共秩序的作用。而教育上的惩罚,是指对受教育者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以达到更好地帮助受教育者健康发展,有效地遏止其不良行为蔓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坐在角落反省去!宝宝真的会很听话地照做吗?当计时惩罚失灵时,该怎么办?计时惩罚一直是小妈们惯用的“伎俩”——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让行为不当的宝宝在安静的角落里反省一下。可是万一宝宝并不买账,计时惩罚失灵了怎么办?你是继续坚持使用,还是要放弃?5种最常见的计时惩罚问题,一起来面对。  相似文献   

16.
王新梅 《河南教育》2005,(11):42-43
有人认为教师无权惩罚学生。尤其是在推行赏识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这样才能激励他们进步。所以不能批评学生,更不能惩罚学生,因为批评和惩罚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而有人提出,我们每个人走上社会后都会因为做错事而受到相应的批评和惩罚,为什么学生在学校就不能受到批评和惩罚呢?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如果能,应该注重什么问题?如果不能,怎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请您对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教育惩罚提出了三个问题:何为教育惩罚?缘何教育惩罚?如何教育惩罚?从而诠释了教育惩罚的真正内涵,分析了教育惩罚的独特教育功能,提出了合理实施教育惩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王文生 《教育探索》2005,(11):40-41
教育惩罚是学校教育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它可以分为良性的教育惩罚和不良的教育惩罚。不良的教育惩罚具有很大的危害。是我们应极力避免的。而良性的教育惩罚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应予以保留。但教育惩罚的实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校教育中有两种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是不敢使用惩罚;二是不会使用惩罚,滥用惩罚。本文结合几位著名教育家的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小学教育中惩罚的有效使用李华东中小学教育中的惩罚的使用,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议题。长期以来,由于理论导向的偏异,惩罚作为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不仅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很好的利用,甚至在教育工作者中达到谈“罚”邑变的境地。虽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