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梦想     
1952年,音乐家梅纽因在日本演奏时,有一位擦鞋童苦苦挣钱买了门票去听演奏会,可只能坐在最后一排。演奏结束时,大师得悉,便穿过鲜花和镁光灯,来到小男孩跟前,把手中的小提琴送给了他。并问他为何执着这场音乐会,男孩回答说:“我只是想来听你拉琴。”30年以后,那小男孩依然来听梅纽因的演奏会,尽管生活依旧困顿,但他从未答应别人的怂恿变卖那把小提琴,大师依然为他拉了当年的那支旧曲……  相似文献   

2.
朱晖 《课外阅读》2009,(17):14-15
1979年,英国的小提琴大师梅纽因访华。来到上海后,中方特意安排了一批学琴的孩子为他演奏,希望大师能够指点一二。梅纽因欣然应允,笑眯眯地闭目聆听,当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拉动琴弦时,他突然眼前一亮,兴奋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小孩儿紧张地回答:“我叫金力,今年十岁。”梅纽因不吝溢美之辞地对陪同人员说:“我喜欢他纯朴自然的演奏,他的音乐是从内心流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最擅长演奏旋律复杂多变的乐曲,他高深的琴技很受喜欢古典音乐者的激赏。有天晚上,帕格尼尼举行音乐演奏会,有位听众听了他出神入化的演奏之后,以为他的小提琴是把魔琴,便要求一看.帕格尼尼立即答应了.那人看看小提琴,跟一般的琴没什么两样,觉得很奇怪.帕格尼尼  相似文献   

4.
刘维芳 《下一代》2013,(6):22-22
一到周末,我就有些担心,那样的小提琴声又要响起来了。我已经听了5年,没有情感的、机械的、干瘪的、找不到根底的小提琴声。拉小提琴的小男孩住在6楼,他学小提琴时才读小学一年级。开始时每天中午都拉半个小时,非常守时,也拉得一丝不苟,由简单的曲子到舒伯特的小夜曲,循序渐进。我常常奇怪这个下楼像飞一样的小男孩,这个在院子里踢足球踢得满头大汗的小男孩,他拉小提琴时,感情被关在了什么地方?他竞然  相似文献   

5.
童言无忌     
正◆锯盒子有一天,我拿到了两张音乐会的票,于是便带萌萌一起去欣赏小提琴演奏会。萌萌没见过小提琴,一开始还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边吃零食边听音乐。一个小时过去了,台上的演奏者依然在不停地演奏。这时,女儿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地问我:"妈妈,他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把那个木盒子锯开呢?"当时,看着周围人们哭笑不得的表情,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相似文献   

6.
更难的乐谱     
为了让王宁迅速提高小提琴演奏水平,妈妈不惜重金为他请来了市里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第一次上课,王宁便感到了小提琴大师的与众不同——他竟然丝毫不关心自己的现有水平,而是摆出了一份非常难的乐谱让王宁照着拉。王宁面露难色地拉了起来,中间停顿了大约二十次。刚拉完,小提琴师便宣布道:"这次就到这里吧,你把这份乐谱带回去好好练习,下周这个时候准时来上课。"王宁一头雾水地回到家里,怎么也想不明白,为  相似文献   

7.
赞扬孩子吧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铃木找到了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最佳教育方法后,每年能培养700个与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神童.一下子,他在日本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千方百计地找到铃木,跟他说:"你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小提琴家,而我的孩子已经练了几年了,也没有长进,你若能把他教好,我就服了你." 铃木跟着那位母亲到了她家,那孩子只有五六岁. 母亲让孩子把小提琴拿出来,演奏一段给铃木听.小男孩一看是铃木大师来了,心中发慌.吱吱呀呀拉了一遍,比青蛙叫好不到哪里去,还不如平常的水平.母亲拉长了脸. 谁知铃木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把搂住孩子说:"你拉得太好了,太动听了,你再拉一段给我听听."孩子激动得脸都红了,接着又拉了一段,比第一段好一些.母亲在一边看得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8.
音乐……能说出无法说出的内容,表达无法表达的情感。——作曲家莱昂纳德·波恩斯坦耶胡迪·梅纽因在上小学前被父母带去欣赏旧金山交响乐团的音乐会。音乐会上的路易斯·帕辛格美妙绝伦的小提琴演奏是如此深刻地打动了小梅纽因,他认真地对父母说:“我要学拉小提琴!”他坚持要一把小提琴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还非要帕辛格做他的老师。父母看到他坚定的决心,就满足了他。在小梅纽因10岁的时候,他成为了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家。3岁~6岁是声音和音调敏感性发展的关键期。有些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在这个时期会表现出与同龄孩子不同的特性,比如对某一…  相似文献   

9.
刘维芳 《家长》2013,(7):1-1
一到周末,我就有些担心,那样的小提琴声又要响起来了。我已经听了五年,没有情感的、机械的、干瘪的、找不到根底的小提琴声。拉小提琴的小男孩住在6楼,他学小提琴时,我还住在他家的楼上,他也才读小学一年级。开始时每天中午都拉,半个小时,非常守时,也拉得一丝不苟,由简单  相似文献   

10.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扬科将在维也纳举办个人音乐会,这个消息一夜之间传遍了千家万户。扬科的经历十分传奇,十四岁那年,他用一把捡来的小提琴在街头乞讨谋生。独具慧眼的音乐大师贝克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把他带回家并亲自教他小提琴。可生活安定后,扬科却染了吸毒的恶习,大师一怒之下将他赶出家门。扬科这才如梦初醒,发誓痛改前非,刻苦学习,很快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次演奏会的举办者是维也纳首富、著名商人罗伯特,他要用这种形式来庆祝自己在商场上的成功。罗伯特为了这次演奏会花了很大的心血,包下了整个国家大剧院。音乐会当天,明星政要、…  相似文献   

11.
大师风范     
一位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为人指导时,从来不说话。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要把这一曲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诲。“琴声是最好的教育。”他如是说。他收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生,在拜师仪式上,学生为他演奏了一首短曲。这个学生很有天赋,把这首短曲演奏得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学生演奏完毕,这位大师照例拿着琴走上台。但是这一次,他把琴放在肩上,却久久没有奏响。他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把琴从肩上又拿了下来,深深地叹了口气,走下了台。众人惊慌失措,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这位大师微笑着说:“你们知道吧,他拉得太好了,我没有资…  相似文献   

12.
大师风范     
晓风 《师道》2003,(11):1
一位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为人指导时,从来不说话。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要把这一曲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诲。“琴声是最好的教育。”他如是说。他收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生,在拜师仪式上,学生为他演奏了一首短曲。这个学生很有天赋,把这首短曲演奏得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学生演奏完毕,这位大师照例拿着琴走上台。但是这一次,他把琴放在肩上,却久久没有奏响。他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把琴从肩上又拿了下来,深深地叹了口气,走下了台。众人惊慌失措,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这位大师微笑着说:“你们知道吧,他拉得太好了,我没有资…  相似文献   

13.
《少年科学》2008,(3):53-53
这是由日本丰田公司推出的一个能拉小提琴的机器人。它能够像人一样演奏真实的小提琴。这个"小提琴大师"身高1.52米,能够通过手指和手臂关节的灵活配合来拉动小提琴,演奏美妙的音乐。它的身体还能随着音乐摆动!  相似文献   

14.
他生在山民之家,那里根本就没有音乐。12岁时,他跟着父亲出山,看见一个人在拉小提琴……他的心灵被震撼了,回家后,自己用木板和铁丝做出了那玩意儿。他还不知道那是小提琴,不知道音乐,但他认定那是最好听的声音……他说不出来,只是心里明白自己最爱的是什么。因为,他每次做出拉琴的样子时,就魂飞高空,就想大声吼唱山歌。所有人都说他疯了,家里人差点叫神婆用火烧他。15岁,他终于在山外捡来一把小提琴,那是人家扔了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小提琴家维尔,有一次在皇家剧院开演奏会,当他兴致勃勃地演奏到乐曲的高潮部位时,突,突然琴上的"E"弦"吸咚户一声绷断了,然而维尔当时并没有停止他的演奏,他依然巧妙地用其余的三根弦把乐曲完整顺利地奏完,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中午喝骨头汤。舒娜一边喝一边问这是谁的骨头。老师回答是猪的骨头。舒娜听了不敢再喝,谨慎地问老师:“那只猪有没有同意啊?”(后悔没有去问猪的安安老师)为了培养嘟嘟的艺术修养,爸爸带他到音乐厅欣赏小提琴演奏会。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台上的演奏者依然在不停地演奏……嘟嘟实在是忍无可忍,他大声问:“爸爸,他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把那个盒子锯开?”(尴尬地捂着儿子嘴巴的嘟嘟爸)丰丰和爸爸一起看足球比赛直播,电视上出现主持人和嘉宾评球。丰丰说:“两个叔叔,一个叔叔戴眼镜,一个叔叔光着眼。”(总爱说丰丰“光着屁屁”的丰丰…  相似文献   

17.
我喜欢听帕格尼尼小提琴第一、第二协奏曲,深为演奏大师高超的演奏技巧所折服。我欣赏盛中国的“新疆之春”。我也想听俞丽拿演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协奏曲,那时而激昂、时而悲戚、时而奋进的旋律令人入迷。但我更喜欢昕的还是我那未满6周岁儿子演奏的《霍曼》小提琴练  相似文献   

18.
正某个寒冷的上午,在华盛顿特区朗方广场地铁站里,一位男子在用小提琴演奏一首巴赫的作品。没有人知道,这位卖艺者,是美国小提琴家约夏·贝尔,曾因电影《红色小提琴》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声音乐奖,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演奏的是一首世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在约夏·贝尔演奏的45分钟里,大约有2 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3分钟后,—位显然是有音乐修养的中年男子,放慢脚步听了几秒钟,然后继续赶路了:大约4分钟后,约夏·贝尔收到了第一块美元,一位女士把钱丢到帽子里,没有停留继续往前走;10分钟时,一位3岁的小男孩停了下来,但他妈妈使劲拉扯着他匆匆忙忙地离去……这实际上是《华盛顿邮报》关于感知、品味和人的优先选择的社会试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一节音乐课上,大音乐家奥尔·布尔告诫学生:不要演奏任何失调的乐器,因为一旦这样做了以后,你就不会潜心区分音调的各种细微的差异,就会很快地模仿和附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样,你耳朵就很容易失灵。说着,奥尔拿过一把看似很普通的小提琴,提醒学生注意听他的演奏,然后判断一下是不是有一根弦松了。拉完一曲,奥尔又拿起另一把做工非常精美的小提琴,告诉大家这是维也纳著名的制琴大师刚刚制作的好琴,他用它把刚才那支曲子又演奏了一遍。然后,他问学生:“仔细比较一下,是不是第一把小提琴有根弦松了,是不是音调有一丝的不和谐?”一位学生站起来:…  相似文献   

20.
冯青 《文教资料》2010,(26):117-118
本文高度评价了《梅纽因论小提琴——辅助练习6课》一书,认为其无论对小提琴教育者还是演奏者,都是一本珍贵的教科书。文章分四个部分解读了六课的基本内容,并简单阐述了其特点及优越性。为学习和领会梅纽因的小提琴演奏方法和教学思想提供了参考。也为使更多人了解这本书.促进小提琴教学与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