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集贤 《钓鱼》2006,(15):68-69
老耿头一辈子爱钓鱼。退休后更是每天都到河边钓一阵。钓来钓去。又总是在家门口那条河边转悠。河不大。鱼也不多。因为要过过钓瘾。也就只好将就了。 这天晚上。老耿头的老钓友王老师来电话。说是一个亲戚想开车请他们到百十里外的青山水库去钓鱼.兴许还能钓上大鱼。这么好的事。老耿头自然是求之不得。便满口答应了。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钓友老王对我说:“你听说了吗?老邱头在西郊老侯鱼塘钓鱼,别人半天钓半斤,一两斤,最多3斤,他却钓了十几斤,天天如此。他有什么秘密武器呀?为什么能钓这么多鱼?”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一个初学钓鱼的朋友问我如何选择钓位的问题。我告诉他,刚学钓鱼最好找老钓位,也就是别人常钓鱼的地方,这个地方有明显的特点:地势平坦,有放凳子的痕迹,石块多,食品袋多,烟头多等等。  相似文献   

4.
任志新 《钓鱼》2005,(5):16-16
普通人钓鱼,只要鱼漂不吃水就是一支好漂。但如果要竞技则需专业,那就要专用工具。“海狮”这么多年来推出的“鳞影”漂,国内许多知名钓手都在用,反映不错。但我感到有缺陷。那么多年还是老产品,不够专业。明年我们将要推出的新产品可能是专业漂,干什么就用什么漂,写得清清楚楚。本月15日在《钓鱼》杂志社有钓友提问说.“我们钓鱼遇到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即流水走漂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我这个人喜欢钓鱼,简直到了入迷的地步。从十来岁扛着小竹竿蹦蹦跳跳地跟着父亲到小河边学钓鱼起到现在,我的钓鱼历史已有45年了。我又是一个钓鱼书籍的爱好者,《中国钓鱼》出刊不久我就订阅了。但那时收入很低,加上邮局服务质量太劣,一年6期总共才收到3期,妻一怒之下不让我订了。最近几年,我们这个地方连年干旱,河塘干涸,好多老钓点无鱼可钓,加上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去远钓,因此钓鱼的机会少了。钓不成鱼,对于一个老钓迷来说,其失落感真令人不好受,哪怕是接触一下跟钓鱼有关的事物也好哇。于是,我又迷上了《中国钓鱼》,从中享受钓鱼的乐趣。信不过邮局,我就到书报摊上买。这个城市买不齐,我就到那个城市去买。  相似文献   

6.
吴延明 《钓鱼》2007,(8S):5-5
轰动世界的太湖蓝藻事件已经渐渐平息,但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思考却久久不能平息。 我们的老读者,江苏的吴延明老先生特意给我们发来一封手写信,除了对我们办刊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外,还单独对太湖事件作出评论。编辑部特意编发在此,给我们所有钓鱼和不钓鱼的朋友留下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蓝水 《垂钓》2005,5(11):21-24
玩钓鱼已经有年头了,我今年三十有二,爱上钓鱼却已有20余年。钓鱼这么多年来,我对手竿钓鱼始终情有独钟。从1993年开始,我接触到了悬坠钓法。而在此以前我一直用传统的立标和自己做的星标钓鱼,也曾经玩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8.
《辽宁体育科技》2006,28(4):27-27
钓鱼 磨练个人耐性,颇能获得成就感。钓鱼需要的装备很简单,一根钓竿、一些鱼饵和一个水桶就达到基本配置,但真要是老解说词客对装备要求就高了。  相似文献   

9.
上海东平钓鱼协会是崇明岛.第一个经申报后由崇明县体育局主管、在县民政局正式注册登记的群众性社会团体组织,会员近百人,并建立了党支部。协会宗旨活动内容是:保护渔业资源和水生野生动物,广泛开展群众性钓鱼活动,组织钓鱼比赛,促进钓鱼技术水平的提高。组织各类钓鱼类培训、讲座、咨询活动、研讨会,交流钓鱼技术和理论,弘扬中华鱼文化等。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初学钓鱼只有半年的爱好者,平时多在广州五山附近的一个小鱼塘垂钓。这里冬天以钓鲫鱼为主,天气回暖时,偶尔也能钓上两斤左右的罗非鱼,还有一些钓友来这里专钓草鱼。去年夏天,有位老钓友在这里钓获了一条7千克重的埃及鲶鱼。没想到这么小的鱼塘竟藏有大物。我也想体验这份刺激。  相似文献   

11.
1.根据季节。把握鱼汛。由于每个海钓爱好者所在的海域不同,生活的鱼种会有很大差异,即使同一海域,同一鱼种,因季节不同,鱼获量也会有明显差异。这是因为,有的鱼常年有,有的鱼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掌握所钓海域鱼类的洄游规律,根据鱼汛出现的最佳时期,选择最佳钓期,对于海钓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把握鱼汛,我本人的办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查阅钓鱼日记。大部分老钓友都做钓鱼日记,  相似文献   

12.
华朝熙 《钓鱼》2004,(19):24-24
“钓鱼,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很多钓鱼人都这么说,甚至钓了几十年鱼的老钓手也这么认为。说的当然是,上鱼天鱼疯咬钩,连提竿八护都来不及。有的天,看看天气非常不错却一钩不吃,任你使尽解数,还免不了做“空军”。其中的奥秘在哪里?众多的钓鱼人思索着、摸索着。在思索中摸索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余彬 《中国钓鱼》2001,(8):51-51
3月10日,一个晴朗的周末。雷“猫子”(钓鱼迷,因爱钓鱼、爱吃鱼、爱侃鱼得此雅号)约老张(半路“出家”,恋钓已近痴迷)、陈老(离休干部,人道虽短,钓瘾见长)和我,到老地方去搞老活动。老地方仍然是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听涛游泳池,老活动当然是钓鱼。  相似文献   

14.
王仲仁 《钓鱼》2005,(17):11-11
我国钓鱼运动的发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钓鱼运动的发展也逐渐得到提高,逐渐从原始的、无序的活动方式走向有组织、有追求的钓鱼活动,无论是钓具、钓技还是钓鱼人群,甚至是各项活动的组织上来看,上海市钓鱼活动都在不断发展,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5.
和女儿共钓     
王建防 《钓鱼》2004,(4):51-51
人老了,总爱回忆往事。在我度过的大部分岁月里,钓鱼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当我身心疲惫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我生活中关于钓鱼的点点滴滴,我生命中最爱的人和事:女儿、钓鱼,以及给我的生活带来欢乐和新意的钓鱼故事。那些令人难忘的岁月和有趣的钓鱼故事常常会像一股清澈的泉水汩汩涌出  相似文献   

16.
巨鳝擒获记     
赖黔刚 《钓鱼》2007,(4X):53-53
十五岁那年,和二哥一道去黔南瓮安县珠藏镇一个叫茶堰的小地方钓鱼。那里有一个三四亩的小水塘,最深处不过1.5米,水草丛生,旁边有一水井,水塘长年不干涸,很少有人在那钓鱼。  相似文献   

17.
白猫警长 《钓鱼》2011,(16):54-55
钓鱼这些年来,老白猫的味蕾对于鱼的鲜美味道早已没有了什么反应,为了吃鱼而钓鱼的想法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去年中秋节,一个海边的朋友送了老白猫4条鲖鱼,过节的当天趁着新鲜劲吃了2条,其美味却让老白猫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18.
恩重如山     
1984年10月,《中国钓鱼》杂志诞生了! 这是中国第一本诠释钓鱼文化、传授钓鱼技术、交流钓鱼经验、推广钓鱼运动、规范钓鱼比赛的体育休闲类的钓鱼专业杂志。 为此,徐向前元帅特别为本刊题下了四个平易近人的大字——“中国钓鱼”。 从此,中国钓鱼人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山青水秀,人欢鱼跃;有了自己的一个窗口,放眼世  相似文献   

19.
席新辉 《钓鱼》2006,(22):70-70
感谢《钓鱼》杂志的编辑们办了这么好的钓鱼杂志,衷心地谢谢你们。临近年终了,看了将近一年的杂志,总体上感觉本年度《钓鱼》杂志受到了广大钓鱼爱好者的欢迎,其发行量直线上升。根据我的观察,其他的几家钓鱼媒体  相似文献   

20.
伍海燕 《钓鱼》2006,(4):65-65
我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并从事高科技职业研究的女白领,在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中,偏爱钓鱼。今天终于结束了多年以来的自娱自乐,成为钓友共乐的俱乐部成员,我深感有家的感觉真好!说起钓鱼,我也是位新手。在如今这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通过钓鱼活动释放或缓解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也从中找到了许多乐趣。我有那么一群网友,因爱好钓鱼走到了一起。为了促进交流,提高钓技,大家不谋而合,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成立钓鱼俱乐部!2005年12月27日,11个铁杆渔迷!东方、慕寒、文清、老渔翁、野战……还有我葡萄,为鱼相见,相聚茶社。经过商议,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