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本管理与学校发展计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本管理的兴起为学校自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而学校发展计划则成为学校落实校本管理精神、促进学校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在简要分析校本管理与学校发展计划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厘清学校发展计划内涵的基础上,从学校发展基础分析、学校发展理念与目标设计、学校发展要素设计以及学校发展计划的评价与保障等方面,阐述在学校发展变革过程中诸多编制与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是从关注学校局部工作到注重学校的整体特色风貌,是学校从变革的初步阶段转型为成熟阶段.学校文化是从学校特色走向特色学校的核心,它既具有文化的一般共性,体现了学校的共同育人价值观,也展现了学校的独特性.从学校文化结构的三层次出发可构建学校特色结构——精神风貌、运行管理制度和物质活动,将隐性的学校文化转化为显性的指标,有利于学校厘清学校特色的层次及关系,为学校特色建设的自主实施、评估、调整打下基础.学校文化的建构过程就是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学校应当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沿"顶层设计—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和"学校特色—经验提炼—特色学校"这两条路径进行特色学校创建实践.  相似文献   

3.
特色学校建设:学校文化的选择与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改革的核心动力来自于学校文化的变革.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学校文化的建构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动力;而学校特色建设的理性诉求也对学校文化建构提出了规定性的要求.在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的理解学校文化的内涵、学校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选择、建构学校特色文化,将决定着特色学校建设的方向与进程,这也是广大中小学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出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特色学校发展是基于问题的学校发展方式,它着眼于学校生存发展,遵循学校内在生成逻辑.特色学校发展的结构及其要素关系的互动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特色学校发展是以特色为突破口引发学校系统性的改革和变化.探索基于学校内涵发展视角的特色学校实施策略,凸显学校优势资源和问题改进.建立战略的思考方式,改善学校的思维方式,主张学校对需求、环境和人的发展主动适应,进而产生一种关于学校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标杆管理:提高学校管理绩效的有效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杆管理是一个识别并引进最佳实践以提高绩效的过程。它通过提供绩效评估标准、提高学校绩效、提供战略管理工具、促进组织学习等功能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作用。实施标杆管理没有固定程序,但至少应包括确定目标范围,选择合作伙伴,确定绩效评估标准,进行差距分析,监察效果与修订标准等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6.
教育理念是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是创建一流学校的基石。为了探索如何让一所农村学校走出困境,学校探索并实施了"日真教育"理念,整体建构了"日真教育"思想体系,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行为准则,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素养整体提升,学校华丽蜕变成一所特色名校,为农村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一种路径与选择。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是新世纪全球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取向,它涉及整个教育过程的变革,绿色学校的创建是环境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澄清环境教育概念的误区,理解环境教育的性质和目标,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有专家说,特色学校就是个性化的学校,每一所学校都是一所潜在的特色学校,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发展为特色学校.浙江省瑞安市教育局从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创设角度考虑,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抓特色,重内涵,促发展,通过特色学校的创建打造学校品牌,取得了实效.本文选择瑞安市部分学校以特色打造学校品牌为案例,从三方面进行论述:第一,抓特色,挖掘学校发展的亮点;第二,重内涵,提升学校发展的档次;第三,促发展,打造学校特色的品牌.说明抓特色、重内涵和促发展在打造学校特色和学校品牌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对学校特色内涵进行解析,提出了学校特色的三层次说:学校核心特色层、外显特色层、场域特色层。以山西省实验小学为例,对学校特色建设战略系统进行了要素分析,探索与特色内涵相呼应的战略:文化战略、CI战略和整合传播三重战略。  相似文献   

10.
论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因而创建学校特色的关键在于课程与教学.校本课程开发为学校特色的创建提供了契机,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立足点创建学校特色有以下策略:提倡校本管理;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实施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1.
毛国达 《教师》2013,(11):14-15
学校特色建设、品牌创建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在整个学校发展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并带有整体性的个性风貌。而创建个性化办学理念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基础,构建特色管理制度是重要保障,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是支撑点,学校特色建设的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性、发展性则是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必须注意的四个要点。  相似文献   

12.
学校特色的创建与厚实不是校长一个人所能成就的。它需要学校领导班子相濡以沫,配合默契;需要全校教师共同努力、长期坚持;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挖掘特色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学校管理与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正确界定两者的内涵,厘清两者的关系有助于实施正确的管理,实现学校发展的目标,促进教职工个人的发展,实现学校建设与教师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精细化管理理念最早出现在大规模工业制造行业.近年来它被引用到学校管理之中,研究者更多的关注其理论介绍和特定领域的应用功效,而对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可能存在的误区研究甚少.从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内涵入手,简单阐述了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及必要性,重点澄清了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五种错误认识,希冀为学校领导者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追求学校卓越、创新学校制度建设提供些许思路.  相似文献   

15.
学校特色发展实践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特色发展是一个由外部庇护层、中间组织层与内部特质层有机结合而成的三重结构。教育相对独立,学校在同类学校中以个体方式生存,学校创造主体具有特色意识与创造个性,是支撑学校特色发展的三重前提。当今中国学校特色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在满足教育相对独立与学校个体生存两个必需条件的情况下,学校自主发展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实质与目的;学校文化精神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办学资源的充分开发与优化配置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现实基础;学校创新主体的培育与生成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课程开发与教学创新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关键环节;校本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建则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育市场的逐渐形成,加强学校形象管理成为学校一种必然的战略选择。学校形象是学校的表现和特征的社会反映,也是公众对学校的总体评价。其构成要素可分为内隐的“软件”和外显的“硬件”两个方面,两者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在加强学校形象建设时,应把重点放在“软件”建设上。学校形象是学校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对内,它能够优化学校的内部环境,成为学校对外拓展的基础;对外,它能够使学校获得社会的认可,使其在教育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个性化教育是新建本科学校创建办学特色的一种战略选择,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去思考、谋划和实施.新建本科学校实施个性化教育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个性化教育的顺利推进,必须认真寻找和确定相应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森 《宁夏教育》2012,(12):21-22
当今社会,学校管理已经从经验走向科学,走向科学与人文的整合。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要不断与时俱进、创新管理理念,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以文化创建为抓手,实施精细化管理,促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切实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一、以校园文化创建为突破,夯实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的体现,是学校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一所学校兴衰荣辱的决定性因素。校长要善于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等方面经营学校文化,创造特色品牌。1.创建丰富的学校物质文化。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不仅在于使榜样、语言和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  相似文献   

19.
学校创建特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教育管理者在系统科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学校管理学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系统结构的方法,从理论维、决策维和操作维展开的创建和发展学校特色的系统三维运作过程。其中理论维是学习相关理论,掌握科学原理,确立特色理念;决策维是进行系统分析,把握结构功能,科学决策方案;操作维是落实发展方案,实施动态调控,优化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精细化管理理念最早出现在大规模工业制造行业。近年来它被引用到学校管理之中,研究者更多的关注其理论介绍和特定领域的应用功效,而对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可能存在的误区研究甚少.从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内涵入手,简单阐述了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及必要性,重点澄清了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五种错误认识,希冀为学校领导者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追求学校卓越、创新学校制度建设提供些许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