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儿童。”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集中体现在爱心上。教师只要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生活,一句话语、一个微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只要倾注一片爱心,就能扣响学生心灵的大门,就能走进学生稚嫩的世界,走进学生纯洁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法门千千万,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师们若能领略"教育三字真经"的奥妙,便有望更快捷更畅快地通往教育胜境,感受教育的真谛与快乐。一曰"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间交往的和谐境界。"爱学生,才能接受学生,走进学生尘封的心灵天地,与他们心灵相通;爱学生,才能赢得  相似文献   

3.
张菊琴 《考试周刊》2010,(3):231-232
职业学校学生和任何学生一样,需要理解,渴望爱心,我们的教育以师生间心灵沟通为前提,爱是连接师生间心灵的桥梁.真爱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孩子的心如六月的天一样多变。作为教师,如果能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理解他们敏感的心理变化,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更能打开师生沟通的另一扇窗,从而提升教学的实际效益。作为语文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我最担心的就是误读了他们的心灵语言,并可能因为自己的局限性自觉或不自觉地贬损了他们的自尊。因此,在教学中,我格外注意揣摩学生的心理,尽量避免师生间产生隔阂,努力让学生始终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思想教育工作需要走进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从教师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让师生在他们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唤起他们的自我思考,从而净化心灵,优化他们自己的生命质量。"因此,按照《中小  相似文献   

6.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听到的却是教师抱怨学生不理解他们的苦心,而学生则抱怨教师根本就不了解他们.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我们遇到过许多因师生冲突引发的心理问题,认真分析这些冲突,问题主要来自于师生间存在的交流与沟通障碍.  相似文献   

7.
曾记得一位教育前辈说过:"没有沟通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沟通是师生建立平等和谐关系的重要因素.而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更好地沟通,从而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导,则是为师者在教育学生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师生如何共架沟通的桥梁呢?  相似文献   

8.
蒋忠 《辽宁教育》2003,(7):61-62
评语是班主任对学生一学期全面发展情况作出的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书写评语是班主任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良好的评语不仅为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更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班主任对书写评语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所写的评语往往千人一面,缺乏个性,这种评语只能是教师"劳而无功",而学生却"无动于衷".笔者认为,融情、求真、求活、求美,让评语走进学生心灵,是提高评语教育效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得明 《教师》2014,(28):21-2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更加融洽,教师更加了解学生。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打动学生,真正地帮助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解除他们的困惑,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马继红 《快乐阅读》2013,(11):101-101
从教十多年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解学生的心理,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法宝。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吐真言,说真情,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效益呢?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对话,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心灵对话”,就是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真诚地和他们互相交心,架起一座师生间心灵的桥梁。这样的对话是润物细无声,不露教育痕迹,但又切实地对学生心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那么,课外怎样和学生进行适宜的“心灵对话”呢?  相似文献   

12.
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防备心理.对于师长.他们未必愿意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轻易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教师敞开。因此,与学生沟通的方法虽然有很多,但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非易事。开启心灵之锁的钥匙往往就是不经意间间的呵护。师生间的沟通.是营造新型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如果想让一个个独立的生命鲜活起来.让每一个个体焕发活力,那么,就让我们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之约开始.一、周记——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当我们难以从面对面的交流中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时候.不妨用书面  相似文献   

13.
万少军 《辅导员》2013,(4):31-31
<正>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防备心理.对于师长.他们未必愿意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轻易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教师敞开。因此,与学生沟通的方法虽然有很多,但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非易事。开启心灵之锁的钥匙往往就是不经意间间的呵护。师生间的沟通.是营造新型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如果想让一个个独立的生命鲜活起来.让每一个个体焕发活力,那么,就让我们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之约开始.一、周记——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当我们难以从面对面的交流中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时候.不妨用书面  相似文献   

14.
曾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沟通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沟通是师生建立平等和谐关系的重要因素,而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更好的沟通,从而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导。则是教师在教育学生中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实践.我终于找到了师生沟通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真正走进“理解教育”,还是让我们以宁静之心来听听“理解教育”发自内心深处的话语吧! 教育本来就需要理解。也是为了最终达成多方的理解。教师不理解学生,怎么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不理解教师,怎么能接受教师的教诲?  相似文献   

16.
方锐 《今日教育》2011,(7):80-81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或者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导,那么走进学生的心灵就成了前提和关键。但是,师生之间往往都是有距离的,如今的学生通常都悄悄地在自己的心扉扣上了一副坚固的门锁。教师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用铁棒或钢锯都是费力不讨好、完全不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能够拥有良好的教学成果,同样对于教师而言,在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问题上,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能够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固然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只有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知道他们的思路及内心活动,才能很好的走进他们的心灵,与其成为很好的朋友,进而对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以下本人就几年来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谈谈我对学生谈心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一些体会,如何走进学生内心,做学生心灵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19.
为了真正走进“理解教育”,还是让我们以宁静之心来听听“理解教育”发自内心深处的话语吧! 教育本来就需要理解。也是为了最终达成多方的理解。教师不理解学生,怎么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不理解教师,怎么能接受教师的教诲?  相似文献   

20.
张亚君 《考试周刊》2012,(38):189-189
在中职教育中,学生的"成人"与"成才"同等重要。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和教育的一线教师,从学习生活的细节入手,尝试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进而营造师生互动的和谐班级氛围,能完善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和培养集体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