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中逐步创立了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主导的教育思想体系。他强调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成分是道德,他说:“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1]“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  相似文献   

2.
冯学 《河南教育》2004,(4):37-37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曾经指出:道德的人只能由审美的人发展而来,不能从自然状态中产生。”中学生正处在对社会、人生了解模仿的时期,进行美育,对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嵇康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玄学家,是庄子思想的继承者。他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玄学观点,这种主张是指顺应人性的自然发展状态,将儒家的纲常道德转化为一种内在的自然美德。"任自然"是指以本真之心作为道德践行的出发点,从而超越物欲私利成为自由的人,达到至美至善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4.
人与现实世界关系的紧张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紧张关系两个方面。如何消解这种紧张关系显然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我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在历史上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神人以和;天人二分基础上的“天人合一”;人与人和谐基础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基本意堕有四:即政治管理之策;生存状态;道德境界;审美境界。从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天人合一”思想对于消解前述紧张关系的有益启示表现在四个方面:(1)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要有“法”有“天”;(2)保持生态平衡要树立整体和谐观念;(3)要建构“民胞物与”的全球伦理;(4)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人生。  相似文献   

5.
生成性教学思想最早起源于卢梭(J.J.Rousseau)的自然教育。他主张使儿童从社会因袭的束缚与压抑下解放出来,回归人的自然状态,遵循人的自然倾向,使儿童自由成长。在教学中,他强调儿童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强调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自然地获得知识。可见,生成性教学重视学生的成长与个性发展,诱发学生的思维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以卢梭的著作为基础来考察卢梭的道德观可知:首先,卢梭区分了人的两种道德,一种是出自天然怜悯心的自然状态下的自然道德,一种是社会状态下的社会道德,并认为后者低于前者;其次,卢梭也触及了社会状态下出现的群体、群体的两种道德、群体之间的规则和群体道德问题。自然状态下的群体规则是自然法,社会状态下则依靠基于理性的法律和制度,即人为法。在各自的两种状态下,群体道德均低于个体道德,但群体社会道德高于群体自然道德。文章还尝试对作为群体的国家之间的规则,以及国家内一个个群体所处的状态和规则进行考察与反思,同时对卢梭提出一点批评.并对群体道德低下的原因作了一点思者.  相似文献   

7.
文化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人在美的领域所能扩展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因为道德状态只能从审美状态发展出来,而不能从自然状态发展出来。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关注美的事物,追寻美的事物,寻找美的真谛,让自己成为一个“爱美”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8.
林丹 《中小学校长》2023,(4):7-9+50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之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的践行方向。在此背景下,德育应培养人的敬畏自然之心,除了培养敬畏自然之心,还应培养敬畏他人生命之心和敬畏自我生命之心。唯有秉持“天人和谐(处理好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人际和谐(处理好人与社会、他人的和谐关系)—自我和谐(处理好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三位一体的生态观念,才是全面的、完整的、正确的培养敬畏自然之心的德育。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当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被誉为“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父”。他创建的道德教育体系,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尚存的问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都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所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引发了教育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由“自然人”(自由公民)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新社会是卢梭的政治思想。在《爱弥儿》中,卢梭用大量篇幅阐述了他的劳动教育思想。劳动教育无论对于自由公民的培养还是对于新社会的创建、存在及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爱弥儿》不仅仅是一部教育著作,更是卢梭启蒙哲学思想和民主政治理想在教育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人的自然状态是霍布斯社会思想的基石。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和人在能力上是平等的。他不同意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社会性的说法。有论者认为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这种看法是对霍布斯思想的误解。霍布斯设定自然状态这一概念,是为了让我们有一个参照点,可以更好地看清楚现实社会的利弊。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悖论--洛克的自然状态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的《政府论》,既是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阐述与总结,也是对其自由主义思想的系统申张。其中“自然状态”学说以及以“自然法”为内容设计出来的政治形式与社会构成,对于近代西方的政治学说和政治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洛克的“自然状态”学说由于过分地强调一种永恒的自然法的形式对规定个人权利不可侵犯的意义,因而表现在对“义务”、“社会自由”以及对“国家在促进自由发展中积极作用”的忽视等诸方面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从而也就形成了他思想中的历史与非历史的悖论:这就是自由的历史性与他对“自由”理解的非历史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艾特玛托夫在近半个世纪中 ,勤于精神家园耕耘 ,他以特有的焦灼 ,从政治、道德、自然、战争诸方面反映人类社会生活各种矛盾 ,观照人的精神世界 ,揭示出精神道德对人、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体词对抽象域(称呼域)的映射,这个层面体现人体词称呼语的隐喻化方式及特征。通过归纳总结、分类、分析、比较英汉语中有关人体词“head(头)、face(脸)、heart(心)、hand(手)、leg(腿)、foot(脚)”的称呼语的隐喻表达法,有助于揭示其隐喻认知过程,以及英汉语中关于“head(头)、face(脸)、heart(心)、hand(手)、leg(腿)、foot(脚)”的人体词的称呼语的隐喻表达意义的各自特色。  相似文献   

15.
王丽  李涛 《教育学报》2020,(1):120-128
“童心说”融道家的“真心”、佛家的“本心”和儒家的“最初一念之心”于一体。真心即绝假纯真之心,自然个体人的原初之心。本心是清净的精神实体,即内心的清净无杂。最初一念之心就是天赋予人的自然之心,允许人的自利。“童心”与“婴儿之心”、明心见性、良知具有内在联系。李贽认为,做人、做文、生活都要遵循“真”字;文人应以个性创作抒发情感、欲望;也应正视“人必有私”。他倡导文艺创作的自由精神,反对道德说教,主张多听“迩言”。“童心说”的现代教育价值体现为回归人的本真、解放人的思想和倡导人的独立;从而回归教育的本真,使教育打通人性,帮助人成为自身;使学生学会思考存在性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展。“童心说”所体现的求真原则、个体性原则、自然人性的追求等蕴藏着现代性的精神特质,如:理性、个体性、自由性等,预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的萌芽。  相似文献   

16.
卢梭的自然状态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起点,贯穿于全部思想始终。作为自然状态的主体——野蛮人,具有较强的自然属性:自我保存、怜悯心、本能、幸福感;人际交往的社会属性比较弱。随着理性的张扬、私有制的出现,自由和平等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卢梭呼唤的回归自然,但这并非回归到自然状态,而是以此为镜,希望使人类重拾本真,重燃自由和平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7.
学校德育何以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德育何以可能呢?回答这个问题,至少要思考如下5步:需不需要道德?要不要道德,这似乎不成其为一个问题─—哪个人、哪个社会敢说自己不需要道德呢?中国传统文化把这个问题视为人生的根本问题,用有否道德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其为人的根本标准。如果指责某人不是人,不是说他没有人的皮毛骨相,或存在生理缺陷;也不是说他没有文化,或缺乏智慧;而是说他没有道德,即“缺德”!由此看来,人是必须要有道德的。然而,认为人应该要有道德(应有)是一回事,实际上人有没有道德(实有)又是一回事。对于仅靠风俗习惯来维系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18.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在西方,直到席勒,"美育"的概念才被正式提出。他"敏锐地觉察到,人在自然状态中受制于自然,而在纯粹的道德状态中受到理性压抑感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卢梭的人性道德思想对于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以及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性道德是善良而幸福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各种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人类的道德却在普遍的堕落、沦丧而走入道德的困境.要走出这一困境,卢梭认为人类就要实行社会改革,签订新的社会契约,建立自然宗教等方式使道德的回归,从而提高人类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0.
赵丽梅 《教育》2012,(1):60-60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1776—1841),德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这本书的主要教育思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