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崇明县实验小学具有90年的历史,前身是官立高等小学。1951年改为崇明县实验小学。该校教师进行了自然直观教学、集中识字教学、语文读写教学、数学三算(口、笔、珠)结合教学和低年级体育儿童化教学的研究,在岛内外颇有影响。1988年,老校长袁秀英大胆推出了以减少语文、数学课时,增加艺术教学课时为前提的艺术教育实验,开办  相似文献   

2.
“三算”结合课堂教学结构之我见肇东市五站镇和平小学校宋振拴“三算”结合教学由于引进了珠算的学习、练习和运用,逐步建立了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这种结构将三种算法结合起来,有利于克服呆板的注入式教学的弊端,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减轻了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一、...  相似文献   

3.
三算结合教学的由来与发展从小学一年级起,教师利用算盘帮助学生认数和计算,把口算、笔算、珠算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称为三算结合教学。口算、笔算、珠算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技能。长期以来,三者分离教学,或先教口算,再教笔算;珠算或单独设科,或穿插分段教学。实践证明,这样教学的效果不佳,事倍功半,不少学生小学毕业后珠算不会、笔算不准、口算不熟。 50年代和70年代初,江西省宜春市和上海市崇明县有不少教师为了改变口算、笔算、珠算三者之间相  相似文献   

4.
“三算结合教学法”,是“以口算为基础,笔算为主体,珠算为工具”,将口算、笔算、珠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在教学中能得到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最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方法。我国的“三算结合教学”,最早始于1955年。到1958年,江西宜春县的一些同志正式提出了这种教法,并在该县几所小学认真地进行了实验,但不久便因故中断。1969年,上海市崇明县的部分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又进行了三算结合教学法的实验,并取得较  相似文献   

5.
汪秀丽  汪凤林 《文教资料》2009,(27):176-178
在高校"两课"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需要从三方面来理解:教学内容上,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在教学安排上,要"以教师为本";在教学手段上,要"以学生为本",把这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阵地功能、舞台功能和平台功能,发挥国家意识形态指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把国家利益、教师职能、学生成长成才有机结合起来.这三方面的内涵最终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获得统一,为了高效地贯彻"以人为本"原则,"两课"教师需要从三方面改进教学.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1.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隐"。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几乎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的"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应用题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7.
美国高校三种典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以教育类课程为例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美国高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了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范例教学"、"交互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三种模型构成,通过学生与教师、学习伙伴以及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实践证明,这种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满足了教学目标多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和学习过程个性化的需求,促进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几何教学中引入向量有助于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对"数形结合"的理解.教师可以在几何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几何学习基础,分别从平面几何教学、立体几何教学和解析几何教学三个方面引导学生以向量思想分析和解决几何问题.  相似文献   

9.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教师由课堂主导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实现了由"演员"向"导演"的身份转变,而学生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观众"转变为"演员",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实现,从而使课堂教学高效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传统教育教学理论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基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各有其利弊.本文在分析两者利弊的基础上提出将二者结合的"教学并重"的教学结构,并介绍了当前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能够较好地实现这种"教学并重"的教学结构的两种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WebQuest和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CSCL.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英国格拉摩根大学培训学习的体会,从教学过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辅助设施等几方面,对英国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这种教学理念和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并结合我国的教学现实分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如何实施,可为教师结合所在高校的自身特点,在教学活动中,为合理地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以来,欧洲博洛尼亚进程开始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学习",并从关注基于学习成果的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到关注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欧洲高等教育政策文件指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的概念基础应从"学生参与"转向"学生自主性",并尝试从教学方法、文化框架、学习支持杠杆等三个不同层面阐释"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概念内涵.在欧洲政策驱动下,大学在制定学与教战略、创新教学方法、应用学习成果、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但仍面临着概念存在认知误区、系统性政策框架缺失、参与主体动力不足等系列挑战.大学卓越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内驱力,教学需要被视为教师的集体责任.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实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在义务教育阶段正式实行新课程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师的教学中,把合作学习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式也逐渐被重视和利用.文章在实际教学的基础上,从合作学习概念及我国合作学习研究现状出发,对目前初中物理合作学习实施方面进行探讨研究,以期对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方式,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合作学习内容的确定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于是学生便开始合作学习,这种做法是与合作学习的要求相背离的.教师必须为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了,部分学生却不会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从原来只重视研究"教"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科学教学实践,具体在本文作了以下四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6.
所谓"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思想导向"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以"文史结合"为路径的教学方法突破了"死记硬背"的历史传统教学的桎梏,这种方式以人文艺术的审美为底色,实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融合了先进技术,开展"文史结合"课堂教学,能够促使学生科学地结合文学知识来学习、思考和研究历史,在提升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相似文献   

18.
计算教学的重点不仅仅在于"算",更在于"计".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算理理解、强化学生的算法建构、强化学生的计算思维,从而让"算"成为"计"的基础,让"计"成为"算"的前提.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计算学习路径、方法与策略,辩证处理好"算理与算法""计算思维与计算习惯""计算方法、策略的多样化与优化"等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让学生能"计"上心头,"算"记于心.借助于计算,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力,进而能彰显数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些教师学习了不少教学理论,进行了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下面,就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谈几点看法.第一、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实践活动,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落到实处.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非易事.目前,教师讲、学生听,一灌到底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年复一年地灌,年复一年地学,由习惯变自然,由自然而必然,这种不以为然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能力的培养带来沉重的灾难.因此,作为教师,一方面要认真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教法上采取一系列措施,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落到教学实处.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的,离开学生的自我实践,任何高明的教师均是无能为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是对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学习"小数加减法"前的铺垫。通过分析学生在小数加减法的典型错例,教师在三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中利用"联系实际""先估后算"等策略,并将其与生活中的小数意义联系起来教学,有效消除了学生在小数加减法中的"牛皮癣",为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作好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