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新世纪以降,报告文学创作迎来了一次新的高潮,报告文学理论创作也出现了新的特质.与此相对应的,新世纪的报告文学理论研究在综合研究的系统性和前沿性,个案研究的剖析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总结和发展.新世纪报告文学理论研究,还应该在理论研究方面有新的发展,创建报告文学独立的话语方式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龚举善教授研究报告文学的著作《走过世纪门》日前由红旗出版社出版,谢冕教授和尹均生教授给予了很高评价。该著以文化人类学视角为观察点,比较全面、深入地探讨了20世纪中外报告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动因与演进路线,对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及若干重要而敏感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到位的阐释,并就新世纪以报告文学为核心的纪实写作前景作出了令人信服的乐观展望,堪称报告文学研究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的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依据本土报告文学丰富的创作实践,在前人理论建构的基础之上形成恢复、发展和创新三个阶段。总体上看,20世纪的报告文学理论研究虽然在话语设计、方法优化与体系建构等方面问题不少,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中所显露的诸如独特的文化人类学视角、恢宏的历史框架、深厚的文化生态等新维度,昭示着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个性化、体系化品格的渐次生成。  相似文献   

4.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生态报告文学创作进一步成熟,发展进一步深化。分析生态报告文学创作可以发现其与其他报告文学不同的主题内涵和精神特质:表现在生态报告文学对生态现状的批判及问题根源的反思;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人性的反思和强烈的自我救赎意识。当下的生态报告文学也存在着作品内涵的局限性,缺乏全方位反思问题的视角,生态的重视导致审美的缺失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的报告文学,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又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艰难前行,因此,检视当前报告文学的现实境遇,认识和探寻报告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困境及应对措施,就成为理论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夏衍对文学创作的独特贡献不在戏剧,而在报告文学。夏衍的报告文学起步虽晚,起点却高,他缩短了报告文学和小说之间的距离,又为报告文学和小说之间划出了严格的界限。是夏衍把中国的报告文学推向了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7.
章罗生的论著《中国报告文学新论--从新时期到新世纪》采用复式的叙述结构、史论融合的表达方式,概括了中国报告文学“从冲突到融合”、“从两极到中介”、“从一体到多元”的发展脉络,提出了报告文学文体性质的“新五性”以及“审美文化复合体”的新评价。针对中国百年文学史重虚构而轻纪实的不公状况,论著重视“报告文学学”的建立,以呼吁百年文学史的“重写”。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的报告文学开始出现“转身”与“正本”的迹象,以图在“报告”和“文学”的综合辩证运动中回到报告文学自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十堰籍女作家金虹以超人的勇气和耐力,走进武当,涉身仙山,潜心修行,创作出题材独特、义理深丰、表达精细的长篇报告文学《从红尘到仙山》,为当下报告文学写作别添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9.
习惯上,人们对报告文学的体式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划分。前者有人物报告文学、事件报告文学、全景式报告文学,后者有传记式报告文学、书信(日记)式报告文学、札记式报告文学、访问记式报告文学等。但从创作实践考察,则还有诸如政论体报告文学、调整报告体报告文学、时事评论体报告文学、游记体报告文学等鲜有人论及。本文择其要者,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10.
方澍 《考试周刊》2011,(89):18-19
本文结合经典的报告文学作品,探讨报告文学的时代性特征,凸显报告文学体现时代精神、表达人民心声的功能.指出报告文学的时代性必须与真实性统一,并探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媒体发达对报告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龚举善教授《走过世纪门》是一部有着较高学术价值的报告文学研究专著,其学术理念、本体思路、对报告文学主题的分析、对全球视野下纪实文学的宏观把握以及开放的结构形态,是对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报告文学的影响力在逐渐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原因是根本性的,即数字化时代社会文化对文体的影响.在20世纪报告文学繁荣的时候,报告文学真实性、时效性、文学性的文体特征非常明显.时至今日,报告文学原有的文体特征虽然存在,但已逐渐弱化和转化,并与新的媒介、新的传播形式融合,产生出了新的文体特质.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社会中无孔不入的金钱作用之下,报告文学这种介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文学形态面临边缘化、异化的巨大挑战,许多作家放弃了作为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报告文学创造需要汲取新中国创建前后的优秀精神和文化基因,真正成为历史的书记官,报告文学作家应坚持深入群众、书写群众、歌颂群众、针砭时弊的创造路向,成为名副其实的时代书写者。  相似文献   

14.
报告文学理论的形成、拓展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学是出现工业化社会后新兴的学样式,它基本上是同工人运动、工业化社会进程和一百多年历史大变动同步发展的,成为现代社会动荡、变革、发展的艺术纪实献,我国的报告学也有近百年的历史,而今已是报告学繁荣的国度。长期以来,我国报告学的理论研究处于滞后状态,进入新时期以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报告学理论研究开始形成并初步繁荣。回顾报告学理论的形成、拓展历程,有利于对新世纪学形式多样化的研究和探索,有利于我国报告学创作始终遵循社会主义先进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梅洁是我国转型期坛颇具活力的散和报告学作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她的报告学作品《山苍苍,水茫茫》和《西部和倾诉》先后获奖,掀起广泛而持久的阅读效应。就体品格而言,全景式反映郧阳人民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的《山苍苍,水茫茫》更多地表达了报告学的本性复归,并为90年代的报告学书写提供了鲜活的范本。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清醒的自主意识和大胆的形式革新;博大的母性情怀和激越的父性言说。这些品格无疑为新世纪报告学的拓进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参照。  相似文献   

16.
有关报告文学“创作繁盛,研究滞后”的看法已流行多年,但事实并非如此。通过对2010年度包括理论建构、理性批评、书评推介在内的广义的报告文学研究的检视,我们发现,视野宽阔、焦点集中、方法多元、平台很高是突出特征。切入该年度报告文学研究的内部面相可总结为六种成果。其整体性欠缺在于:文体概念相对模糊,深度研究有待加强,比较研究明显不足。这些“年度缺憾”,基本上代表了新世纪以来国内报告文学研究的总体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