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曦 《中国广播》2015,(1):20-22
广播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逐渐深入,一种新型的广播形态——网络电台应运而生。网络电台的出现改变了大多数年轻人收听、参与节目的习惯,甚至让更多的年轻人成为节目的创作者、播出者。虽然网络电台的兴起抢占了一部分传统电台的受众份额,但传统音乐电台仍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今后的音乐广播应结合网络、传统媒体的各自优势,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宇博 《视听界》2014,(5):51-55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App(移动终端应用软件)日趋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通过App获取广播节目。本文通过梳理纷繁庞杂的App,发现目前和广播有关的App可以分为广播电台自主开发App、网络电台App、即时通讯工具App、音乐类App四大类。这些App的使用有助于拓宽广播传播渠道,丰富广播节目内容,提升广播品牌形象。本文在广播如何快速吸纳受众资源、培养用户黏性等方面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传统广播如何应对个人网络电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飞速发展,博客盛行,每一个网民都可以是一个编辑部、一个发行社;而播客技术的发展,只要你愿意,每一个上网的人都可以开办一个电台.相对传统广播字正腔圆的节目主持人,严谨的节目编排而言,网络电台的自由,"无厘头"的个性张扬,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同时收听传统广播必备的收音机以及节目安排时间上的固定性,夹杂在节目之中的广告等,进一步局限了受众的数量;而网络电台却借助越来越多的网民,受众群体不断扩大.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在分析当前网络电台、传统广播的优劣势后,试图找出传统广播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广播作为弱势媒体,被其它媒体所排挤、冲击。从早期的电视、到后来的互联网,广播的空间不断缩小,受众也不断流失。因此,广播不能仅把互联网等新技术作为自己本身发展的辅助手段,而是要作为全新的结合模式来探索,才能摆脱目前低迷的状态,网络电台正是这方面的探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网络电台不能只作为“广播的网络版”或“为广播办一份全球性的、无需注册的节目报”目标而存在,而要成为一个不属于任何一个“母媒体”的新媒体。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网络媒体对民众生活渗透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中青年人习惯于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甚至商业交易。在此背景下,广播媒体也开始加快进军新媒体的步伐,陆续将台网互动、台网共建、开发移动广播传媒等纳入战略规划,揭开了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序幕。BBC的克里斯·韦斯科特说:"广播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死亡,但是会改变。"一、网络电台所谓网络电台,是指通过编码器,将一台电脑里正  相似文献   

6.
李清 《中国广播》2010,(3):63-65
中国广播发展进入网络化时代,网络电台成为传统媒体向网络拓展的新媒体平台。政府级网络电台有着无限发展空间和升值潜力,成为引导舆论风向的重要阵地。江苏广播网创立的网络电台新模式,积极探索新媒体发展之路,整合广播资源,加强合作与联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优势,有效扩大对外宣传。在实践中思考前行,为传统广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骆伟 《新闻前哨》2014,(1):73-75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传统传播媒介之一的广播,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听众面前,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扩大自身影响、抢占广告份额,是每一位广播媒体从业者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传统广播与网络电台各自优劣的分析,着重探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广播向网络电台发展的趋势及方法,强调传统广播应朝多向性发展,特别是与网络电台的融合,进一步发挥广播独特传播优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李炜 《视听界》2010,(6):33-35
1995年4月,位于美国西雅图的"进步网络"在其网页上放置了一个Real Audio System的试用版软件,提供"随选音效"的服务,这一举措标志着网络广播的诞生。从传统电台开辟广播网络版到商业ICP开办网络电台,从组织机构利用网络电台开展公关活动到个人通过新媒体平台开辟DNA的网络个人化音乐电台悄然踏入受众的视听空间。  相似文献   

9.
黄睿 《中国广播》2016,(7):84-87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收听市场面临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和网络电台及其移动音频类应用的兴起,个性化栏目和个性品牌竞争成为发展趋势。在新的媒体环境下,需要重新认识广播个性化的内涵,回到广播本质,重塑声音意识和精品意识,研发新的节目样态,开发个性化音频产品。  相似文献   

10.
王欢 《声屏世界》2014,(9):62-64
"传统广播+互联网"模式 "传统广播媒体+互联网"模式是指传统广播媒体自办网络电台,主要表现为传统广播媒体开辟网络站点,通过互联网传送广播节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台网融合"。我国网络广播的"传统广播媒体+互联网"模式经历了传统广播网络版和传统广播自办的纯网络电台(Net Radio)两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广播节目上网,广播受众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新增加了网络上的听众。传统电台要发展网络广播,应该对网络听众的特征和需求进行细致地调查和研究,并积极汲取新型广播形态的探索经验。与传统的广播相比,网络电台的内容规划和互动方式有其独特的一面,这为我们观察网络传播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内容文本。笔者通过对几十家网络电台的统计比较,对当前网络电台的频道设置、节目编排、互动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致梳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勃兴,受众经历了PC时代,来到了移动互联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广播也遭遇了"大音频时代"的挑战。本文基于新闻传播中受众本位的观点,通过查阅相关的专著和学科论文,梳理我国音频新媒体受众在用户规模、收听时段、使用方式和在传受关系中的地位等特点,力求通过研究如今的音频新媒体用户的行为,一方面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内容生产提供有益借鉴,另一方面为音频新媒体的内容定位、营销策略等方面指出符合传播规律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来临,当众多新媒体依托大数据实现华丽升级之时,传统媒体却依然在苦苦探寻发展之路,而这其中以广播尤甚。单一的听觉功能让广播更多地局限在了封闭空间信息播报与碎片时间消遣娱乐,而难以进入互联网的蓝海中博取一席之地。本文以新时期下互联网大数据为背景,着重探讨广播如何在受众互动性、内容精准性与渠道多元化方面取得突破,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媒体竞争。  相似文献   

14.
孙羽 《东南传播》2021,(8):138-139
互联网时代,传统广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网络电台App与传统广播之间的融合在不断深入.基于此,本文对现阶段的传统广播媒体的发展现状和网络电台App的应用优势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云听App、阿基米德FM和蜻蜓FM等电台App论述了网络电台App对传统广播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吴微微 《新闻世界》2010,(11):103-104
在网络时代的形势下,多媒体是时代发展之必然,我们无法回避,只能迎难而上,广播媒体由于其自身特点,在多媒体时代,不应被淘汰,而要成为新媒体的一部分,这需要我们转变思路,寻找出路。广播在网络时代的广播台网(电台和网络)的合作模式已经有了初步探索,网络电台作为广播媒体的新形式,正在被网民接受,被受众接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加速,传统媒体受众正在向新媒体转移;同时,占主导地位的电视媒体正在和新媒体形成对广播的前后夹击。广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和  相似文献   

17.
徐定华 《中国广播》2016,(10):65-68
随着以"两微一端(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唱衰传统媒体的声音就不绝于耳。尽管同报纸、电视两大传统媒体相比,广播电台因汽车收听人群增加受到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的冲击要小,但是随着网络电台的兴起,车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广播电台的市场份额也将被新媒体不断蚕食。本文拟以金华交通942广播的成功转型为例,与大家一起探讨地方广播如何利用新媒体的即时、互动、跨时空等特性,对原有的广播模式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实现"突围",进而打造出一个具有新媒体特质的新型广播。  相似文献   

18.
现今,绝大部分传统广播的新媒体发展很多还是战略存在,尽管在五年前很多传统广播就已经预识到互联网的浪潮汹涌而来,但更多的工作还是在平台的延伸和试探性的构建,无可置疑多年的积累仍然徘徊在新媒体边缘。其实,很多互联网的发展轨迹还是可以借鉴的,技术不会是发展的瓶颈,相反很多新技术的创新很快便会被取代。如微博从出现、热炒、高潮,到微信的崛起对其不可逆转的取代。再如,APP客户端一时犹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却又一片片的在产业链不成熟、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因素下被淹没、被淘汰。这些都让我们感知新媒体发展之快难以想象。尤其是在爱奇艺、优酷等视频巨头将目光投向移动媒体时,强大的侵袭对传统电视行业的冲击,更是让我们传统广播人意识到,新媒体以其海量信息、高时效性、强互动性深受广大受众喜爱,同时新媒体移动终端伴随性、多媒体和超文本特性,也逐渐消弱了传统广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当前,以新浪微电台、蜻蜓FM、喜马拉雅电台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广播形态正令广播这种传统媒体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值得注意的是,此类网络电台不再甘于充当传统广播电台内容"搬运工"的角色,而是选择开展内容自制。本文基于对国内网络电台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认为目前网络拥有用户数量庞大、数据分析技术、制作方式灵活等优势,同时又兼有投入大、成本高,专业人员缺乏,内容监管缺位、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网络电台要抓住当前利好的产业发展环境,通过提升自制内容标准化水平,形成基于互联网特性的差异化内容来寻求内容自制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牛存有 《视听界》2014,(5):46-50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收听工具演化为广播收听终端,形成传统、车载和智能三元终端主体市场,支撑广播媒体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和融合中的独特市场地位和价值。网络收听终端的受众对收听终端使用的多样性、转换性以及收听节目的线性与非线性的兼容性,最具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