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富有文学和美学价值的名著《大人物盖茨比》作了比较文学方面的考察 ,分析了这部小说与 19世纪中叶至 2 0世纪初美国文学中影响深远的文类阿尔杰传统小说之间双维度的关系———表层接受 ,深层反接受。在重心所在的反接受部分 ,分析了《大人物盖茨比》对阿尔杰传统小说的三大基石的批判和颠覆及其对阿尔杰传统小说的内在矛盾性、虚伪性和欺骗性的揭露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对福克纳约克那帕塔法家世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托马斯·萨德本和弗莱姆·斯诺普斯进行比较,分析了他们二人所追求的美国梦的不同之处;进而从两个角度———传统地方主义作家和现代主义作家———剖析福克纳及其创作风格,并探讨“弑父”在福克纳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借此从本质上揭示了福克纳作为“美国小说创作传统”的弑父者,将传统与现代的对抗与冲突融入小说之中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3.
Bootstrapping一词,来自于20世纪初期美国流传的一句“提着鞋带把自己举起来”的谚语,讲的是美国人不依赖外力,而靠自我实现成功的一种取向。那时的美国人为霍雷肖·阿尔杰小说中自力更生的主人公们所着迷,希望将自己从贫穷中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美国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以及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产生的一个重要流派——“黑色幽默”入手,通过黑色幽默文学中的代表作探讨了黑色幽默小说的艺术特点,让读者透过黑色幽默小说了解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5.
美国文学中以青少年人物为主人公的小说层出不穷。50年代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以其鲜明的形象成为一个消费社会中的“好的坏男孩”,他的言行揭示和批判了美国消费社会中人们对物的狂热追求与迷恋,指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陈杰 《文教资料》2014,(20):15-17
J.D.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文学中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小说,被美国文学界公认为美国文学中的“现代经典”之一。该小说通过讲述霍尔顿离开潘西中学后在纽约的游荡经历,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心灵的极度孤独。本文着重探讨作品的孤独主题,挖掘孤独的根源及摆脱孤独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色幽默是美国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研究黑色幽默文学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美国社会以及美国文学的发展进程。本文从特殊的幽默风格、特殊的题材、“反英雄”式的人物和反小说的叙事结构等四个方面论述了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小霍雷肖.阿尔杰的作品集中体现既注重道德完善也不忽视世俗成功的美国精神,然而,他往往被忽视和误解。在美国文化的构建历程中,阿尔杰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文化层面对他的创作进行了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9.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他是美国十九世纪文学领域中继霍桑、麦尔维尔之后最伟大的作家,在当时的美国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上都享誉盛名.笔者认为该小说脱离了詹姆斯之前的小说模式,同时也超越了美国小说中“浪漫传奇”的传统.《一位女士的画像》开创了詹姆斯成熟时期小说创作的基本形式,其中个体道德成长的过程需要“社会性意识”的培养和对个人主义思想的扬弃.该小说中不仅表现了个人意识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同时也表现了个人对社会形式形成了自觉的认同.论文就从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自由观中去解读小说中的关于婚姻与自我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小霍雷肖·阿尔杰的作品集中体现既注重道德完善也不忽视世俗成功的美国精神,然而,他往往被忽视和误解.在美国文化的构建历程中,阿尔杰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文化层面对他的创作进行了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1.
黑色幽默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风行于美国六十年代的最主要的文学流派。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不仅轰动美国文坛,而且在美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崇拜海勒的热潮。海勒本人则被尊奉为“黑色幽默的泰斗”。小说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作者勾画出了一幅荒诞、疯狂、混乱无序的美国社会图画。美国著名的文学社会学家莫里斯·迪克斯坦在《伊甸园之门》一书中指出,《第二十二条军规》“象一部肯尼迪时代的秘史”。对这  相似文献   

12.
当代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被誉为是"垮掉的一代"的宣言书和《圣经》,它是美国文学中诠释西行主题的经典之作。小说以主人公萨尔对东部厌倦———对西部的幻想———西部梦想的幻灭为线索,体现了"垮掉的一代"时代背景下所贯穿于作品当中的西部情结的主题。这一主题的凸显过程也暗含了美国文学中对东部和中西部所持的对立的传统看法,即东部是欧洲堕落的化身,而中西部是原始道德的发源地,这种西部情结背后深藏的是"垮掉的一代"对现实的不满、对社会的抗议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种族歧视是美国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正是一部反映这个问题的小说。作品不仅揭露了种族歧视的各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一个由种族歧视到种族融合的过程。这两方面 ,都赋予了小说非同寻常的意义 ,奠定了作者在美国文学史上“文学之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莱斯利·费德勒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化批评先驱、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在他蜚声评论界的文学评论著作《美国小说中的爱与死》中,他对美国经典文学中的“魔性”特别青睐。这些融合了心理分析、神话和社会学维度的批判在将经典作品“祛魅”的同时,也间接体现了他文化批评思想中的“魔性”。  相似文献   

15.
“五四”———四十年代 ,伴随着中国作家世界眼光的获得 ,在创作技巧层面上 ,不断追求文学的本位和审美的多样性 ,出现了叙事文本学的新变化 ,即散文诗化小说的生成、发展 ,导致小说形式的多元化格局。散文诗化小说的“反小说”规范的操作 ,完善现代小说的理论体系 ,也使现代小说迈上丰富发展的广阔道路 ,并为后来小说创作提供了文本参考。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牛仔研究,始于与牛仔有关的传说故事及牛仔小说等文学形式。牛仔小说,作为美国西部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广袤的美国西部大地,渊源于美国社会形成的特殊环境,积淀着美国社会发展中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牛仔小说通过牛仔小说作家的笔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牛仔形象,以独特的文学形式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美国西部发展的历史,20世纪以来,史学界和文学评论界对于牛仔小说的研究和评价始终揭示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文论以“立人”为中心———鲁迅思想与文学的逻辑起点(上)钱理群(1.1)区域文化与区域文学辨析郝明工(1.8)以“立人”为中心———鲁迅思想与文学的逻辑起点(下)钱理群(2.1)论二月河清帝小说的狂欢化叙事对于文学发展的意义刘克(3.1)对历史的解构与重铸———论新历史主义的理论特征及对中国二十世纪后期文学产生的影响邱艳(3.7)□20世纪中国文学《红旗谱》:现代革命语境中的复仇模式变革邹菡(2.9)在绝境中突进———《财主底儿女们》与《白痴》人物比较张武军等(2.14)温香满怀浓艳多姿———论张爱玲的“恋衣情结”及其创作表现张…  相似文献   

18.
论《土生子》在美国非裔文学和美国文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非裔作家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标志着1940年代20世纪美国非裔文学的第二次高潮的到来,标志着“哈莱姆文艺复兴”之后的美国非裔文学向反抗白人压迫寻求平等身份的转向。赖特以其小说《土生子》猛烈抨击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压迫种族歧视,并通过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北方大城市的种族压迫种族歧视破除了“北方正义”的“国家神话”,以托马斯对种族压迫种族歧视的反抗破除了的“殉道者汤姆”的“黑人神话”,使美国社会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美国早期牛仔小说是美国西部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美国牛仔小说根植于广袤的美国西部大地,积淀着美国社会发展中深厚的生活、文化和历史底蕴。牛仔小说作家作为时代的思考者和感受者,是在以小说的形式深刻地反映美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这一独特的文学类型渊源于美国社会形成的特殊环境,是考察美利坚民族性格和文化价值观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以题材内容对小说所进行的分类中,提出“家族小说”这一新的类别,并从社会因素和文学自身发展因素等多方面论述了中国“家族小说”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