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国人眼中的博拉和中国人眼中的米卢:是一个人吗?米卢说:全世界都管我叫博拉,但是中国人管我叫米卢。 世界足坛的风云人物博拉到了中国就成了米卢,米卢自己给人签名都写成了“米卢”或者“MILU”,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带有象征意味的身份转化,博拉是一位世界级的教练,但是他在中国是米卢。 当米卢是博拉的时候,他受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广泛的尊重,当博拉是米卢的时候,他在中国接触到了中国人对他复杂的心情和态度,也许中国人不是不相信博拉或者米卢,而是中国人对自己的足球队有点缺少信心(这一点采访米卢的外国报刊都有意无意…  相似文献   

2.
怎样评价米卢的功过?这是打输了世界杯的中国足球最有意思的一个话题。当然,我们所说的总结是民间没有任何贴金需要的自发行为,不是足协会议室里为了定位而定位的“非常满意”,因为按照那个标准,我们实在找不出来怎样的结果才是“很不满意”。十强赛刚刚胜利时,球迷对米卢是一千个拥护,一万个支持,那时候,谁敢说米卢一个“不”字,那就是别有用心,所以有些球迷肉麻地把米卢称作“教父”,而没有人予以驳斥。这种“教父论”最后的登峰造极就是沈阳的铜像,五里河雕了一群,绿岛又做了一堆,米卢永远是其中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读者俱乐部     
米卢走了。不过,每当我看到他操着那几句生涩的中国话拍的广告,就常常有一种他仍是中国国家队主教练的错觉。 很多人都这样说米卢,说这老头儿可真“奸”,临走了还不失时机了捞了一笔,不仅挣足了美金,还卷着1500万元的外快走了。这种说法在我看来,多少有些嫉妒的成份。那只不过是一些商业活动罢了。在这些商业活动中,甲方认为乙方的名气或形象可以与自己付出了金钱具有同等的商业价值,如此而已。 我想当米卢离开的时侯,我们与其谈论他带走了什么,莫不如说一说他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姑且称之为“米卢的遗产”吧。  相似文献   

4.
语丝花絮     
米卢签名 米卢是本届亚洲杯名气最大的教练,一位英国记者请米卢签名,米卢给他写了拼音的“MILU”,这位英国记者看不懂,请米卢解释,米卢又给他写了汉语的“米卢”两个字,这位记者更看不懂了,米卢解释说:“全世界都知道我叫博拉(BORA),但是中国管我叫米卢(MILU)。” 游泳阵容 有一次中国队训练,米卢让替补踢球,头天作为主力上场的球员都到地中海去游泳,国脚们换好衣服,让杨辰先下水,杨晨死活不下去,宿茂臻一马当先跳下海中,接着是申思、李明、马明宇等中场球员,然后是范志毅等几名后卫,最后是守门员江津,…  相似文献   

5.
并非游戏     
米卢刚来中国时,从球员到媒体对他在训练中安排的某些内容颇感不解,其中疑惑最多的莫过于他“游戏人生”的训练方式了。 通过一段时间在沈阳绿岛宾馆门前那块临时训练草坪上对米卢和他的弟子们的观察,我们发现目前“游戏”在米卢的训练中依旧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所不同的是,队员们思想上对“游戏”的认识已经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其实,网式足球也好,橄榄球也罢,在米卢的战术思想中绝非只是游戏。从队员们的言谈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游戏”至少产生了以下一些效果。如果非要队员们说对这些“游戏”还有什么看法的话,他们一定会撇撇嘴说:“米卢这老头儿太爱‘耍赖’了。”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马”这个词我就忍不住要笑。有一天,一名女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将了米卢一军。我知道这位女记者的本意是好的,她说“2002年是马年,中国有个成语叫‘马到成功’,米卢先生对此到底有何见解?”哪知搞得米卢一头雾水,你马什么马的和我成不成功有什么关系,就答道“那就希望马越来越多,有非常多的马,马越多越成功”。当时在场的记者都强忍住自己没有爆笑出来。  相似文献   

7.
一、米卢没有“如果”仔细想一下,80年代以来,中国队对世界杯的冲击,几乎全部是倒在“如果”脚下——如果沙特不放水新西兰的话,如果我们在吉隆坡“心态”再成熟一点,如果在金州战胜卡塔尔,如果我们不是过早放弃希望而在客场对沙特保平“争胜”的话,如果郝海东不发烧不被停赛的话等等。这些“如果”如果有一个成立,我们早就在世界杯上赶过场了。而米卢把杜绝这些“如果”当成了他的主要工作。公平地说,戚务生为中国队演练的主力阵容具有相当的实力——“如果”姚  相似文献   

8.
陈球:享受象棋 享受象棋给予的痛苦 著名足球教练米卢说:“我们应该感受足球的快乐,去踢快乐的足球,在足球中享受快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融入足球,也才能够更好地在快乐中得到提高。”取名叫“球”却对足球没什么兴趣的棋手陈球也模仿米卢的口气说:“象棋是用来享受的。”  相似文献   

9.
上海,一个漂亮的大都市 上海,米卢的足球大集。 在“卖掉”了泰国和伊拉克之后,米卢像所有的小贩一样,兴高彩烈.手舞足蹈,尽管 当那个在黎巴嫩是悬乎乎地进行的亚洲杯一天天的逼近之际。米卢的足球大集是 不知为什么.站在场边观看米卢反他的手下在上海大集上的“买与卖”心情总觉得舒展不起来,尽管米卢的手中终于有了一座看上去设计得呆头呆脑的奖杯。 在那个“四国邀请赛”结束的当晚.同行们见面说得最多的、句话就是。“今儿写什么”。就像一个家庭主妇在问:“今儿吃什么?”透着对“日子”的无奈与烦躁。 可日子还得过呀,就像…  相似文献   

10.
不过半年光景,对米卢教练所说的“快乐足球”的评价便截然两样:亚洲“十强赛”那阵子,传媒一片赞扬;“世界杯”决赛之后,有些媒体又提出指责:说我足球队的训练够轻松的,再强调“快乐”,就更难苦练技战术了,等等。 其实,当初米卢是这样说的:“不要只想着输赢,要去领会、享受足球的快乐。”此话不错,至少利于队员们大赛前解除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11.
读完女记者李响的《零距离:李响与米卢的心灵对话》一书,我对米卢的“快乐足球” 似乎理解得更深些了。 米卢的“快乐足球”其实跟中国古代传统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2.
5月23日,一个叫王龙军的小伙子拿着一大堆记录着他和米卢种种情结的报纸和图片来到本刊编辑部,向记者讲诉了他和神奇教练米卢的一段“恩怨”——我叫王龙军,今年35岁,1990年从原沈阳机床刀具厂下岗。如果说,中国球迷爱米卢,那我敢说,在成千上万的球迷中,我和米卢的缘分最深,我和米卢的关系最密。  相似文献   

13.
李响李响,中国足球记者中的一个特殊品牌。虽然李响和米卢的零距离接触叫很多男体育记者不屑。但是,人们在提到体育记者的时候,却不由得会想起李响。李响的文章有着很多这样或那样的争议,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李响凭着自己的英语水平和敬业精神赢得了米卢的青睐。只能说特殊性格的米卢塑造了一个特殊地位的李响。李响总是能够从米卢那里得到国家队的既准确又及时的最新消息。李响已经是一位跟国家队近两年的“老记者”了,甚至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位权威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足球毁人不倦,偌大名气的米卢被毁掉之后,“我们”又开始在惦记着下一个了,据说前法国世界冠军队主教练雅凯便是其中之一。以雅凯大爷的脾气,我很怀疑他在中国能混得好。虽然我不是很了解雅凯,但我对“我们”还是有些了解的。我知道“我们”有个毛病,就是虽然本事不大,却特别假牛X,而且是一贯只许自  相似文献   

15.
米卢到底高在哪?现在看来,还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得清。即便紧密团结在米卢“同志”周围的中方教练也是各执一词。沈祥福—— 工作狂钦佩工作狂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沈祥福都是个老实巴交的人。这年头,像他那样的老实人还真不多。就说训练吧。自从担任  相似文献   

16.
一日,和中国足球队领队李晓光一块聊天,本来是闲聊,但是不知为何话题很快就转移到了中国队教练米卢身上。 中国足球这样浮躁的心理现象,叶米卢影响大不大? 不大。他有自己做事做人的原则,比如对韩国这场比赛.尽管外界嚷得特别厉害,赛前非要让米卢说一定要打败韩国这样的话,但是米卢坚持自己的观点,中国队的目标是世界破烂怀出线,而不是赢一场时韩国队的比赛。 我相信他也特别想打败韩国,但为什么不愿意符合新闻界和球迷的心理说说打败韩国的话呢? 打败韩国说明什么?就是一场普通的国际双边比赛,而米卢来中国执教的目标是世界…  相似文献   

17.
拉德近日说:米卢蒂诺维奇并不适合中国,但他对米卢的总体评价还是相当高的,“誉”远远高出了“毁”。因此,我以为拉德先生的话具有相当的客观性与可信度。拉德的声音仅仅是我们听到,意义并不大,更重要的是中国足协乃至体育总局的有关领导听到与否。“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如今已成为人  相似文献   

18.
自阿里·汉来华履新后,我们从各种渠道得到的消息,无论是阿里麾下的国足众将士,还是整天追随国足身边采访的诸家媒体足记,对阿里的评价几乎是一边倒的“夸你没商量”。而且言谈话语字里行间还大多与其前任米卢做一番比较,几乎米卢的所有短处恰恰就是阿里先生的长处——阿里的严肃比米卢的活泼要好、阿里的“计划性”比米卢的“随意性”要好、阿里的“残酷足球”比米卢的“快乐足球”要好,甚至同样作为游戏,阿里的“头球游戏”也比米卢的“网式足球”要好,米卢在华期间,面对新闻媒介重男轻女的方式是其最遭媒体老记强烈愤怒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足协阎世铎最近提醒人们不要“神化”米卢 ,很对 ,不过 ,米卢确有真本事 ,决非走江湖卖假药之辈 ,所以神化固然不好 ,但也不应淡化。米卢能把中国队带进世界杯决赛圈 ,过去由他执教打下基础的墨西哥队、美国队、哥斯达黎加队、尼日利亚队也全部晋级日韩世界杯 ,实现了“米家军”大团圆 ,说明米卢执教经验是有一套的。作为中国本土教练员 ,不论过去曾经怀疑过米卢的 ,或者虽无“口诽”却有“腹诽”的 ,现在都应当口服心服 ,虚心向米卢学点东西。学什么呢?我以为不必太局限于米卢怎样训练、怎样布阵、怎样换人等具体经验 ,而应当从根本处…  相似文献   

20.
全局攻略     
我想,这世上的成败不是靠运气得来的,因为运气源于实力。由于运气常与强队相伴,所以一旦发生在弱队身上,我们就称之为“神奇”。米卢之所以被作为“神奇教练”,就是因为他一再地带领弱队创造奇迹。90年代的墨西哥队实力不弱,加上本土作战,因此打进八强是理所应当的;米卢带领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