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正>微博作为新媒体,凭借其庞大的互联网使用群体成为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媒介。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微博用户规模为2.81亿,网民中微博使用率为45.5%1。一项调查数据显示,96%的微博用户表示会通过微博了解、发布对社会公共事件、突发事件的观点。2这些数据都表明,微博已经成为一个集信息、观点、民意为一体的重要信息平台和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广泛的新兴媒体,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据统计,至2010年12月,全国网络用户已达到4.57亿。各种各样的新闻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名人微博等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影响力甚至已经超过并  相似文献   

3.
李沛儒 《今传媒》2013,(5):19-20
网络媒介正在潜移默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截至2011年1月,中国拥有和使用社交网络的网民数达到2.35亿,约六成用户每天都要访问社交网站,属于粘度较高的用户,其中38.2%每天访问多次,20.3%每天至少访问一次.微博作为新兴网络交流平台,发展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值得去深入研究.本文从微博特点入手,分析微博社会传播效果,为进一步使用微博平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据最新的《中国网络调查报告2011-2012》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微博不仅成为普通公众重要的信息沟通载体,也日益成为媒体人的一种信息生产与传播平台。在媒介融合的传播背景下,微博的使用,究竟会对媒体的新闻采编产生什么影响?本研究作为一个探索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实证、实地地考察分析上海媒体采编人员的微博使用现状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对比2013年同期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从3.31亿降至2.75亿,微博使用率从56.0%降至43.6%。前景曾被普遍看好的微博,在经历了3年的短暂繁荣后,近一年来,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出现持续下降。作为极具代表性的网络社交媒体,微博在短时间内用户大量流失的原因及其对其他网络社交媒体发展的借鉴意义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Twitter的出现,让微博的概念进入人们视野,2007年5月,嘀咕、叽歪、饭否等中国本土微博服务商出现后,以新浪微博为主的中国微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网民信息获取与传播的重要途径。据2010年《新浪第四季度和年度财务结果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09年8月份才推出的"新浪微博"内测版到2010年底为止,注册用户超过1亿,年增长速度25倍。如此多的用户,如此大的信息量,在网络非实名制环境下,微博既能成为新闻事实的传播者,也可能沦为假新闻的发源地,微博对新闻事实的影响不能不重视。  相似文献   

7.
周嵛  陈芸 《新闻前哨》2012,(12):94-95
以网络为媒介的新闻平台也多种多样,其中以微博的异军突起最为显眼。截止2012年3月1日,中国微博用户已接近3亿。如此庞大的受众群体,使得微博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媒体力量之一。因此,人们需要正确、客观、深入看待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它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互联网监测研究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近日发布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称,经过5年的培育,19岁及以上的微博用户占比达到了88.81%,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中国微博市场用户规模已基本稳定成熟。DCCI对微博用户的调查发现,微博平台对于电子商务的导流效果明显,有超过半数的微博用户看到微博平台上的电子购物信息后会进入到电子商务网站,  相似文献   

9.
<正>5月16日,新浪及新浪微博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其中,最亮眼的数据莫过于微博月活跃用户(MAU)达到3.4亿,超过推特第一季度的3.28亿,成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独立社交媒体公司;且一季度新浪微博营收达到13.7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广告营收11.7亿元,同比增长80%。新浪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表示,专注于为用户提供最好的社交媒体服务,促成了  相似文献   

10.
微博是用户个人信息分享传播的平台,是一种社交网络。在我国,微博最早是新浪在2009年推出的,至2013年,新浪微博已有5亿多的注册用户,可见微博对中国网民的生活影响之大。微博随时用简短的语句发布信息,很适用于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比平面媒体更加快速便捷,传播范围广,本文分析了微博的发展状况和对平面媒体的冲击,浅谈了微博环境下平面媒体的新闻采写。  相似文献   

11.
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由于信息源丰富、传播速度快、扩张力度强、影响力大.微博正在带来一种新的媒体格局。短短百余字.就将身边的一件事.用微博体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一种“新新闻文体”。毋庸置疑.作为“全民记者”所创造出来的“微新闻”.肯定不如专业记者所采写的新闻那样“规矩”。但作为一种新兴传播载体.微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微博的注册用户是1.4亿.访问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了2亿。这足以说明“微新闻”存在的价值和作用。那么.今天我们军队新闻工作者应该向“微新闻”学点什么呢7  相似文献   

12.
璩静 《传媒》2013,(2):58-59
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网络用户的视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微博发展愈加迅速.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2012年5月份,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3亿,超过半数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登录.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天发布超过1亿条微博内容,人均在线时长为60分钟左右. 微博在近年公共事件的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很多突发事件都是先被微博用户发到网络上,之后被大范围转发、评论,传统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但是由于微博信息的把关力度不强,很多假信息也被微博无限放大,扰乱了社会秩序,也使得一些网络受众错误理解了公共事件的处理过程.因此,只有了解微博传播的特点,深入探究微博传播规律,才能正确引导微博舆情.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49亿,网民使用率为38.4%。①较上年微博用户有所减少,但随着用户的积累,微博将在舆情管理、行为预测中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在众多社会公共事件中,微博成为公众舆论的集散地,同时也是谣言、虚假信息传播的扩散地。由于微博在社会舆论中频频发力,政府急需快速、高效,引导  相似文献   

14.
新年伊始,微博仍是今年一个关键词。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用户规模达到1.2亿人,活跃用户数突破6500万个,在新媒体运用更加敏捷、广泛的今天,微博作为一种颠覆性信息传播方式,还将引领网络社会的新一轮变革。  相似文献   

15.
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作为一种新兴传播载体,微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微博的注册用户是6000万,访问用户的规模已经突破了1.2亿。  相似文献   

16.
《新闻前哨》2012,(11):5
互联网监测研究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近日发布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称,经过5年的培育,19岁及以上的微博用户占比达到了88.81%,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中国微博市场用户规模已基本稳定成熟。DCCI对微博用户的调查发现,微博平台对于电子商务的导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用户迁移成为各类社交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微博与微信用户规模的此消彼长,既缘于微信独特的优势,也与微博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生存环境密不可分.但微博并非因此就丧失了存在价值,相反,作为中国最活跃的公共表达平台,微博与新闻信息的传统和谐一致,以至于微博空间中新闻信息的呈现逐渐影响了大众获取新闻的方式.商业化发展必须充分挖掘微博的核心价值,才能真正使其焕发应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周建青 《中国出版》2012,(11):46-49
影视产业的发展为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影视内容。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网络视频在网民中的使用率呈上扬态势,提升至63.4%,其用户规模较上一年增加14.6%,达到3.25亿人,成为中国网民继即时通信、搜索、音乐、新闻之后的第五大应用。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其中手机网络视频用户占22.5%。网络视频节目来源主要有原创和集成两条渠  相似文献   

19.
从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问世到信息化程度较为发达的今天,互联网产业已经走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42.1%,手机上网用户达4.2亿,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网络的发达带来了  相似文献   

20.
窦苡 《档案管理》2015,(5):60-61
1 调查设计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微博覆盖率为38.4%,手机微博用户达1.71亿,从《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中的分析数据看,过去半年中,有超过2.76亿的网民使用过微博,其中以使用新浪微博的网民比例最高,为28.4%,且21.7%的网民经常访问新浪微博,用户忠诚度较高,其次为腾讯微博,经常访问的网民占到了20.1%.因此,笔者采用网络调查法的方式,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这两大微博平台为样本,在其主页搜索昵称名含“档案”的加“V”认证用户,截至2014年11月27日,新浪微博平台共计检索到1019条与档案相关的用户信息,腾讯微博平台检索出413条认证结果,经对数据的筛查整理,剔除高校档案馆微博和无关冗余信息后发现,在新浪微博上开通的公共档案馆(局)官方微博196个,腾讯微博上已有的公共档案馆(局)官方微博达到94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