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乒乓世界》2014,(5):74-75
利用直线压制对手 马龙的战术意图很明确,他看到许昕的站位过近,便用急长球牵制对手,通过急球组织发抢战术。许昕在接发球时确实过于贴近球台,所以导致接发球没有过高的质量,拉出的球虽然较长,但弧线高、速度慢。许昕在接发球后感觉到了局面的被动,快速后撇让位,但在预判马龙反手快撕的落点时又出现了偏差,身体过于倾向正手位,所以又被马龙抓住了反手位的空当。  相似文献   

2.
在本组图中,马琳主动将球发出台,被许昕拉起来后,选择了一板直线反拉。他利用发球为许昕设下陷阱,调左压右,通过一板快速的反拉衔接,打了许昕一个措手不及。这组套路能够成功的关键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本期名将赏析是关于许昕的技战术图解,他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锦标赛上作为上海队的第一主力,带领球队时隔15年后,再次问鼎男团桂冠,这四组图都是许昕在全国锦标赛上的实战图,没有到现场的读者可以在这里一饱眼福。第一组是许昕接发球直接用反手拧拉上手后,快速衔接反手撕的套路。许昕是继王皓之后,又一名将直板的反手横打运用得非常流畅的运动员,虽然他还没有像王皓那样厚实的相持能力,但凭借左手持拍这一优势,他的直板横打已经越来越有威胁。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14,(12):78-79
第二组是许昕在接发球正手挑打后衔接反拉的技战术图解,虽然没有上组那么迅速,但许昕却通过巧妙的落点配合打出了左手的优势。首先他以挑打的方式处理接发球,占据了主动优势,这板挑打的手法非常有特点。如图1-2,许昕在触球前有一个向外调整板形的动作,他通过这个动作改变了击球部位。如图3,他在挑打时,采用向身体内“侧抹”的方式去处理球,整体有向上制造弧线的成分,很明显这是为了改变回球的落点。从图中可以看到许昕挑打的落点使崔庆磊左右为难,来球刚好挤在了他的中路追身位。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14,(6):88-89
这组图解是在两名直板运动员的控制和反控制中完成的。主皓在衔接第三板球的步法上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他的被迫劈长虽然动作是主动的。但因为上步位置不够,劈长的质量并不是很高。许昕抓住机会侧身抢冲了一板高质量的弧圈球到王皓的正手位,王皓及时还原,十分冷静地将球防回到许昕的正手位空当得分。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4,(9):88-89
第三组带来的是许昕在摆短后接直板反手侧切的战术。自从马琳退役后,直板侧切这项技术就很难在比赛中看到了。许昕通过不断的磨练,比赛经验也愈发成熟,对使用这项技术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也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7.
上篇中,马琳偷袭直线急长球直接得分。本篇中,许昕对直线急球已有所准备,再加上马琳这板球发的落点并不是很刁钻,所以许昕在接发球时果断抢拉了一板斜线大角度。但马琳在发球后也并非没有准备,他判断好来球线路后,采用交叉步,通过一板漂亮的斜线反拉拿下这分,出色完成了偷袭后的发球抢攻战术。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许昕与马龙在2016年科威特公开赛半决赛中发球阶段和接发球阶段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许昕的发球半出台球多,网前短球少,半出台发球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更多主动,第三拍多处于被动;马龙的发球落点、线路变化多,且战术目的明确,第三拍能够积极主动进攻,正反手抢攻的落点线路以压制许昕反手为主,进攻质量高;许昕的摆短接发球质量较高,对半出台球的处理还需要提高抢攻质量,尤其是反手的抢攻能力;马龙的接发球技术运用合理,战术主要是压制许昕反手,为自己第四拍进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14,(9):86-87
这组图是许昕上步摆短后迅速还原再接上步暴挑的技战术组合。这套战术的运用对步法的要求非常高,其中也包含了如何调整身体重心的技巧,同时,它也从侧面反映了许昕现在更为凶狠的打法。  相似文献   

10.
本期拆招解式为大家带来了两组接发球轮次的进攻套路。本组是许昕在接发球时,主动通过反手拧拉上手,随后完成连续进攻的技战术图解。在这组战术中,许昕巧妙利用落点控制对手,并在连续进攻中通过节奏变化向对手施压,最终通过三板不同技术的组合拿下了这一分,展现了技术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13,(11):92-93
本组为大家带来的是全运会男团决赛中王皓对阵许昕的两组精彩回合。王皓技术全面,在战术运用上也达到了非常纯熟的层面。他能在比赛前针对不同的对手制定相应的战术,而且能在比赛中随时根据场上的局面改变战术。想要做到这些,除了清晰的头脑思路外,还需要各种娴熟的技术做支持。这两套圈中,王皓都是运用快速的击球节奏,用速度压制了许昕强的正手进攻,堪称直板打法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2.
张玉杰  范婷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5):574-577,621
运用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研究许昕在2012年卡塔尔公开赛四分之一决赛上对战江天一比赛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许昕在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许昕的三段得分率都达到了优秀水平,在发抢段和相持段的使用率比较高,特别是在发球抢攻段,许昕的进攻非常积极,得分率达到了86%;在接发球抢攻段,许昕的得分率为50%,达到了优秀标准,使用率(33%)也较高,但是他的接发球技术比较粗糙;许昕在相持段得分率较高,但使用率较低。许昕的侧身正手拉斜线、正手拉斜线是其强项,反手拧斜线、正手拉直线、侧身正手拉斜线是其薄弱环节。建议许昕提高其相持段的反手相持能力,增加反手回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刘国梁 《乒乓世界》2014,(11):36-37
我见到了最差的许昕 对于许昕在亚运会中的表现,我是这么总结的:结果非常好——他团体和单打都承担了绝对主力的任务,也都拿了冠军;过程非常差——他在团体和单打中的表现让我非常不满意。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反过来又说,他在状态这么不好的时候,能打出这样的成绩,说明他还是有过人之处,比如他的心理素质和纠缠的能力很强,这方面应该给予肯定,但这不是我想要的许昕。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14,(12):80-81
第三组技战术图解非常特别,许昕发球后,崔庆磊到正手位用反手将球拧拉到许昕的反手位,许昕侧身进行反拉,他使用了一个很奇特的动作——翻按。崔庆磊的这板反手拧拉旋转不是很强,手腕动作用得偏少,主要是以托拉为主,所以球落台后的弧线很低,速度相对比较快,许昕想要反拉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15.
许昕是新秀中成绩比较突出的直板选手,是继马琳和王皓之唇又一位直板好手,因此成了中国乒乓队的重点培养对象。和马啉一样。许昕也是一位头脑十分灵活选手,而且胆量大,在关键时刻敢于出手,敢于变化,心理素质过硬。从技术上讲,许昕是以直板单面拉为主,辅以推挡和直板横拉,他融合了马琳和王皓的一些特点,进攻比较凶狠,上手十分积极。下面我们将通过许昕的三组比赛片段。为大家解析直板打法的一些技战术特点。  相似文献   

16.
罗会君  赵晖 《乒乓世界》2007,(3):I0012-I0012
2007年1月20日下午3点半,焦作市体育馆,球台的两端,两个男孩对峙着。3比2,来自黑龙江的男孩李洋领先。第6局,落后的江苏籍男孩许昕开始发动进攻。许昕大胆改变战术,利用左右两条直线打开局面。  相似文献   

17.
本组内容是韩国新锐张禹珍在2020年东京奧运会上的技战术图解,他在发球轮次使用抢上旋的战术压制对手,随后通过反手压制、正手得分的战术理念完成进攻,整体战术衔接十分流畅。在线路选择上,他打得也非常灵活,充分展现了韩国运动员敢出手、步法好、击球质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14,(6):92-93
许昕在这组图中所面临的局势是四组当中最被动的,回球难度也是最大的。图中,樊振东发球后面对许昕的摆短,上步运用了一板霸道的反手拧冲。压制到了许昕的正手大角度外斜线。无论是击球质量。还是落点选择上,这板球部渗透着樊振东出手的杀气。许昕非常勉强地进行扑救,在步法来不及充分移动的情况下,他仅靠手腕发力,勾了一板旋转非常强烈的上旋直线球,并直接得分。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相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许昕自2010年到2015年的重大赛事淘汰赛阶段的比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许昕接抢段评分优秀,接发球较为出色,接发球后的进攻衔接较好,相持段发挥不够稳定,各段使用率较为平均;许昕比赛的胜负转换发生在相持段,即许昕相持段得分率高则赢得比赛,相持段得分低则输掉比赛;随着40+乒乓球在正式比赛中的使用,发球抢攻得分率下降,接发球抢攻得分率提高,相持段使用率变化不大,得分率较发抢段和接抢段有差距.  相似文献   

20.
可晨立 《乒乓世界》2014,(11):90-91
本期三组图全部是丹羽孝希在接发球轮次展开的战术组合,分别展示了他在反手台内拧拉之后的衔接套路。第一组图是丹羽孝希在反手位短球的位置采用拧拉的技术进行接发球抢攻,随后进行正手快带的战术组合。这组技战术的衔接比较困难,在一次衔接中包含了长、短和左、右两种不同位置的转换,这就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调节能力和协调性,才能顺畅地进行快速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