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五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家在继承隋唐山水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新的绘画技法,建构了独到的绘画理论,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把山水画创作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峰,尤其对两宋山水画创作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荆浩《笔记法》及其绘画创作为北方山水画代表,试图从理论认识、技法演化和创作实践诸方面探析五代山水画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的临摹,写生,创作,是高校美术教育中国山水画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成为学习山水画定法。结合教学实际,研究探讨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前人的创作经验,对于指导山水画教学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比兴是中国古典美学审美论和创作论、欣赏论的重要范畴,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创作,使中国山水画达到了"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4.
写生在当代山水画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与创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绘画者通过写生,可以更好地接近自然,感悟自然,这就为山水画创作提供了前提;而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交替进行,又使它们相互促进,这又使山水画写生为更好地进行创作提供了可能。但是写生与创作之间又有很大区别,它与创作是相互联系,互为促进但又有本质区别的。  相似文献   

5.
张海生 《文教资料》2011,(11):103-105
郭熙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起很大的作用,是一位有代表性的画家。他的《林泉高致》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山水画创作的理论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对于今天的山水画创作与研究仍然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演变的过程中深受道学、玄学、佛学思想的影响。道家崇尚自然和玄学的“自然与道合一”,以及禅学中的“心造万物”等思想,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其突出表现是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亲和性。分析、研究这三者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有利于揭示中国山水画的本质即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7.
单纯以自然景物如山林、烟云、水瀑……组成画面的作品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方面,但更多的则是以人和人的生活活动和自然景色结合起来,布景有人作品才会有生活气息和时代风采。所以,点景在山水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点景物左山水画中虽不是主景,但在点景上的任何不当或草率,都会破坏画而的协调,减弱作品的感染力。 中国画最基本的追求是主观之“意”与客观之体“境”合而生成的意境。对山水画意境的追求,是一种以人的创作为主,并集中体现人同自然审美关系的阶段和方式。李可染先生认为:“画山水最重要的是意境,  相似文献   

8.
正井冈山那郁郁葱葱、逶迤不断的群山,在上千年的中国山水画史上,从未进入过画家的视野,直到20世纪成为革命圣地后,才开始成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题材,进而有许多画家接踵到井冈山写生、创作。傅抱石、黎雄才、魏紫熙、钱松、陆俨少、黄胄等,许多画家都在井冈山留下了足迹,并在中国画坛留下了描绘井冈山胜景的佳作。李可染以井冈山为题材创作的山水画作品,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初和1977年至  相似文献   

9.
荆浩是我国五代时期伟大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所著之《笔法记》内容丰富深厚,堪称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理论基石,也是郭熙《林泉高致》以前的最系统的、最完整的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的核心观点"图真论"首次将山水画创作中的"真"与"似"明确的区别开来,并通过"六要"、"四品"、"二病"的观点进行阐述,确立了山水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10.
吴敏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6):110-113
欧洲古典风景画与中国古典山水画给人以不同的审美倾向、不同的视觉感受,但都是以自然景观作为创作对象的画种。欧洲古典风景画是以写实为造型手段,在风景画的内涵上,追求本真、朴素、自然和谐的美。中国古典山水画则是以写意为创作手段,在山水画中追求精神境界与自然景观的和诣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