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80后"文学作为"新世纪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逐渐趋于稳定与成熟。在"80后"文学发展已逾十年的今天,回望"80后"文学发展过程中主流文学批评所起的作用,可以概括出主流文学批评在"80后"文学批评中所经历的三重尴尬。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学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旨在确定文学、自然、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从其产生、发展及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重新寻找在工业文明中丢失的天人合一的田园理想”.  相似文献   

3.
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三者联系起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反馈与互生性,从而论证同一“文本”的可读性、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存在的必要性及如何正确对等和运用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4.
考察冯雪峰的批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他主张文学创作必须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必须为政治和现实服务;但他同时强力维护文学的艺术和审美特性,致力于文学规律的探寻。尽管他的文学批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留下的历史启示,他的独立人格及客观公正的批评态度,对当下文学批评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其芳在重庆时期的文学活动对于何其芳本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理解何其芳文学批评的前提条件。何其芳文学批评精神主要体现在他的批评有一股正气,这股正气来自于他人品的高尚、思想认识的明确,以及他的批评有真感受和真依据。其次,他的批评分寸和尺度把握好。再次,他的批评诚恳、真切、公正、平等。今天的文艺批评界需要学习何其芳的文学批评精神。  相似文献   

6.
文学批评与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缺失,语文教师文学批评理论的缺乏已成为语文教育的“瓶颈”问题。“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为主)为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从本质上说,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文学批评的思维和表达,需要遵循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基本规范”。这个与当前文学现实联系最为密切,实践性最强,  相似文献   

7.
法国文学批评家阿尔贝·蒂博代的《六说文学批评》在文学批评史上享有很高声誉,他把文学批评分成三种类型:自发的批评、职业的批评和大师的批评,并认为这三种形态组成一个和谐的文学批评“共和国”。本文尝试对这三种形态作简要的描述和评论,并指出其文学批评“共和国”的思想是符合文学批评多元化之实际的。  相似文献   

8.
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在欣赏文本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文学批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意识与赏析能力,是很多高校英语专业文学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教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文学批评就像一把钥匙,可以为学生打开通往文学殿堂的大门,让学生有机会从不同的视角重新认识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9.
"知人论世"在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经历了不断地衍变与发展。它有着自身存在的文学理论依据,也在漫长的批评实践中证实了其有效性。但20世纪以来,随着文学内部批评、接受美学的兴盛,"知人论世"也显现了理论的局限性。文学批评应立足文本,参照"人"、"世",以求对文本的阐释具有审美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与其文学创作一样特色独具。文体批评、"恰当"与"人性"准则、创作的无功利和批评的功利观,是沈从文文学批评的主要特点。沈从文以文学家的身份进入批评领域,艺术家的素养和个人独特的文学观念在成就其进行批评的同时,也暴露出自身的局限与缺憾。两者促成了沈从文作为批评家的批评风格。  相似文献   

11.
当代文学批评的尖锐、浮躁和意气,凸显出茅盾文学批评鲜明的艺术特征和独特的美学品格。当下视野中的茅盾文学批评,有其现实借鉴意义,具有异世而同时的比照和反思价值。茅盾文学批评开阔的历史识见和浓郁的社会气息、他批评视角的及物性、他作为批评家的勇气和正直以及他对异域思想理论资源的理性态度,都值得当下文学批评深思。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年来,王春林的文学批评差不多伴随了文学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的全过程。在量的积累上,他的批评逐渐显示出了清晰而鲜明的风格,“作品论”中的“细读”品格体现的别样的批评理念,既寄存着他个人的文学理想,也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主义”批评的反照镜子。尤其他为新世纪长篇小说立“史”的尝试,从实践的层面,可能给“重写文学史”之后的再重写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作为有明一代非常重要的巴蜀文人杨慎,学问博洽,茹涵既富,根柢盘深,方能在七子笼罩文坛之时,独立门户,有所创获。故杨慎的文学创作是基于其自身的文化积淀,其中之一是潜在地受到蜀文化的影响。杨慎对蜀文化的发展传承展开分析,又特别是对宋代三苏的文学成就展开全面批评,其中的重点是对文风和学风的批评。  相似文献   

14.
“雷达的文学评论与中国化批评诗学建设研讨会”于2013年6月1日在兰州召开,会议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兰州大学文学院等单位主办。李敬泽、贾平凹、程金城、赵学勇等评论家、作家、学者70余人出席会议。与会者分别从雷达批评的中国化风格、雷达批评的文学史价值、雷达批评与个性气质的关系、雷达创作和批评的关系、雷达批评的学术评价、雷达的批评家定位、雷达批评的引导意义,以及雷达批评的不足之处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在当下批评语境中建构现场批评、本土批评和专业批评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学批评如何应对网络文学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文学发展迅猛。在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文学新现象面前,传统的文学批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面对新变化,传统文学批评一方面要坚守文学批评的使命,引导文学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一方面须调整自身的不合理因素,适应时代的变化,必要从大众文学批评中提取可借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文波 《丹东师专学报》2009,11(1):73-79,110
在胡风的著述中很难发现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富于学理性的宏观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文学现象就整体而言没有进入胡风的批评视野。当然这不能否认他对少数作品的批评,尤其他对《红楼梦》《水浒传》的批评值得关注。这些批评意见有的确乎发人深省。有的则未必妥当。这些意见和看法隐含着胡风对世界文学经验的重视,既是其理论个性使然。又是“五四”时代精神对他的深刻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7.
陈舒劼在《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撰文《弄不清"转向"的批评》,就许玉庆在《文艺争鸣》上反驳张光芒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向外转"的文章作出批驳。令人遗憾的是,陈文因其批评立场的倾斜、理论分析上的"大而无当"和对理论创新认识的缺失等问题,导致其未能深入文学深层展开学理性分析,显现出批评的乏力和悖谬。  相似文献   

18.
在德勒兹的著作中,哲学家的名字和文学家的名字总是如影随形,这不仅是德勒兹个人的写作风格,也是他致力于"批评与临床"计划的一种策略。"生命"作为德勒兹文学理论的内核,不仅具有医学意义,更具有哲学意义,即文学是关乎健康的事业。同时,德勒兹将疾病与文学作品结合起来一同考察,建构了文学症候学的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