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02年10月2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迎来了建台10周年纪念日。10年时光,弹指一挥间,但东广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回味无穷的难忘岁月。因为她充实和迭盖了上海广播电视事业深化改革的脚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海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总结东广十年的经验,是“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牢记宗旨,服务民众;团结奋战,敢为人先;爱岗敬业,提高素质。”这32个字引领我们东方电台,从新生走向成熟,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2.
2008年,上海市档案馆连续第三次入选上海标志性文化品牌——东方讲坛10个优秀举办单位之一,再次受到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社联表彰。上海市档案馆自2004年8月18日正式加盟东方讲坛,至2008年年底,共举办讲座78场,听众近2万人次。东方讲坛为上海市档案馆走向社会、服务群众构筑了宽广的平台,为上海市档案学会进行学术交流开辟了新颖的载体,为上海档案干部继续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3.
<正>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上海先后有100多万学生和知青告别了城市和亲人,奔赴遥远的农村或农场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上山下乡几乎涉及到了上海的每个家庭,整整一代人的命运骤然改变。但十年不到,历史的走向突然出现拐点,知青们通过顶替、病退等各种办法返城。几十万知青几乎在一个短暂时期里像潮水般地返回上海,而上海也为接纳他们做了各种努力。艰辛回城路  相似文献   

4.
<正>上海是理解近代中国的一把钥匙。近代上海城市发展走过的历程,犹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展示在我们面前: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蒙昧走向文明,从维新走向革命,从模仿走向创造,她逐渐脱胎换骨,勃发出国际大都市之英姿。在近代中国百年历史中,上海经历了太多的幸与一不幸"的率先:率先开埠租地、率先建造铁路、率先开通电报、率先创办大学、率先创办民族企业、率先试办百货商场,等等,不胜枚举。这些,在上海市档案馆360余万卷(件)  相似文献   

5.
<正>档案工作要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上海档案事业指明发展方向。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市档案局(馆)以“三个走向”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对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放在”,以法治为基、以开放为要,以全行业数字化转型为档案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着眼全局、勇于探路,主动融入上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进程,努力当好档案领域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奋力书写档案事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篇章。  相似文献   

6.
一粒革命的火种,在1921年7月的上海望志路上激情点燃,并迅速燎原成红色狂飙,席卷960万平方公里。从此,一个山河破碎的国度、一个民不聊生的民族,走向独立、走向富强、走向复兴。9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为缅怀党的光辉历程,许多军内外新闻工作者,踏着邵飘萍、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伦理学的复兴,自1979年始而截止1989年,历经10年,正好圆满地完成了伦理学发展的一个历史时代。其间,有收获、也有失误;有突破,也有不足。值此中国伦理学迈步走向未来的10年之际,对过去10年的中国伦理学的活动场景和历史轨迹,反躬自省,  相似文献   

8.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号称远东第一大监狱的提篮桥监狱走向了历史转折点,从此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9.
上海作为全国的一个出版重镇,一直以出版高质量的图书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其图书质量高的表现之一是,在各种高规格的图书评奖中,上海图书都是名列前矛的.据统计,从1991年开始的"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共评了8届,上海获奖10种;国家图书奖从1993年开始评了5届,上海获奖58.4个,占全国的9.5%;上海优秀图书奖从1988年开始,每两年一次,共有103种图书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1996年6月10日至6月16日,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出版工作委员会组织10位同志,分成两组去华东六省访问,调查有关印刷工价、质量管理等情况,发现有许多新情况、新经验,对促进上海的印刷工价管理、质量管理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1.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度约有1850名各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2.
自主品牌崛起,外资豪门盛宴,动力技术预演,上海车展上的潮流与趋势,将塑造中国车市下一步的走向2007年4月22日,第12届上海国际汽车展拉开帷幕。上海车展俨然已经步入国际顶级A级车展盛会的行列。海外的专家们说,是中国轿车的销量成就了上海车展,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轿车销量几乎增长了十倍。  相似文献   

13.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云南省腾冲县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1]8,被誉为"大众哲人".艾思奇1932年初到上海,1937年8月离开上海奔赴延安,在上海生活战斗了近六年的时间.这是艾思奇革命思想从自发到自觉、从激情到理性、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六年,是其从一名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进步青年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战士重要转折的六年,代表作《大众哲学》正是在上海时期完成的.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同走进艾思奇在上海的战斗生活.  相似文献   

14.
谈论上海版专的发展走向是个大题目。笔者结合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此题目发点议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由中法两国领导人共同倡议举办的“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它以大文化的概念,覆盖了众多领域,以多渠道的方式,牵动了两国诸多城市和地区。“中国年”期间在里尔、马赛、巴黎等城市举办的《上海一条街》、《上海周》等活动,以及“法国年”期间在上海举办的诸多项目,开创了欧亚两个文化大国交流的新篇章。其形成的档案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上海文化事业走向国际,参与国际交流的发展轨迹,对于研究和繁荣上海文化事业,塑造上海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上海传染病流行的最早文字记录见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在之后的200年内,有记载的大疫流就有10次。清道光元年(1821年)有霍乱传入中国波及上海的文字记录。1863年公共租界工部局设立秽物清理股,专管环境卫生与垃圾处理工作;1873年为防止泰国及马来西亚霍乱的传入,上海港开始实施港口检疫;1875年上海县署告示境内和租界商民,禁止销售用绿矾染色的海带,违者严惩;1883年公共租界自来水厂建成供水。至此上海的卫生防疫工作初见端倪。民国成立后,为有效预防传染病,1916年3月北洋政府公布了《传染病预防条例》,规定霍乱等9种疫病为传染病,1929年…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日前,上海市信息化工作会议确立了未来三年、五年、八年的信息化蓝图。到2005年,上海信息化发展水平要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平均水平,互联网用户普及率、人均信息消费占消费总额比例、政府公共服务项目网上实现比例分别提高到50%、10%和90%以上;到2007年,初步构筑“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努力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技术应用集约化;到2010年,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把上海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强、信息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高、信息经济发育较为完善的城市之一。“数字上海”…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2月3日,上海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成功,标志着上海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根据举办过世博会的城市发展历史来看,世博会对主办城市和所在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889年巴黎因为举办了世博会,城市发展进程加快了10年。1970年日本大阪也因为举办世博会,带动了日本关西地区10年大发展和繁荣。从现在起,至2010年甚至2010年以后,全世界关注中国、关注上海。  相似文献   

19.
即将过去的20世纪,无疑是上海走向世界级城市的重要时刻。细说起来,在这100年里,上海至少有过两个辉煌的时段:一是20世纪的20—30年代,那时上海逐渐跃为远东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而为世界所瞩目;二是90年代,随着浦东的开发,上海的经济、城市建设和社会文化都有了一个飞速的惊异的变化,从而再次为世界所惊叹。同样,上海的历史,即这个城市所走过的轨迹,她的轮廓变化,她的文化特征,她的名号老店,她的方言习俗,等等,也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研究对象。从80年代初陈旭麓先生提倡研究上海史时起,到80年代中期刘惠吾教授主编的《上海近代史》的问世,再到稍后…  相似文献   

20.
书林一叶     
反映上海新闻事业改革、发展、创新、繁荣的进程《当代上海记者丛书》第二辑出版由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编纂的第二辑《当代上海记者丛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仲伟为丛书撰写了总序,他指出:《当代上海记者丛书》的编纂出版,是上海新闻出版工作的创新之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新闻事业改革、发展、创新、繁荣的进程。他祝愿上海的新闻事业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建设小康,构建和谐,走向新的更大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