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庞慧 《文教资料》2009,(5):60-61
本文通过对藏吉祥八宝图引出对藏传佛教艺术的特点分析研究.藏传佛教艺术体现出藏族文化独有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念,一个民族的深远历史与厚重的文明及其独特的情感气质都丰富地展现其中.整体的图形和独立的部分都有这各自不同的寓意和内涵.佛教的吉祥八宝作为藏族吉祥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它是反映藏族吉祥文化的一面宝镜,是佛教传入藏区以来藏族人接受佛教文化的真实写照,它不仅有着深奥的宗教文化意义,而且全面深入到了藏族的民俗文化中,从藏族的建筑、装饰到文学、谚语,吉祥八宝无处不在,可以说它是藏民族吉祥理念的神圣图腾.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席力图召是一座汉藏混合形式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历经明清两代的建造。现存的席力图召是清光绪年间在原有建筑基础上修葺、重建而成,在建筑装饰上体现出了汉、藏、满、蒙多元文化思想的汇聚。各民族文化相互协调、争奇斗妍,为今人展现出一幅色彩艳丽、风格独特的寺庙风貌画卷,体现汉、藏、满、蒙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青海塔尔寺是我国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一座藏传佛教艺术的文化圣地.塔尔寺利用地处青海河湟地区多元文化过渡带的特殊地理优势,历经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兼收并蓄的寺院文化特征,十八罗汉高堆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由于与藏传佛教十六罗汉无法对比,许多人对塔尔寺十八罗汉人物莫知所以.本文就此作了一定的考定赏析.  相似文献   

4.
羌姆,民间称之为"跳神"、"跳大神",是藏传佛教寺院举行宗教仪式的面具舞蹈。本文以热贡羌姆《切将卓》为个案,在文化形态学视野中,探讨了藏传佛教寺院宗教舞蹈羌姆的形成、发展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是全国唯一的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共居一地的佛教名山,金刚神舞是藏传佛教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但体现了藏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而且成为五台山佛教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表现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却藏寺与佑宁寺、广惠寺、夏琼寺被誉称为黄河以北藏传佛教四大寺院.其中地处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的却藏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在国内藏、蒙地区乃至内地与沿海及港台、东南亚等地有深远影响和极高声誉.该寺在承载和弘扬藏传佛教文化与满足群众的信教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有清一代,由于清廷的大力推崇和扶持,新建和修复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遍布藏传佛教的主要传播和影响的区域。本文以六世班禅大师进京所涉及的相关藏传佛教寺院和建筑的叙述为主,简单涉及了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北京雍和宫、西黄寺、香山昭庙、承德外八庙的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等建筑文化交流和影响,希望抛砖引玉,有更多人能关注这方面的文化艺术交流。  相似文献   

8.
客家建筑具有强烈的政治理论色彩和宗法观念,这些观念、色彩的体现无不借助于其装饰艺术。客家建筑的装饰艺术与客家民族的文化直接相关,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客家建筑装饰艺术中的象征表达,从雕刻物、纹样和色彩方面对客家建筑的装饰艺术做了浅要分析,以期能为艺术作品的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旭峰 《太原大学学报》2013,(4):136-137,140
大同华严寺是现存辽金时期建筑的重要实例,受到当时地理、历史以及宗教和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了这个时期建筑的特色:寺院坐西朝东,建于高台之上;平面采用“减柱移柱”的样式和45°斜拱;重楼式壁藏是当时小木作装饰的精品。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徽州建筑装饰图案体现了装饰艺术与徽州本土文化的统一,现代雕塑作为一种三维空间的装饰艺术,其本质仍是要基于二维图形的创意设计之上的.徽派新辅首雕塑将带有浓厚徽州文化的建筑装饰图案,利用现代图形设计的手法,加以传承创新,从而设计出优秀的现代雕塑,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建筑装饰是一种极具传统性的艺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势必对建筑装饰产生不同的影响.新疆喀什地区的建筑装饰艺术广泛地吸收了伊斯兰文化中关于建筑的设计形式和图案装饰,并融入了本民族鲜明的艺术个性,形成了喀什地区形式独特、风格迥异的多元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艺术是以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段为其信仰服务的宗教艺术.历史上,甘青地区一座座大大小小的藏传佛教寺院同时也是一座座大大小小的艺术宝库,保存了多种艺术成果,充分体现了地方艺术的发展水平,代表了地方艺术发展的主流,并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整个社会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康乾年间,清政府为巩固北部边防,密切与蒙藏等众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往来,在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山麓陆续修建了十二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寺庙。这些皇家寺庙,集中融合了我国汉、藏、蒙、维等各民族宗教建筑艺术风格,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充分体现我国多民族团结统一风貌的皇家寺院建筑群体,在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承德外八庙通过模仿祖国边疆地区的著名寺庙的建筑形式,把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喇嘛寺庙,呈半月形环列在避暑山庄的外围,从而塑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藏传佛教庙宇建筑群形象,形成一种体现我国多民族团结统一的建筑形象的崭新格调。外八庙建筑不仅具有明显的政治蕴意、宗教内涵,还寄寓了深远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徽州文化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而这一文化的主要体现就是在民居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中.在徽州建筑空间中,徽州雕刻就体现了其地域文化的独到之处,它将外部建筑与内部空间巧妙融合,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三雕艺术",反映了古徽州人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方面的多元化追求以及对其民情风俗的恪守,是徽州地域文化的智慧结晶.本文希望传承和发扬古徽州民居设计风格,将"三雕艺术"融入到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理念中,做到古为今用的同时,也证明了徽派建筑雕刻装饰艺术的艺术构成、地域特色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5.
藏族服饰吉祥文化特征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饰作为藏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包含着大量的吉祥文化信息。根据藏族服饰特点及表现艺术,可以从服装佩饰、装饰符号和民俗服饰三个方面入手,探讨藏族服饰吉祥文化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及其历史根源,并揭示藏族服饰吉祥文化与原始宗教、藏传佛教、文化交融、民族心理及其情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材质是现代建筑装饰及室内设计中重要的基础,也是现代建筑和室内文化情感体现的载体.随着建筑行业和室内设计的不断发展,材质性能以及其在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得到丰富和深化.材质的使用有时是一种限定条件,有时是设计的一个出发点,材质的种类伴随社会的发展实现了多样化的呈现,新材质不断涌现.人们对于现代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中的材质,不仅注重其实用性,而且注重其审美性.材质逐渐作为一种艺术语言被人们应用在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中,摆脱了传统为了装饰而装饰的发展状况,逐渐转换成集合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于一体的艺术语言形式.文章基于此种发展对现代建筑装饰及室内外设计中材质语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晋江龙山寺是上百座台湾龙山寺的祖庙,其建筑屋顶形制严格,造型巧夺天工,题材丰富,装饰色彩艳丽,具有宗教、政治与民风民俗等多元文化内涵,体现了建筑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民俗所形成的装饰艺术。龙山寺屋顶装饰因屋脊位置与功能的需要所体现的装饰特征,其题材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使其成为闽南佛教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佛教趋于世俗化的表现,折射出闽南寺庙屋顶宏伟大气、韵味别致的审美文化特征,对当代社会民间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论藏传佛教寺院的教育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藏传佛教寺院的教育文化功能王建民何波教育文化就是“人类教育活动的物质和精神存在物的全部总和,以及人类借助于教育为实现自身的理想而进行的追求与实践”。①根据这个意义来考察藏传佛教寺院,我们可以发现它具备上述这些功能。青藏高原藏传佛教寺院林立,大者若城...  相似文献   

19.
安多农区藏传佛教寺院林立,是藏传佛教在安多农业区的承载基础,能反映藏传佛教寺院的基本层面的变迁。本研究以社会历史调查为切入点,结合安多农区寺院的文献资料,尽可能的描绘当代安多农区藏传佛教寺院的总体形貌,并思考和探讨了农区寺院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闽台古厝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宝库中精彩而辉煌的组成部分,以闽台传统古厝装饰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从装饰艺术语言、装饰内蕴和装饰艺术文化题材几个方面诠释闽台建筑装饰艺术所蕴含的内在文化精神,为更好的继承和发扬闽台建筑装饰艺术提供启示性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