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是西方当代人文科学的重要理论支柱。他的精神分析学以无意识理论为核心,从心理结构理论衍生出人格结构学说、心理动力观和梦的理论。弗洛伊德创造性地将精神分析学说用于解释文学艺术问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分析美学观。因此,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爱德华大夫》精神分析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德华大夫>堪称巧妙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典范之作.影片中的J.B、彼得森和艾力克三个主要人物分别对应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对于梦境的设置方式,即凝缩、移置、具象化、二度装饰等,亦是该片的出色之处,所依据的正是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由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透视希区柯克的影视作品,就开启了一个不错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电子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技术已经普及,信息传播速度与信息量都在呈几何级增长,现有的社会结构在承受着互联网这一新兴的信息交互系统所带来的冲击.本文以<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为研究蓝本,以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为分析模型,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为分析方法,就普通网民个体在互联网信息社会里发生的信息获取的异化现象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赖希是第一个尝试把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理论结合起来的人.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各自的不足,然后尝试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补充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改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他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虽然这种尝试最终归于失败,但他的开拓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5.
叔本华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是西方哲学美学流派中影响极为深广的两支。本文拟通过叔本华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在理论上的相似以至暗合之处,来表明叔本华哲学无疑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有着深刻的宏观上的影响,并试说明这种宏观影响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6.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性理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主要思想支柱.因此,如何评价弗洛伊德的性理论,无疑这对他的整个精神分析学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什么是弗洛伊德的性理论  相似文献   

7.
埃里希·弗洛姆(1900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日)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杰出代表之一,集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于一身。他潜心于弗洛伊德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禅宗思想,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把心理分析与社会学结合起来,广泛深入地研究了弗洛伊德学说的各个具体问题,并引入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理论思想,成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新精神分析运动的开创者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尤其在他的《爱的艺术》、《逃避自由》、《为自己的人》、《健全的社会》等著作中关于爱的一系列理论论述,…  相似文献   

8.
叔本华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是西方哲学美学流派中影响极为深广的两支。本文拟通过叔本华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在理论上的相似以至暗合之处,来表明叔本华哲学无疑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有着深刻的宏观上的影响,并试说明这种宏观影响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心理学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自提出之日起就备受争议。在历经几次大的学派分离和理论修正之后,当代精神分析理论和方法改变了古典精神分析的本质特征,远离了它的生物学和物理学假设。精神分析的多次裂变既带来了其元心理学的分裂,也带来了新精神分析的发展。经过历次的修正,客体化倾向已经成为精神分析发展的主要方向,它既是对传统精神分析的颠覆,也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新发展。在这种倾向的指引下,还会有一批跟随者继续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修正,并不断发展符合时代潮流的新精神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10.
鲁淑兰 《考试周刊》2009,(50):34-35
精神分析学是由奥地利心理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此理论最初运用于精神病的治疗方面,后因为涉及潜意识和意识方面的问题,且与文学创造有密切的关系,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评论。经过一个世纪的传承和发展,精神分析学已经自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并被广泛运用于心理学、社会学、文学艺术乃至哲学等广泛领域等。本文主要运用精神分析学中的"情结"理论及力比多理论来对《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人物形象作大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弗洛姆对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都有深入研究。在其代表作《爱的艺术》中,弗洛姆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相关联,用以深入研究二次大战后西方人爱的"异化"现象。在弗洛姆看来,西方社会的爱,已经蜕变成商品关系,他们把市场上的交换原则带到爱之中,使爱赤裸裸地打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烙印。但他在坚持批判的同时,也提出了"人类永恒的爱"这一目标,认为只有这种爱才能疗救异化的爱。这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乌托邦色彩,但他认为,人们不应放弃对人类永恒的爱的追求,应铲除种种社会障碍,同时通过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来克服来自自然力的束缚,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2.
法兰克福学派的弗洛姆深受异化理论的影响,提出了异化消费的概念。弗洛姆看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社会中,异化非但没有减轻和消除,反而愈演愈烈,人性非但没有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反而更加扭曲。消费让人异化,成为消费的机器。他提出,人应该走向人道而健康的消费之路。  相似文献   

13.
对高兹劳动观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高兹的劳动观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定经济、政治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主要借鉴和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观与劳动观、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以及舒马赫等人的思想.认为高兹的劳动观演进过程为:前理论时期—存在主义时期—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时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时期—后马克思主义时期.  相似文献   

14.
后法兰克福学派代表霍耐特提出的"承认理论",认为蔑视经验是社会反抗的道德动机,社会冲突能够追溯到对相互承认的否定与拒绝。霍耐特理论是对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继承与发展,当后者思想早已成为传播理论研究参考的时候,前者的思想也为传播理论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一条新的视角与路径。  相似文献   

15.
埃里希.弗罗姆性格理论是其对弗洛伊德性格理论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综合发展的结果。尤其是他通过建构一种社会性格理论,并将其作为社会批判、诊断社会缺陷的思想武器,从而能够为人类提供一种社会改造方案,是弗罗姆独特的贡献与最终目标。虽然弗罗姆性格理论的基石——人性论内含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其性格理论同样不能脱离唯心主义的篱藩,但其性格理论对于当代的伦理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解释其《补天》创作动机时说,他取了弗洛伊德学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起。但是,细读《补天》却发现,鲁迅对弗洛伊德的创造动力说并无推崇之意却有淡化之举;对人的原欲的理解与弗洛伊德也无根本认同;对弗洛伊德“升华”的现实性也抱有诸多疑惑矛盾。本文通过对作品文本解读和文化语境分析后认为,从鲁迅身上我们可看到中,西方文化观念在20世纪初的碰撞,从鲁迅早期意识的沉痛矛盾中我们可看到当时中国深沉的文化危机。  相似文献   

17.
英国小说家戴维·洛奇在小说《治疗》中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主要理论基石——神经症、性与潜意识以及三重心理人格——化为文本故事层面和叙事层面的关学构成,成功把一种心理学学说转化为一则文学叙事。  相似文献   

18.
拉康镜像理论的理论来源及其理论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康的镜像理论以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和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主要的理论来源,通过分析二者同拉康镜像理论之间的关系可以理清拉康镜像理论的发展轨迹。拉康的镜像理论有其自身的内部张力,基于对拉康镜像理论的内部分析,能够明确该理论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将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非理性成分夸大,并认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非理性的。然而,马尔库塞对《手稿》的非理性主义参解的理论前提是错误的,这一参解并未反映《手稿》思想发展的趋势。由此,马尔库塞的所谓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本真含义,而是他的"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流派至今一百余年,其理论深奥复杂、难以理解,概念界定也比较模糊。“无意识”概念是其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和基石,也是学习精神分析的关键,但学习者较难把握。文章探讨了弗洛伊德无意识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从最早的受抑观念论到受抑无意识论再到无须压抑的无意识论,再认识弗洛伊德无意识概念的发展历程,对学习和掌握精神分析理论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