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那天早读课上,我像往常一样带领学生们预习课文。学生们都很投入,身子坐得正正的,手里捧着书本,大声地读着课文,柔和的阳光中,琅琅书声回荡在教室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突然,我发现杨杨低着头,似乎在画着什么。我若无其事地踱步过去,发现他画的是格子,纵横交错的格子上,还用红笔和黑笔在交叉处点了小点,密密麻麻的。我伸出食指,轻轻地在他的课桌上点了三下,这是属于我和他的密码,意思是"敲三下,提醒你"。他"哦"了一声,马上打开了语文书。可是,不到3分钟,他又开始在那画格子……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教育改革飞速发展,如何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从三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即: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3.
办学行为规范了,学生负担要减轻,怎样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保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做到“减时不减效,减负不减质”,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探索的问题。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与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所从事的,是塑造人的工作。处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人,又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初中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沉重的学习与升学压力,压抑失望、烦躁不安等不良心理因素集于一身时,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培养创造力作为教学宗旨的杰出教育家。他提出的六大解放,概括地指出创新的前提是要解放人。六大解放对于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富有积极的启迪意义。笔者根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课堂坚持解放学生、焕发学生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语文老师不好当,浅显的文章已经够明白了,讲得不得要领,不但没有给学生什么知识,还会惹得学生心烦,效果可想而知.教者昏昏然照本宣科,听者蔫蔫然心有旁骛,两厢互不融和,徒有教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董彩霞 《教书育人》2012,(25):13-14
教师与学生在道德人格上是平等的,以平等、真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是每一位教师恪守的师德信条之一。对学生讽刺、挖苦、辱骂、体罚意味着对学生教育过程的结束。松软适度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事事、处处尊重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站在学生中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就为学生架起了通往成功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理念有利于促进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小余,父母都外出打工,平时只有自己一个人跟着爷爷。由于爷爷疼爱孙子,他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喜欢玩网络游戏,睡得很晚,早晨无法按时起床,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作业不交,要么就是催交上来,也是应  相似文献   

9.
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是相似的。初一阶段学生求知欲旺盛,心理较单纯,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行为上善于模仿,较少批判意识。给学生讲同龄人的故事,让他们从故事中对照自己,如同照镜子一般,能产生有效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许克红 《教师》2011,(12):109-109
班主任所从事的,是塑造人的工作。处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人,又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初中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沉重的学习与升学压力,压抑失望、烦躁不安等不良心理因素集于一身时,如若引导不慎,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将有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营造出张弛有度的班级文化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本人根据自己近十年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不断摸索,找到了一条切合工作实际的路子:走近学生,观察学生,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1.
阮旖 《上海教育》2008,(23):54-54
与初中教学相比,高中教学有着三个明显的变化。一是教材的变化,高中所学的知识内容有两个飞跃,即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二是教法的变化,高中课堂容量大,综合性强,进度快,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强调启发引导。三是学法的变化,高中的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12.
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差错,教师是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亲自把正确答案奉上,还是合理利用这些差错,发挥错误的价值,使教学平添一份精彩呢?笔者以为,作为教师,我们要用一种理智的方式对待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认真反  相似文献   

13.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品成 《文教资料》2006,(2):131-132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重要要求和主要目的。本文提出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建议并结合教学案例做了说明,以期在教育同行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每一个人都有保护自尊心的内在的需求,青少年学生的自尊心更强,更需要认真的加以保护。要把学生的自尊心看成是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如果教师希望学生尊重自己,那么,他在就应该首先尊重学生。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逐步树立自信心,才会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  相似文献   

15.
姚志刚 《考试周刊》2015,(12):52-53
<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改、新教材的要求下,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新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结合平时的教学工作,我谈谈对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动力。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对事物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学习中积极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产生浓厚的若趣,才能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17.
林湘 《广西教育》2011,(7):40-42
进入新课改10年了,作为教研员的我,听课的节数不少于千节,内心一直追求不像"上课"的课堂、有学生的课堂,非常想看到一个真实的、属于学生的课堂,未果。这种愿望在部分公开课上得到过小小的满足,局部能看到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但那毕竟是一种课堂"秀",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积极参与是一种奢侈品,期待学生充满自信地学习更是一种理想  相似文献   

18.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语文教学中提的最多、最响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将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问题明确:  相似文献   

19.
尊重学生的个性 健全学生的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喜红 《班主任》2001,(10):8-9
一、为什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 我们时常能够听到这样教育学生的语言:"我这样做全是为了你好,你为什么还不理解".细细分析教育者的行为,大多不是严厉的管教就是过分的放纵,这种极端式的教育,其实质是教师不够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师在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方面,任重道远。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