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比法是人们通过比较事物的异同及其相互联系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体育教学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认识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对比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对比的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90):152-153
《工程力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工科类专业基础课,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拙。目前,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普遍感觉《工程力学》这门课程比较难学,所以教师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要多探索、多创新,不断提高工程力学的教学质量,从多方面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有效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要点。  相似文献   

3.
唯物辨证法认为,无比较就无鉴别,也就谈不上分析和综合。比较即对比,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对比,就是抓注事物的本质、要害,增大反差,使学生在对比之中弄清一些模糊、难懂的问题,进而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或理解基本溉念、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能。这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笔者就此谈一点体会。 一、采用对比法,澄清模糊认识 由于学生的文化基础、生活经历、学习态度各不相同,因此对同一问题的认识、理解往往会有很大差异。一些模糊意识不仅在差等生中存在,在优等生中也是屡见不鲜的。例如,在静力学力的概念教学中,关于力的定义,学生总是停留在初中或高中物理学所学过的力的有限概念的理解程度上,往  相似文献   

4.
《工程力学》教学重在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提高应用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提出要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进考试方式等措施,使《工程力学》教学完成承上启下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成群 《化学教与学》2011,(11):18-19,40
对比法是准确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与区别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合理地运用对比法.可以更为准确地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区分相近事物.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规律.使已学知识更加深刻而牢固,使学生获取的新知识更加鲜明准确,使零散的知识集成与系统化,有利于构建点、线、面、体的一体化知识体系,最终实现新旧知识的平稳有效过渡、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无比较便无鉴别。比较是《作物遗传学》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所谓比较,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增大反差,使学生在比较中弄清一些模糊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而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或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能,这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是大有助益的。笔者就此浅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采用比较法要立足于“三基” “三基”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概念,化知识为技能。而概念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合乎规律的、科学的、高级思维的抽象思维而形成的,它是一切技能训练的前提与关键,因此,针对“三基”运用比较教学是提高《遗传学》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法改革课题。  相似文献   

7.
“本质”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数学知识的本质是客观世界在数和形的方面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应及其利用这些反应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本人在平时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努力整合教学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对数学现象进行分析,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尽可能地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工程力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工科技术基础课。目前,高职类院校的学生普遍感觉工程力学这门课程较难,通过对工程力学的课程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作为一名教师,想要教好工程力学这门课,需要从多方面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方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9.
记忆是智力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才能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实践证明,记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学得的知识一般比较多,掌握得也比较牢固。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和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能运用良好的记忆方法,牢固地记忆所学的知识。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对学习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形成巩固的记忆。理解是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认识事物的过程。我在识字教学中常常是通过已知与未知的联系,生字与有关事物的联系,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记忆生字。例如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课《我们也要当红军…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 :懂得事物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 ,理解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掌握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2 能力方面 :(1)结合因果联系含义和特点的教学 ,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2 )联系原因和结果区别的教学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3)针对若干  相似文献   

11.
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要正确地理解事物,牢固地掌握知识,就必须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我依据思维规律相机增补一些材料,提供较为丰富的思维素材,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催开他们智慧的花朵。提供“比较”内容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语文教学中,引进一些与教材有某种联系的文章,同课文进行比较,进行细致缜密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可以收到启发思维、开拓眼界、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提高分析能力的教学效果。《一袋干粮》一文采用的是补叙手法,课外读物《娃娃兵》一书中也有《一袋干粮》,采用的却是  相似文献   

12.
“比较法”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陕西洛南县古城中学(726107)王勇比较法就是对有联系的事物、同一事物的相关面等进行类比,以达到同中求异、异中存同。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事物的本质,从而提高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由于可比较的东...  相似文献   

13.
廖亮 《职教论坛》2002,(24):59-59
分析能力,是指将整体分解为部分并确定各部分关系的能力。它反映在从事物现象入手、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及其本质的过程。从获取知识的角度上看,我们的任务是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分析材料,理解和把握观点。例如,在对待市场和计划问题上,不能只看到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还要从本质上运用所学过的理论加以分析,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二者只是手段不同而已。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一、发现法,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4.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工程力学》的教学出发,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对《工程力学》的教学,学生能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所以学生能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知识不等于能力,从知识的掌握到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极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与掌握知识的多少有关,还与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尤其是掌握知识的方法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就如何在《机械基础》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谈一些体会。 通过周密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人们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常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所反映的事物对学生是非常陌生的,这时教师最好组织学生观察实物或模型,以获得感性认…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所谓掌握历史线索就是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为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完整的历史基础知识,必须在教学中重视历史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才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克服在学习中对历史知识混淆不清、张冠李戴等弊端。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既能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使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这是历史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意联系法在历史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17.
《工程力学》是一门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的技术基础课。作为一名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尤其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这门课程的教学经验,写出来供同仁参考。 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工程力学分两部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的学习重点为静力学,即学习物体受力分析方法和物体平衡的一般规律;材料力学研究工程构件在载荷作用下变形和破坏的规律。在学习中,要注意掌握工程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公理和基本运算方法,应用合理的假定、严密的推理方法,应…  相似文献   

18.
中等工科学校是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摇篮。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只要求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其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把培养学生的智能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工程力学在工科教育中的作用 工程力学是工科学校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包括工程静力学、工程运动学和材料力学。从其内容构成而言,具有其它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1.工程力学属于经典力学,它以牛顿定律为基础,深刻揭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经过近三百年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已成为一门体系完整、理论严谨、逻辑性强的学科。从心理学角度看,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一般都便于记忆,且容易产生知识迁移举一反三。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可以在复杂的事物中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宋静 《生物学教学》2000,25(10):19-19
1 教材分析1 .1 教学内容 据《教学大纲》和《会考考纲》要求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知识点为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 .2 教育目标 ①知识目标 :识记植物激素的概念、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合成、运输和分配 ;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掌握顶端优势的原理及生长素的应用。②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顶端优势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③德育目标 :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1 .3 教…  相似文献   

20.
深度学习可促使学生在探究中能够抓住数学教学的规律,并利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抓住事物的规律、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用数学思想来分析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遵循深度学习原则,注重与生活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设计数学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以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运用思维导图,促进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在可视化过程中增进体验,促使学生正确理解并应用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