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含蓄是中国文学语言中的重要属性,它不仅可以拉开读者与文学作品间的距离,在赋予文学作品张力的同时,给读者驰骋想象的空间。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在适当的审美距离之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握好原文中的含蓄表达和蕴含情感,从而使译文读者在译文阅读过程中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相似的审美感受,也使译文获得与原文相似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文化中个人的审美情绪也必然受到其反映时代、民族、文化教养、文化传统、习俗的社会审美情绪的影响。翻译最终还是为译文的读者服务的,只有考虑到并尊重这些文化上审美趣味的差异,才能最大程度达到诗歌翻译的审美效果。诗歌翻译的理想模式就是:译文读者在阅读诗歌译文的时候能够体验到与原文读者阅读原诗歌时相似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先生以荚文创作的Moment砌Peking向西方读者译介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将中国文化负载词译成英语,使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社会文化。本文研究了Moment in Peking的创作背景,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了小说里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式,认为在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时,既应充分考虑西方读者的认知结构和审美期待,发挥译文读者主观能动性,尽量使译文与目的语读者的“期望阈”实现视野融合,另一方面译文也不能一味迁就读者,而应超越读者,创造读者,不断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对于英语文学翻译来说,他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审美过程,翻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经过对原文的意境、内涵认真的揣度,深入的探索读者的审美需求,借助译文将原文的审美价值充分的体现出来,这样读者就会比较容易了解原文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先生以英文创作的Moment in Peking向西方读者译介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将中国文化负载词译成英语,使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社会文化.本文研究了Moment in Peking的创作背景,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了小说里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式,认为在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时,既应充分考虑西方读者的认知结构和审美期待,发挥译文读者主观能动性,尽量使译文与目的语读者的"期望闽"实现视野融合,另一方面译文也不能一味迁就读者,而应超越读者、创造读者,不断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接受理论认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被读者接受,从而实现译文的价值,因此译者在翻译作品时必须考虑读者的审美、阅读习惯、表达习惯、生活经历等因素。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深受中国读者喜爱,与其译文精湛的翻译技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接受理论视角解读其译文的词汇和修辞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钟营 《海外英语》2012,(6):168-170
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中,直译和意译一直是译者采取的主要翻译方式。然而这种翻译方式关注的主要是语言和文化上的翻译和转化,忽略了翻译主体间的审美感应对译文所产生的影响。该篇论文从不同主体间审美感应方式对译文的影响这个角度,选取《锦瑟》的两篇译文进行对比赏析,讨论译者对原诗的意象和情感的把握和翻译,分析译文中原意的缺失,以期有助于译者运用汉诗英译的审美方式,在翻译过程中更充分地发挥主体性,翻译出符合作者翻译目的的译文,在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诗歌艺术的过程中,让读者欣赏到原诗歌及其译文的意蕴和美感。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及美学审美自古以来就有着较大的差异,而且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又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因此,想要实现翻译之"美"十分困难。本文强调的重点是译者在翻译散文的过程中应该要把"读者审美感受"的重要性、原文本、译者、目标文本和读者这四个部分紧密结合在一起。本文运用了接受美学原则和和谐理论,探索了其在文学翻译当中的适用性,通过分析《散文108篇》中的散文名篇,笔者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和谐原则指导翻译并且考虑到读者的审美需求,才能实现"美"的译文。  相似文献   

9.
Synaesthesia是英语中极富感染力的修辞艺术。本文从审美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表现形式 ,审美意义及其等值翻译作了初步探讨。文章认为 Synaesthesia的翻译应遵循等效原则 ,注重传达原文的美感因素和艺术意境。让译文读者也能感受到同样的言语韵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关照下的旅游翻译——以宁波旅游文本英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翻译是一项目的性明确的交流活动,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将注意力放在译文读者的接受上,对旅游翻译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在旅游翻译中对译文读者语言习惯、文化差异以及审美习惯的关照,从而提高译文读者对旅游信息的认识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英语客观存在这一事实在词汇层面体现得最为明显。文章归纳了中国英语在词汇层面的特征,指出中国英语词汇对英语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并特别指出应大胆使用音译和直译两种途径让汉语词汇进入英语,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化的载体和镜像。不同的化决定着不同的审美观念,而不同的审美观念反映到语言中的词语上就决定了词语具有不同的联想意义和象征意义。章作以英汉语言中最典型的四类词汇即植物词、动物词、数词和颜色词中的例子来阐明了审美观念对词汇联想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语言中,有关颜色的词汇表现出的非凡.魅力。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和色彩的词汇都很丰富。由于两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在各民族语言中产生的各具特色的色彩词汇其象征意义也存在风格迥异的特点。这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伸、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在注意观察颜色词汇本身的基本意义的同时,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本文试图以颜色词入手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两个民族历史文化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颜色词大致相同.但由于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这些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美学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文章在其用词、句法、结构等多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科技文章英汉和汉荚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些特点,同时,为了使译文更具可读性,我们还须认识到科技英语翻译中的一些独有的美学取向原则,因为,翻译的过程就是美学取向的过程。本文作者将探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几种美学取向:精确美,整齐美和简约美。  相似文献   

16.
词汇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英语转义之美出发,引导学生发现英语词汇的美感,使词汇记忆这一枯燥乏味的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美感体验,从而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俊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3):104-106
词汇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学者研究,花卉植物词属文化词,与民族文化有各种关系。由于文化背景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各民族的植物文化不尽相同。汉英植物文化就有很大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利于了解汉英两个民族在自然环境、文化背景、思维特点及审美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外文化、思维、审美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其旅游景点的宣传广告在词语选用、句子和段落结构上也表现出显著的不同。汉语旅游宣传资料多用华丽的辞藻和夸张性的语言,句子多为陈述句,而且多突出政治位置及其重要性。而英语旅游宣传资料在词语选用上讲究简练质朴,句子常用祈使语气,强调从受众角度出发对重点信息的传输,往往将最重要的信息放置在段首。基于此表达差异,翻译我国旅游景点的外宣资料时,应以译语读者为导向,根据译语读者或游客的需求和认知心理,摘取主要信息,删除原文中对读者意义不大或使译语读者感到陌生且费神的信息,调整结构,重新编辑,尽量使译入语更地道、符合当地人的用语习惯,译其"神"而不是"形",以达到引起受众兴趣并付诸于行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对外交往和各种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要使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现象,但人们并没有正视中国英语词汇的客观存在。事实上,中国英语是标准英语与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相适应的结果。中国英语词汇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到英语词汇中去,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和认可。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英语词汇形成的原因和分类,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国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构建输入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涵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英语广告汉译应在切合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以汉语生态为观照,用通俗的文字、简洁的句式再现英语广告的商品信息,重塑英语广告的审美构成,使汉译广告贴近乃至契合英语广告的审美价值,成为商品诉求与语言魅力的有机结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