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儿子今年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才开始上学时被同学欺负了两次,我当时很生气,就到学校告诉老师,不但教训了那个同学,还说了他的家长。后来我发现,没人欺负儿子了,他却开始欺负其他同学。开始我没当一回事,反而觉得儿子有自我保护和反抗的意识了,但渐渐的这种行为越来越多,连在家里也变得喜欢发脾气、摔东西了。是我做错了吗?我该怎么办?湖南长沙依兰很多家长像您一样,常常只担心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却很少会关注自己的孩子欺负别的孩子,还有些家长对于自己孩子能够打赢别家孩子而沾沾自喜,认为是有能耐,长大了会比较有出息,这些做法都是错误…  相似文献   

2.
问:我的女儿刚进中学,她在陌生人面前似乎很胆怯,但在家里却很骄横。吃饭时,她把爱吃的菜抢在自己碗里,不如意时大吵大叫,甚至摔家里的东西,我们该如何帮助她改掉自私骄横的坏毛病呢? 答:自私骄横的孩子会让每个家长感到头痛,却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在“独”的环境里,家里东西和父母的爱均归他独自享受,再加上父母的过度呵护,逐渐使一些独生子女养成自私,任性,专横,霸道的不良性格特征。家长们为此感到焦虑,希望利用各种场景和机会改变孩子这种“独”的状况,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质,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1要教会孩子与他人分享。 今天,独生子女的家长普遍存在着过度疼爱自己孩子的心理,在一些家庭里,父母总是舍不得吃穿,尽最大的可能让孩子吃好玩好,凡是家里好吃的东西,大人一律留给孩子一个人吃,如果是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无论花多少钱,家长都要给孩…  相似文献   

4.
李远仿 《湖南教育》2010,(11):46-46
家访时,常听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都是"两面人",虽然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在家里却经常与家长"较劲",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摔东西,甚至寻死觅活的,真拿他们没办法。我十分理解家长的心情,踌躇满志地发誓要彻底改变这些"两面人"。可是,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我不得不挂起了“免战牌”。现在的孩子究竟在想些什么?他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很长一段时间,我陷入到极度迷惘之中。  相似文献   

5.
正芬兰人做事的原则是不侵犯别人的利益,这种意识是从上学开始就培养的。比如在家里,大人要进孩子的房间,要得到孩子的同意;要翻孩子房间里的东西,也要得到孩子的同意。反过来,孩子也被要求,不随意翻家长的东西,跟家长要东西也总是要先问可不可以拿,得到同意后  相似文献   

6.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上学与放学的时候,常是来接送孩子的家长帮孩子背书包,不管是年轻的妈妈,还是年迈的爷爷,只见他们手里提着,身上背着,毫无怨言,孩子也习以为常,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有时,连学校的每日打扫都是家长包办代替。在家里就更不用说了,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什么事都依  相似文献   

7.
夏晴是个独生女儿。这孩子聪明伶俐,幼儿园的老师都喜欢她,孩子们也很愿意和她在一起玩。这与她的家长对她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为了了解家长是怎样教育夏晴的,我走访了她的妈妈——安徽大学外语系副教授吴老师。吴老师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她是如何教育夏晴的。她说:“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总是比较娇的,做家长的就要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不能迁就。夏晴在家里受外公,外婆的宠爱,性格倔强。有一次,她从幼儿园回家,不洗手就要吃东西,我没有答应,她就大发脾气,把我的书都扔到地上。当时  相似文献   

8.
暂时搁一搁     
新生入园,一段时间后与老师在情感上已逐渐融洽,大多数孩子来去都亲亲热热地喊老师。但也有例外。如,班里有个叫黄河的小朋友,家长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从入园第一天起,无论父母、外公外婆怎样启发,她都不喊老师。为此,家长还在家里进行了幼儿园  相似文献   

9.
儿歌与镜子     
孩子上学以后,家里的一切都变成了快节奏,孩子从早到晚一直处在被催促之中。在家里,家长总是催促孩子快点起床、快点吃饭、快点写作业、快点练琴……在学校,老师也是不停地嘱咐学生,要带齐学习用品,要记好作业要求……天天如此。家长、老师觉得累心,孩子觉得烦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原因之一是孩子不会有计划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读书对于一个人就像吃饭穿衣一样重要,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很顺利地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也和其他家长一样,根据孩子年龄特点不停地给孩子买书,但慢慢地发现,无论我们怎么引导孩子,孩子就是不喜欢看书,无论我们采取什么办法,孩子总有不读书的理由来应付我们。  相似文献   

11.
星期天,我带孩子去一位同志家玩。孩子看到同志家有个小摆设,感到很新奇,就拿在手里玩。临走时,我让孩子把东西放下,孩子爱不释手,同志一看,马上就把小摆设往孩子手里塞。一边是孩子想要得到人家的东西,一边是同志硬行把东西塞给孩子。我百般推托不过,只好依了同志,满足了孩子的欲望。在回家的路上,我批评了孩子,孩子表示今后不再要人家东西了,可我的心里却没有多大把握。因为家里尽管有很多东西,也不可能穷尽世上所有的东西。而孩子又总是对新奇的东西怀有占有欲,看到新鲜的东西就想要,自我控制能力差。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同志、邻居或亲属都是碍着大人的面子,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随便要人家的东西,得不到就哭闹的坏习惯。怎样防止孩子养成这一不良习惯呢?我认为,除父母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外,还需要一切与孩子有关的成年人配合教育。假如到你家做客的小客人不客气地要你的东西时,尤其是小客人的家长不让要时,你最好不要慷慨大方地给她(他),而要配合家长对孩子进行一致的开导教育。如果你确想表示你的心意,不妨在事后把孩子要的东西送给孩子家长,让家长把东西做为自己给孩子买的礼物转送给孩子。这样就能处理好你同孩子同家长之间的关系。希望家长都来重视这个问题,千万要讲究一下方法,不要顾及当时的面子。  相似文献   

12.
在孩子学琴路上家长与孩子又该坚持什么? 1、坚持营造好的练琴环境 经常有家长说孩子在课上时弹的比在家里好,效率也高,一到家里就全变了.究竟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原因在于家里没有营造好的学习气氛.从钢琴的摆放就很有讲究,一般老师上课会在学校琴房或者老师家里书房,相对安静的,我想没有老师会一边看电视一边上课,所以建议家里尽量不要把钢琴放在客厅.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13.
好端端的磁带被拉出了带芯; 刚买来的汽车玩具被拆得七零八落; 家里的床单不知何时被剪了一条大口子; 一个女孩会把收音机摔在地上,就是为了砸开看看里面是什么……面对孩子这些种种行为,家长们纷纷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调皮了。孩子调皮是聪明的表现吗?怎样对待调皮的孩子?本期30位家长实话实说,展开激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一包咸菜头     
上初中的第一个端午节到了,同宿舍的同学的 家长都来给孩子送过节吃的东西,我也在不时地往 校门口看看。离家这么久了,很想念家人,心想我 的父亲也一定会来的,一定会的,自从我上高中以 后父亲还没有来看过我呢! 我是一个生长在偏僻农村的孩子,之前从来没 有走出过大山。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虽然 我的家里经济条件很不好,虽然我在上小学的时候 就没有了妈妈,奶奶又常年卧病在床,家里还有一 个上学的弟弟,但父亲把口粮都卖了供我读书,父  相似文献   

15.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经常东摸摸、西抓抓,什么事情都喜欢动手来试试,这种天性有助于培养孩子自立能力。但是,由于孩子缺乏经验,好动也常使他们处在危险的境地,如摆弄工具被砸伤;翻腾东西误食化学药品;到街上走失或被坏人拐骗等。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保护,另一方面家长也应让孩子掌握一些初步的“处世”技能,使孩子学会避免意外或危险的发生。一、认识家庭住址和父母姓名及单位孩子是很容易走失的,或是从家里走出去玩,越走越远,找不着家;或是同家长上街逛公园,走散了,回不到家;或是因不愿意上幼儿园,…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的家长经常抱怨,说平时自己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摔了,大人心疼得不得了,马上上医院检查;孩子生病了,家长心急火燎地为其四处求医;而自己病了,孩子却连问候的言语也没有,实在令人伤心。为什么现在的许多孩子都缺乏责任感呢?仔细分析,大部分原因还是在家里。"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并承担着怎样去"教会"孩子生活、学习,而不只是简单地当好一个  相似文献   

17.
一部分家长,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家长,每每有如下心理: 补偿心理年轻一代家长,孩提时代生活条件差,受教育的层次低。于是就想让孩子的生活过得好一些,把自己没有得到的加倍送给孩子,家里好吃的东西都留给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家务劳动,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溺爱。这样教育出的孩子心理脆  相似文献   

18.
小莫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谈.在学校里,因为不喜欢与其他同学交往,也没有几个朋友.回到家里,父母经常因为琐事吵架甚至大打出手,整天吵着要离婚,有时还把气撒在小莫身上,他也就不愿和他们聊天谈心,索性就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不出门.一天,父母又大动干戈,忍无可忍的小莫在屋子里开始摔东西,正吵架的父母听到孩子卧室里有动静,冲进孩子的卧室,见地上满是玻璃渣,小莫的手里也都是血.  相似文献   

19.
从小到大,我们家里一直都很穷——我有6个兄弟,3个妹妹,还有别人寄养在我们家的一个孩子。虽然我们没有什么钱,家里的东西也都很破旧,但是我们家里充满了爱和关心。  相似文献   

20.
今天我去接孩子放学时,孩子说您找我,我们父子怀着忐忑的心情看着您与其他家长的谈话,因为找家长就意味着孩子犯了比较大的错。眼看着那几位家长也都个个灰头土脸地聆听着您的教导,有一个家长由于气愤还当场打了孩子,我的孩子紧紧地拉着我的衣角,我说,放心,无论你犯多大的错,我也不在这里打你。终于,其他家长都谈完了,我看到您疲惫的神色,真的感到很惭愧。您说,您早就发现孩子的写字作业是我替他写的,还说一直没有说穿是想让孩子主动承认……我感到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当时我什么话也说不出,除了羞愧还有深深的沮丧,我也读了十几年的书,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从未作过弊,而今,就好像被老师当场捉到的作弊学生一样无地自容。回到家里,我的心情平静了些,在这件事上我的确是错了,我不应该替孩子写作业,但是我无法保证这样的错误我不会重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