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世说新语》中,表示"拜访"的语义场由5个成员构成:诣、造、看、省、过见。它们在书中的语义结构相似,在之后都可直接接受事。在他们之前都可接与事与状语。在使用频率上,"诣"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其它四个表示拜访义的词,"看"仅次之,"过见"的使用频率最低。在语义搭配上,"诣""造""看"得语义搭配更丰富一些。"诣"与"造"可与"门"字连用,表示拜访的意思;"省"与"看"后可接因事。  相似文献   

2.
"紧跟着"最早出现在元代话本中,在此时期,"紧跟着"仅有个别相关语料,还是一个"紧+跟+着"的结构,直到清代,"紧跟着"才被频繁使用,也正是在这一频繁使用时期,"紧跟着"的句法位置由谓语转变为状语,在句法位置改变的影响下,"紧跟着"逐渐词汇化为副词,在此演变过程中其语义也发生了隐喻引申,从表示"紧紧地跟在某人后面走/行...  相似文献   

3.
从先秦到明清时期,"行、走"的"行走"和"奔跑"两个义项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走"逐渐卸去了"奔跑"义转而承担起"行走"义,并成为汉语中表示"行走"义的常用词。而"行"的"行走"义逐渐消失,"行"表示"行走"义只出现在双音节词和书面语中。  相似文献   

4.
7岁那年,父亲说要带我进城,我兴奋得无以言表。那天一大早,我们就起了床。父亲挑着一担干柴,我跟在后面。一根扁担在父亲的肩上,唱出"咯吱咯吱"的歌儿,配合着他有节奏的步伐,自然而舒缓。跟在后面的我,巴不得一步就跑到城里,所以,趁父亲扁担换肩头的工夫,我泥鳅一般,"哧溜"一下跑到了他的前面。父亲在后面喊道:"别跑那么快,到城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东西方之间存在海陆两条通道。西方人把东方的陆上终点称为"赛里斯",把海上终点称为"秦"或"秦那"。13世纪,蒙古人统治亚欧大陆,许多西方人来华,开始用"契丹"称呼中国,"赛里斯"逐渐被"契丹"取代。16、17世纪,新航路开辟,西方人乘船到达中国东南海岸,他们用"中国"称呼这片"新发现"的土地。"秦"或"秦奈"逐渐演变为"中国",最后,中国取代"契丹"的称号。  相似文献   

6.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法.进入21世纪后,这种"用语言做事"的教学理念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任务型"教学成为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  相似文献   

7.
朱熹说过:"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理和行,明理是品德课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直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让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品德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建立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产生良好的道德动机,也就是说"明理"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明理"明得透,"激情"才能激得真,"导行"才能导得实。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汉语中主要视力残疾类词汇的使用和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其中,"盲"是没有眼珠的视力残疾,"盲人"最早见于《世说新语》;"瞎"是后起字,不可单独指称有视力残疾的人,在句中常充当谓语,中国古代没有"瞎子"一词;"瞽"在先秦经常使用,指代有眼珠但眼皮黏连的视力残疾者,作谓语时未见主语为人的用例,后世逐渐弃用。  相似文献   

9.
"腹"与"肚"两词均是指称人或动物腹部的常用词,但它们的使用情况有着明显差别。"腹"曾一度比"肚"使用得广泛,但随着"肚"口语化程度逐渐提高以及汉语双音化趋势的影响,"肚子"成为现代汉语中指称腹部的俗称,在口语中"腹"逐渐被"肚"取代,但"腹"并没有退出现代汉语的舞台,反而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这应归于"腹"具有很强构词能力的原因。此外,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词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V得上"是现代汉语中使用极其频繁的固定格式,其中"V"主要是自主、单音节动词,双音节的"V"较少;"得"是表可能的助词;"上"是补语,词性、语义复杂.在"V得上+事件/动作"中,"上"是构词成分;在"V得上+客体/工具"中,"上"表示动作带来的结果或动作持续的状态或动作达到的某种目标;在"V得上+终点"中,"上"表示...  相似文献   

11.
在一年级口算教学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部分内容很重要,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学习时要求学生先思索9、8、7、6各加几得10,然后再把第二个加数相应的分成两部分,用其中一个数与9、8、7、6相加凑成10,最后再加上  相似文献   

12.
《集宁师专学报》2018,(1):68-72
古汉语词汇里表示行进类动词的"行"、"步"、"走"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行"的"行走"义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代之以作为一个语素保留在"行走"这样的双音节词里;"走"由"奔跑"义逐渐转为"行走"义。  相似文献   

13.
"鸡卵"、"鸡子"、"鸡蛋"的产生与发展经过了历时替换过程。先秦两汉,"鸡卵"、"鸡子"使用都很少。汉末到唐初,"鸡子"使用渐多,在口语性较强的作品中,"鸡卵"被替换较为明显。由于固定短语使用的延续性,晚唐到元代史书中"鸡卵"使用仍较多。"鸡蛋"一词在元代产生,但用例很少;"鸡子"则在清代产生了新义。元、明尤其是清代以后,"鸡蛋"占优势并最终完成历时替换,"鸡卵"、"鸡子"只在部分方言中使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一轮高考的改革,"得语文者得天下"逐渐成为共识。就语文学科来说,又是"得阅读者得语文"。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努力打造高效阅读课堂,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针对教材使用问题而提出的两种观点,"用教材教"论者将传统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归因于"教教材".从教材内容与功能的共性来看,"教教材"与"用教材"根本不构成教学中的对立范畴,"教教材"也是用教材教,"用教材教"离不开教教材.本文认为应置换视角,充分发挥教材的使用功能从优化教材内容结构和实现教材层次多样化等方面采取措施以解决教材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很"常常用在状语位置,表示程度增加,但同时也有大量在补语位置的用法,形成"X得很"结构。在语言的历时发展演变中,从先秦时期"很"开始使用,到现在通用的"X得很"的形成,"很"经历了两次语法化过程。在地域的分布上,"X得很"结构从江淮一带逐步扩散,在普通话推广政策的影响下,扩散至全国各地进而产生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各具方言特色的表达。而现在"X得很"的使用也不仅仅可以表示程度,还蕴含着说话人的强烈的主观情绪,具有独特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和你在一起     
正时间过得可真快,过年时囤下的"脂肪储备"犹在,三月的杂志就在春意萌动中新鲜出炉了。趁热乎,先睹为快———报考艺术名校时,用一条文化分数线来"量"不同省份的考生,这种情况将在今年有所改观,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名校在部分艺术类专业招生时将使用"相对成绩",如此一来,考生的文化成绩将"更可比",招录更趋公平。《聚焦名校艺术专业2014录取新政》为你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影响逐渐凸显。由于环境、气候、人口、宗教等全球性问题仅靠一国无法解决,世界公民教育思潮逐渐兴起。但是,公民资格与民族国家紧密相连,"世界公民"资格却缺乏与之有效相连的载体和平台。通过梳理"世界公民"的资格、权利、义务、参与、载体等问题,可以使我们对"谁来赋予我们‘世界公民’资格"这一世界公民教育合理性问题进行反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刘雪梅 《现代语文》2006,(12):98-99
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结构助词"的"一般用在定语后面,"地"用在状语后面,"得"用在补语前面.这样分写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的中国市民文学中,"言情文学"一直倍受市民青睐,"鸳鸯蝴蝶派"长盛不衰.20世纪的"言情文学"构建了许多爱情童话,这些作品一方面继承了古代文学中爱情童话表达的爱情至上的思想情感倾向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但也带着鲜明的时代特点.20世纪"言情文学"还构建了许多的爱情传奇,言情文学家们把一个"情"字做尽了文章,做得婉转曲折,波澜起伏,错综复杂,达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余味无穷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