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实地考察等方法对临汾市城区15个全民健身路径练习点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健身路径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临汾市城区的健身路径利用率不高、健身器械的维护不及时、设置地点不合理、安全性差等,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健身效果,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讨体育锻炼与城市社区居民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广州市云景花园社区的部分居民为 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从个体身心健康水平、锻炼场所的选择、锻炼时间安排、锻炼频次以及锻炼项 目选择等方面对他们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可以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的 水平;选择营业性健身场馆与相对固定的锻炼时间安排有助于提高运动锻炼的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水平; 体育锻炼的频次与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正相关;首选球类运动和场馆健身运动的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平 均水平。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从化市城区居民体育锻炼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从化市城区居民对参与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居民对社区体育锻炼场地设施和社区体育组织的满意度较低,以及锻炼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参与动力不足,针对以上的情况提出:从加强政府和社区体育组织的管理等方面入手,提高居民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水平,全面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县哈尼族居民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蒙自县哈尼族居民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哈尼族居民参与健身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对开封市市区内的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使用、损坏及维修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开封市41条健身路径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配套设施不健全,设施利用率高低不等,部分器械损坏较为严重等。建议加大对乒乓球、篮球以及小足球场等场地设施的投入,使更多的集体活动设施进入到全面健身路径中来;在扩大健身路径的规模时,充分考虑新建路径的周边环境,尽量避开繁华路段,并在路径边修建草坪和树木;在健身路径边修建大量可供居民休息的座椅;安排流动指导员定期在各个路径上指导人们锻炼等。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城镇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广东省城镇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1)广东省城镇社区居民整体健身意识较强;(2)居民参加体育健身项目既存在多样性的特点,也存在明显的广东地域特征;(3)城镇社区居民的经常性健身活动主要采用就近的方式,绝大多数与亲朋好友及邻居一起锻炼,说明通过社区健身环境的健身活动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4)没有时间和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以及场地设施不完善是影响城镇社区居民健身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视角分析福建省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分别抽取福州、厦门、莆田、泉州、南平、三明6个地市的部分社区老年人群进行调研。结果显示(1)所调查老年人患慢性疾病率高达58.76%;(2)老年人参与健身意识较强;(3)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积极性高;(4)老年人对体育健身知识缺乏了解。结论:福建省城市社区专业健身指导员短缺、老年人对体育健身知识了解匮乏、锻炼场地设施有限、家人支持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但陪伴不足等是影响福建省城市社区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运用特尔斐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文献研究等方法,对"体育生活化"、"体育生活化社区"进行了概念的界定;避开管理、行政路线,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反映体育生活化本质的指标入手,提出两个特色指标"体育家庭"和"体育骨干";共进行专家问卷法3轮,最终构建的《体育生活化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集,其中四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政府提供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社区体育社会化程度、锻炼人群行为与态度以及家庭体育活动与体育家庭等;12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场地设施及经费的社会化、居民锻炼的行为与效果、体育家庭健身特征等;29个三级指标分别为有3个以上社区体育居民自治组织、有民间体育社团、辖区内单位体育场地开放率80%以上等。旨在为政府有关部门推广、评价体育生活化社区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街道、社区管理者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
对佛山社区武术项目内容锻炼的1000人随机抽样进行调查,得出结论:武术是佛山社区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选择武术健身已是佛山社区居民的一个普遍现象,项目集中在太极拳类、传统类、木兰拳类、散打类;武术健身的活动时间集中在晨练和晚练,练习频率每周一般2~3次以上;场地不足,并且缺乏规范化管理。武术健身者活动的消费并不高,但愿意并已进行武术健身消费投资。  相似文献   

10.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各街道办事处所辖区范围内16岁以上的社区居民开展的武术健身活动为研究对象,运用访问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比法对武汉市城市社区武术健身活动的开展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包括社区居民对武术的态度,社区居民参加武术健身活动的基本情况、参加武术健身活动的项目、参加武术健身活动的地点和对社区开展武术健身活动的要求与愿望。  相似文献   

11.
探讨广州市不同社会分层下社区居民的体育参与情况,为居民进行合理的体育参与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显示,(1)不同社会阶层人员参与体育的目的不同,以健身为目的最多;(2)体育参与项目上,小球类项目、跑步、散步和广场舞最受欢迎;(3)健身房和小区广场是最受欢迎的体育参与场所;(4)体育消费水平与收入存在相关,收入高的阶层人员其体育消费高;(5)对体育重要性的认知上各阶层存在显著差异。提示社区体育需根据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居民开展项目、组建场所,不断提高不同社会阶层人员的体育参与,达到提高居民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市社区群众体育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观察法等,以北京市社会体育中心等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拥有体育项目或协会、体育活动站、有固定室内活动场地的体育中心(室、站)和全民健身活动点等四类群众体育活动点。参加锻炼的人口中属于中等以及中等以下收入的人占绝大多数,他们的体育消费也比较低。多数锻炼者选择体育器材种类较少或不使用体育器材等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与社区居民特点进行阐述,分析扬州市部分社区居民参与传统体育项目的基本情况,结论为:(1)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太极拳是人们最为喜闻乐见的项目;(2)民族传统体育的锻炼组织形式以个人为主,以其他形式参加社区、单位的活动形式较少;(3)居民进行锻炼时选择在公园和广场中的居多,而在家中的较少;(4)社区居民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集中在1-2次的较多;(5)社区居民锻炼传统体育锻炼的时间集中在30m in以下。总结社区居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的问题,并从组织路径、制度路径、技术路径等方面提出了居民传统体育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4.
将学校体育场馆等体育资源服务于社区居民需求并非学校和社区之间的简单联系,而是基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国家战略这一大背景实施的,因而必须充分认识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内在联系,深刻理解学校体育场馆服务社区的必要性,认真研究和应对学校体育场馆在服务社区中的现实困境,设计形成学校体育场馆服务社区的资源开发策略,才能针对学校体育场馆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设计,才能最大化发挥学校体育资源在服务社区需求中的功能价值,更好服务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国家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5.
社区体育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切入点,其首要的功能就是休闲娱乐和强身健体,但是社区体育的开展与服务依赖于一定健身环境,社区健身环境的好坏是以居民对健身环境是否满意为基础的.运用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城镇居民评价社区健身环境进行研究,分析社区健身环境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的体育环境理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目前我国部分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开发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我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虽然在目标、结构体系、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时数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在课程内容方面依然走着竞技型的道路;各院系正在深入开发体操的多种功能,竞技体操内容逐渐减少,丰富实用的大众健身体操内容逐步增加.因此,健身体操课程内容设置框架应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基础上,既要反映体操学科知识内容的延续性,又要体现体操课程自身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山西省城市女性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山西省城市女性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多元化并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绝大部分城市女性能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务实性非常突出;体育锻炼的形式主要是以与同事、朋友为主;而缺乏场地器材、缺乏余暇时间、工作太累等是影响城市女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更好地促进城市女性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系统研究了北京居民体育参与现状和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为:北京市民体育参与率比较高,但是参与的质量不高,经常锻炼人数比例不高;居民体育参与程度和家庭健身氛围、家人对体育参与的支持、对健身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健身知识的掌握程度成正相关,而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均和体育参与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