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高校校报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社会其他报业的“热闹”相比,高校校报显得守成有余,创新不够。首先是时效性差,周期过长。以浙江省高校校报为例,时效性最强的是周报,其余大多为旬报,有的甚至是半月报。其次是分量重的新闻少,会议报道、领导讲话偏多,信息量少、内容缺乏新意。再次是队伍建设缺乏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报是我国报业百花园中一个重要的报族。就历史而言,有的校报已近百年;就数量而言,据统计全国已有800余家。这些植根于高等院校的报纸,在促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国家在整顿全国报刊市场,取消内部报纸之时,专为高校校报设立了国内统一刊号的校报系列,使全国校报有了“正式户口”,  相似文献   

3.
如今,中国大地报纸林立。小报的自身能力有限,为了生存,只有靠改革。高校校报就是其中之高校校报是高校生活的缩影。以我从事校报编辑10年的经历着,办好这张报纸,其难度是与大报不能相比的。主要是多年来她已形成了自己传统的封闭观念和工作模式/是人员少工作量大、高校校报办报人员一般在3人左右,这些人员既要当编辑,又要当记者,还要从事通联、校对、报纸发行和稿费发放等工作,有时甚至要抽调参加学校的中心工作,更增加了在位编辑人员的工作量,一是校报周期长、容量小、新闻不新、信息不通。校报少数为周、旬报,多为半月报。…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一千多所高校中,几乎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校报,总结多年的办报经验,高校校报有五个共同点:都是省级内部刊;都是隶属于校党委宣传部门的机关报;都是不公开出售、不具商业性的报纸;从报编辑人员学历层次较高,绝大多数不是新闻专业毕业;工作无严格分工,编辑人员具撰、编、组、排、校、印、发等各种职能于一身。真所谓“拳打脚踢”办报、实实在在办报、辛辛苦苦办报。总的看来,高校校报运作步履维艰,喜中多优。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报纸质量管理标准》(试行》及其《实施细则》,结合省市《内部报纸质量管理标准实施细则及…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高校校报是高校内有重要影响的校园媒体,发挥高校校报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吉林大学报》为例,探究高校校报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何强 《新闻记者》2007,(7):80-82
我国大多数高校内部.目前的主要新闻传播渠道有两个.一是校报.另一个则为网络。对于校报来说,由于其周期长(周报、旬报或者半月报、甚至月报).新闻时效不强,在高校遭遇生存困难。部分高校的网络则由于信息发布不及时、信息资源匮乏,点击率较低,在师生中缺少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校报的育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对大学校报育人功能的认识 新闻宣传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无疑也是校报的使命。挖掘、拓展和发挥高校校报的育人功能,取决于校报编辑人员正确的编辑思想和良好的编辑意识,两者不能截然分开;而办报人员不论何种意识,都应统一于“育人”之中。也就是说,在高校校报中,“育人意识”是灵魂、是最根本的办报理念,它应该渗透在办报的整个过程中,这是高校校报有别于其他报刊的显著特性。因此面对广大学生,校报应当成为育人的工具;面对众多学生记者,办报应当成为育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严琳 《新闻知识》2005,(7):65-66
副刊是高校校报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些年,不少社会报纸本来并不臃肿的副刊纷纷“缩水”、“瘦身”,唯独高校校报副刊一枝独秀,副刊版面仍占据校报每期四分之一的版面。有的社会报纸副刊改头换面,扮酷卖俏,大多数校报副刊却仍能坚守文学阵地,不追赶风潮,依然保持着纯净的文学气息,充盈着浓厚的文化意蕴,给高校师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这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9.
胡明 《新闻界》2005,(6):146-147
高校新闻媒介包括校报、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电台、新闻网站等,这些“准大众传播媒介”在高等学校新闻宣传、信息传递、沟通了解等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高校的建设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高校的这些媒体,虽说规模较小,但也自成体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校报同报纸一样,采、写、编、排、校、印、发,样样俱全;校园电视台的摄、录、编,节目主持、配音配乐、节目播出,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校园广播电台从节目录制到现场播音,更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网络新闻虽说可以由校报编辑部提供稿源,但网站管理维护却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一般来说,高校校报为对开四版,半月报,有的重点大学可能是周报,校园电视台办有一个频道的自办节目,广播电台定时播出新闻和自办节目,网络新闻及时更新,滚动播出。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中校报传播形态的衍进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江 《新闻知识》2007,(10):103-104
我国的高校校报与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始终相伴。从全国第一份校报1895年创刊(天津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校刊》)到目前,我国共有1000余家高校有自己的校报①。高校校报既是"传统"的校园媒体,同时,在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市场报理念打造新型高校校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校报自1998年纳入国家出版系统以来,进入了不断发展的新时期,成为我国新闻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校报也是反映和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极为重要的舆论阵地。但是目前,由于很多高校校报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其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影响力。如果我们能够把成功市场报的办报理念,运用到高校校报上,无疑将会在提高校报影响、强化校报传播能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一、高校校报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出版周期的限制,高校校报的新闻特征不突出,刊登的新闻经常都是过了半个月甚至是一个月的“旧闻”。而且,由于存在着写作方式陈…  相似文献   

12.
浅议如何办好校报副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转宏 《新闻知识》2003,(10):58-59
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而校报副刊在繁荣校园文化和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更是发挥着极其独特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校报副刊编辑,笔者以为,高校校报要在新的形式下发展和壮大,赢得更多受众的青睐,就必须重视校报副刊的建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报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一直以来,高校校报都是高校的主流媒体,但是随着近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新闻网站,高校新闻网的发展势头明显高于校报,校报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201 1年3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令第50号《新闻出版总署废止第五批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指出,取消高校校报国内统一刊号,高校校报仍以内部资料出版物的形式出版,高校校报更加边缘化.对此,高校校报的出路成为校报同仁关注的问题.有人认为校报可以与新闻网合作,但至于怎么合作却并不成熟;也有人认为校报可以与新闻网错位发展,但错位的力度却没有把握好,如有的高校以领导会议发言稿或者部门特色工作总结占据整个版面,不但使校报失地气、失人心,也使校报陷入报纸杂志化的道路,失去了校报作为报纸的原有本色;还有不少人认为校报必将走向消亡,原因就是校报作为传统纸媒必定无法与广受师生欢迎的新闻网抗衡.  相似文献   

14.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网络媒体在高校校园的普及所带来的挑战,高校报迅速开设了自己的报纸网页或者校报网络版,实现报网融合,借此扩大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建立校报主页或网络版,无疑会使校报在信息化校园中扩大影响,进一步发挥作用。但随着网络媒体的深入发展,校报网络版又应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发展,这是摆在广大高校校报面前一个严峻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报网络版编辑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网络时代呼唤摆脱惯常思维束缚的编辑,同时,对编辑的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报网络版的编辑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5.
朱尉  崔创  郝高建 《新闻世界》2010,(12):35-36
高校校报作为校园媒体,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宣传校园典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学生在校报发展中的作用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角色影像作用有限。笔者是从校报发展面临的困境出发,探讨学生如何提升在高校校报影响力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报纸的副刊是报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和作用与新闻版都有所不同,而专业报副刊更是有它的独特之处。 一、专业报副刊的特点 1、它具有专业特色的内容。报纸是根据办报宗旨、编辑方针来进行组稿、排版,去实现自己的目的的。专业报副刊的专业特色主要表现在内容的针对性,这是由报纸的特性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专业报副刊具有针对性的内容是从版面的策划、栏目的设置、作品的选材,主题的提炼等方面显示出来的。如《湖北政法报·新生周刊》,它的办报宗旨是“为罪犯走向新生指路、为提高改造质量服务”,所以,它设置栏目和组织选择稿件,都紧紧围绕“改造人、教育人、挽救人”这个主题,它所刊登出来的如小说、诗歌、散文、寓言故事、曲艺、讽刺与幽默等这些栏目的作品,有的是塑造弃旧图新、刻苦改造的典型;有的是讴歌党的监狱政策、干警管教的恩情;有的追忆儿时的天真,怀念家乡,向往光明;有的有意识地去鞭挞法盲与文盲,激励失足者学文化技术,学法用法。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取材立意无不显示出“服刑改造,重铸灵魂”这一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校校报的言论渐渐活跃起来,一些校报开设了固定的言论专栏,如浙江大学校报的“求是论坛”、上海师范大学校报的“双周论坛”、华东政法学院校报的“政法论坛”、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的“月末评论”等等。更为可喜的是,校报言论的写作队伍也在逐渐形成。见诸报端的一些好言论,不仅出自主编、编辑之手,业余记者、学生通讯员也频频敲开校报言论阵地之门,登堂入室。 喜中也有忧,由于校报人手少,难以形成专门撰写言论人才,言论和消息、通讯相比,仍处于滞后状态,是校报新闻中的“弱项”。翻开各省的校报,可以看到,大约百分之五十以上没有言论,有的校报一学期,甚至一年没有几篇言论文章;在刊登的言论中,不少文章在文体的把握上、论题的选择上、说理的深度上以及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和公开发行的报纸比较,差距仍较明显。笔者最近看到一家校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一篇题目为《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的评论员文章,文章从目的意义到全国开展这项活动的声势,上引领导讲话,下联本校活动,洋洋洒洒一千三百余言,看似全面,细细读来,前三段近800字还未进入正题,且内容空乏,缺少学校特色和新意。究其原因,是作者往往不能站到全局的高度,以深刻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选择和论述众所关注的论题。 要发挥校报言论的作用,使校  相似文献   

18.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短信和视频,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应用。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已达到4.38亿。青少年很快接受并加入微信用户的行列,微信的使用率越来越高,通过它传递信息越来越便捷,因此也引起了高校媒体的关注。四川大学报、吉林大学报、山东大学报、华侨大学报、山东理工大学报等高校校报相继开通校报微信公众平台,采用这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推送信息,这一平台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如何提高校报的时效性陈志锋现在,凡从事校报工作的同志无不有一烦恼:如何提高校报的时效性?校报通常为半月报,少数是月报或旬报,周报更是凤毛麟角。由于出版周期长,时效性相对较差的问题就比较突出。日报可以报道一天前发生的新闻,晚报甚至可以报道当天的消息,而...  相似文献   

20.
翻阅全国各高校的校报,发现许多报纸经常出现文章块头大、篇数少的现象,有的为了凑够版面,甚至每期都有半个甚至一个整版的文摘。这些报纸虽然每期也大都能按期出版,但高质量的稿件太少,信息量太小,给人以明显的“米不够,水来凑”的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显然是由于闹“稿荒”。“稿荒”何以发生?真的是由于学校实在没有更多的情况可在校报上反映,校报稿源濒于枯竭了吗?非也!笔者以为主要是由于有些编辑没有全面履行编辑职责,忽视了校报稿源建设。我们知道,作为校报编辑,除了编辑和采写稿件之外,还有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做好稿源建设工作,包括经常性地搞好通联工作,积极组织稿件,努力开辟和培养稿源。如果整天呆在编辑部“守株待兔”、“等米下锅”,那么“稿荒”的发生就往往成为必然。怎样才能不断加强稿源建设,彻底杜绝“稿荒”,从而办出一张质量高、信息容量大的报纸呢?结合近年来我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笔者认为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努力办好专栏我们知道,消息,尤其是动态消息,是校报很重要的一方面内容。从严格意义上讲,如果没有这部分内容,校报这份出版物就不成其为真正意义上的报纸。但同时我们还要清楚,校报要全面完成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