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在这一点上,强基计划显然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限定于基础学科专业:强基计划更着眼于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高校个体的需要。自主招生的初衷就是为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开辟一条特别通道。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1月1 4日,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教育部在总结高校自主招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教育部决定,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这相当于在我国实行多年的高校自主招生与大家再见了,许多考生和家长疑问:是不是自主招生完全取消了,以后只有全靠高考成绩一条路了?其实也不是,教育部在取消自主招生的同时,推出了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有志于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和家长需要认真关注和研究强基计划。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宣布:自2020年起,高校将试点实施"强基计划",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何为强基计划?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相似文献   

4.
<正>自2020年起,部分重点高校率先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强基计划目标是选拔并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人才.本文对近两年部分重点高校强基计划中三角函数试题进行剖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陈健  沈红 《江苏高教》2021,(8):33-34
"强基计划"从落地之初,就被赋予了"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的重要任务[1].特别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又强调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解决'卡脖子'难题,释放技术创新活力"等一系列人才强国战略的新要求,将 "强基计划"能否选拔出和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回顾自主招生制度"过往" 的20年,总结发现,公平与效率并重是"强基计划"立得住、走得远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2020年,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走向结束,强基计划推出。自主招生与强基计划有哪些异同,历经18年被称为"最长试点"的自主招生留下哪些政策遗产和问题,"十四五"时期如何深层次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为有效回应这些问题,2020年底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了主题为"从自主招生看强基计划"专题研讨会,多位高校招生领域的研究专家到会发言。本刊遴选了以下5篇较有代表性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1 备考策略从2020年起,高校自主招生以"强基计划"取而代之.高考后按高考成绩划定强基计划入围线,确保强基计划是优秀考生之间的比拼, 同时探索、建立选拔人才的多元模式,逐步形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有效机制,重点破解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 把自主招生"降分录取"改革为"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将综合成绩统一排序,择优录取".其中,综合成绩由高考成绩的85%与高校自主命题考试成绩的15%组成.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建立“强基计划”,聚焦于选拔和培养“关键领域”“紧缺领域”“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并将其作为未来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才培养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顶层设计方针政策、社会制度环境、人才成长发展体制机制与学校教育及其管理等多个领域,而最近距离、最直接的就是学校教育。就“强基计划”而言,主要涉及高校教育,但实际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中小学教育也密切相关。没有中小学教育的基础强化,又何来拔尖创新人才强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即将选拔两类群体,主体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另外是少数在某个领域具有突出才...  相似文献   

10.
<正>强基计划即高校开展的基础学科招生计划,目标是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选拔依据主要为考生高考成绩和高校的校测成绩.从2020年强基计划开始实施,到2022年7月新一轮强基校测笔试题的新鲜出炉,这3年中,北大清华各高校试题的题型和难度都比较稳定.因此,研究高校校测笔试试题,对于高中生的培优和强基备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20年,高校招生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当属"强基计划". 作为一种新的招生模式,"强基计划"将高等教育人才选拔机制、培养模式与国家战略需求对接,积极探索统一高考下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本硕博贯通培养、动态管理相结合的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强基计划是指2020年1月16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该计划从2020年起实施,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起步阶段遴选36所一流大学开展试点,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加重视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强基计划"为我国高考"自主招生"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于2020年开始在36所高校试点招收6090人。"强基计划"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的时代之需,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导向之策,是加强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实践之举,在培养对象、培养目标、招生专业等方面精准着力,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成绩与素质相结合、选拔与培养相结合等特点。基于"强基计划"政策和2020年首批36所试点高校招生简章的分析,高校应重点强化国家战略需求研究,强化协同育人模式创新,强化长程持续培养模式,强化培养反馈机制研究,以提升人才选拔和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不同特征的学生提供多种入学渠道,是"公平选才"与"科学选才"相补充的招生录取方式,"统一"与"多样"相结合有助于高校选拔多样化的人才.考生如何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报考类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阅读材料,了解规则 对于特殊类型招生,比如保送生、高校专项计划、强基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各招生院校通常都会发...  相似文献   

15.
随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对于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不断提升,以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录取以及强基计划为代表的高校多元化招生录取模式应运而生,但三类模式在制度设计及人才选拔方面均有局限性。未来的多元招生录取发展可以将三类招生录取模式进行融合统一与深化,构建形成“分类分层,综合评价,贯通培养”的全新高校多元招生录取融合模式体系,并在效率性、特殊性、公平性上进行效能保障,形成一条符合我国特色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化招生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6.
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该文件指出:"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专业招生,致力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7.
星露 《求学》2023,(6):32-33
<正>2023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四个年头,但仍有不少考生和家长对强基计划不够了解,对是否应该报考强基计划存在疑虑。以下就考生和家长比较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解答。问题1和普通类型招生相比,强基计划有什么优势?1.强基计划的招生院校全部是“985工程”院校,  相似文献   

18.
阎琨  吴菡 《江苏高教》2021,(3):59-67
"强基计划"是中国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基计划"将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对接,体现了服务国家战略的目标导向和追求全人发展的价值导向.文章围绕"强基计划"政策出台的动因、政策实施的着力点、挑战以及优化之策等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国拔尖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四十余年来,我国对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进行了积极探索.本研究通过对我国36所"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进行分析发现,"强基计划"注重以公平公正为选拔原则、以综合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多元参与为基本保障、以拔尖创新为选拔导向.与此同时,各试点高校形成了个性化、融合式、贯通式、国际化与动态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了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应在传统高考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分类考核、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选拔更多综合素质优秀和具有创新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进行培养.各试点高校应在"强基计划"的透射下不断优化招生和培养机制,探索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拔尖创新人才招生与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的第一年。在首次实施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招生单位能够从国家战略和大局的高度,认真执行招生计划。招生录取工作,充分考虑考生成绩,注重国家大局的需要,做到保证学生入学质量,为西部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骨干人才迈出了重要而关键的第一步。精心组织是做好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保障。2005年 ̄2006年,在全国68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完成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近650人,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220余人,这项惠及广大少数民族和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