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是谁     
小胡图上小学五年级了,各门功课成绩都很好。有一次市里举办知识竞赛,老师推荐他参加。竞赛题中有一个填空题,问"老子"是谁?是什么时候的人?小胡图想了半天,也答不上老子是谁。回到家后,他对爸爸说:"爸爸,今天竞赛其余的题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13,(8)
[顶级亮相] 莫言: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00,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刻——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莫言也因此成为中国本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13岁那年,"文革"爆发,仅读到五年级的莫言只能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好在辍学并没有消磨莫言的文学天赋,他想尽办法阅读所能读到的一切书籍,无书可读时,他甚至捧起了《新华字典》.  相似文献   

3.
据《京华时报》报道,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县河崖镇平安村。小时候在家乡上学时,莫言的文学功底很好,作文写得非常漂亮,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诵。1967年小学五年级时,他因文革和得罪别人被迫辍学回家务农,当起放牛娃。莫言说,他小时候之所以想当一个作家,就是想一日三餐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就是想娶石匠女儿当老婆。长大后,20多岁的莫言离开家乡当兵并开始写作,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赢得全国性声誉,1986  相似文献   

4.
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一时洛阳纸贵,莫言的童年琐事、大小癖好等一一被发掘、被热议。1963年,莫言读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之前他作文写得好,语文课上,老师经常表扬他。50年后,莫言小学时的作文本出现在《文汇报》上,当时普通的本子现在成了珍贵的史料:封面上太阳光芒万丈,上方是"大作文"三个字,中间是三个共读一本书的孩子,后面摆着一个书柜,最下方则是校名、姓  相似文献   

5.
<正>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其著作一时洛阳纸贵,莫言的童年琐事、大小癖好……也都被发掘、被热议。1963年,莫言读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之前他作文写得好,语文课上,老师经常表扬他。将近50年后的今天,莫言小学时的作文本出现在了《文汇报》上,当时普通无比的本子现在成了珍贵的史料:封面上是太阳的万丈光芒,上方"大作文"三字,下面是三个共读一本书的孩子,后面摆着一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汇》2011,(3):7-8
叶开是《收获》杂志的副编审,女儿乔乔读三年级。乔乔在学第48课《智烧敌舰》时,遇到一道题: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是谁?乔乔答:孔明和庞统。可老师说,标准答案是诸葛亮或周瑜,写孔明也是错。  相似文献   

7.
在国外     
爷爷对他十三岁的孙女英英出了这样一道问题:“有一个人到了国外,碰见周围的人却都是中国人,这是怎么回事?”英英想了一下,回答说:“这里一定是中国大使馆!”爷爷摇摇头说:“不对。”英英又想了一会,说:“我知道了,这是在美国唐人街。”爷爷笑着仍摇了摇头。这时,与英英双胞胎的哥哥聪聪回家了,他问清问题后,马上就猜对了。爷爷笑着夸奖他道:“还是聪聪聪明,答得完全正确!”你知道聪聪是怎样说的吗?(答案本期找)c《在国外》答案:这是一个外国人来到了我们中国。在国外@袁根新  相似文献   

8.
徐建国 《中文自修》2023,(23):42-44
<正>说到莫言,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他那些人们已经耳熟能详的代表作《蛙》《檀香刑》《丰乳肥臀》,似乎人人都很了解莫言,但大部分人对他的认识又往往止步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23年的最后一期《文学长河》,就让我们走进莫言和他创造的高密东北乡,抛开一切赞誉与争议,回到他创作的早期,和那位普通的作家莫言“聊聊天”。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加拿大姑娘凯丽到中国教授英语,课余时间给孩子们布置了一篇英语作文《你爱谁》。孩子们的答案几乎都一样:我爱爸爸妈妈,我爱祖国。凯丽觉着不可思议。课堂上她对孩子们说:“难道你们只爱爸爸妈妈和祖国吗?”孩子们说:“还有老师、学校、爷爷和奶奶……”凯丽问:“再想想,还有什么才是你最需要爱的?”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接受央视记者采访,谈及自己的创作经历时,说到自己第一次"成功作文"是在小学三年级,老师布置写一个运动会的作文,"其他同学都写了运动会的许多场面",而他"只写了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场篮球赛",受到老师的表扬——认为他写得生动,很有戏剧味道。由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莫言的获奖与他这"戏剧味道"有很大关系。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1.
正生活是最美丽的老师著名作家莫言自称是个讲故事的人。2012年12月8日,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厅发表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在45分钟时间里他讲了25个故事。这25个故事全部来自于生活。莫言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读书少,五年级就辍学了。我在放羊的时候每天面对的是蓝天白云、高山小溪、狐狸小花……大自然给予我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所以我的文学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美丽的生活,神  相似文献   

12.
和我说话吧     
我是一个小学教师,下课后,总喜欢留在教室里,看孩子们嬉闹、游戏。那天,一个男孩子走过来,很自然地依着我站着,笑眯眯地看着我。这是一个漂亮的像小天使似的男孩子,我问他:“告诉老师,你最喜欢谁呢?”我常常这样问孩子,答案一般不外乎我喜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之类的,也有说“喜欢老师”的。没想到,他想了一会儿,对我说:“老师,我喜欢和我说话的人。”那天我的脑子里一直装着这句话,沉沉地压着我的心。我一直在想,孩子为什么说喜欢和他说话的人,因为和他说话的人不多?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有点儿孤单?在学校里,孩子自由交流的时间,也只有课…  相似文献   

13.
<正>在教学四年级上册《长城》一课结束后,我给孩子们出了一道缩句题:"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一位孩子的答案是:"劳动人民凝结成万里长城。"另一位孩子的答案是:"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还有一位孩子的答案是"血汗和智慧凝结成长城。"三位孩子的答案谁的正确呢?我并没有在课堂上直接说出谁对谁错,而是借此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缩句的语文基础知识课,教给了孩子们缩句的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第11期刊登了倪爱莲的文章《不应漏掉的答案》,对《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第7期刊登的姚玉龙的文章中所论及的第四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五年级)培训题第72题的解法作了进一步的讨论,并对答案作了一些补充,倪老师对是否还有其他答案提出了质疑。本文给出该题  相似文献   

15.
课上,老师提问。一个孩子,一开始答不出来,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结结巴巴地答完了题,但回答是错误的,惹得其他的孩子们哄堂大笑。老师和蔼地对大家说:"我们不要笑别人,要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等一等,帮一帮他,小朋友能做到吗?"小朋友齐声回答:"能!"孩子终于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孩子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这堂课上,老师时时不忘提醒:"不急,孩子。""孩子,慢慢来,想想好。""我们等一等他。"  相似文献   

16.
<正>一道小学语文试题居然难倒了大文学家。难道真如莫言所言"和小学生语文能力相比,我现在就是幼儿园的水平"吗?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鲁豫采访他时说他语文功底深,莫言笑了笑说:"我还差得远呢,自己连小学的语文题都做不出来。"鲁豫一愣,问他为什么这么说。莫言开始回忆一件往事。  相似文献   

17.
乔杰 《成才之路》2012,(32):34-34
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中国作家莫言。莫言获奖,直接的结果是,莫言的书火了,中国文学热了。有趣的是,就在莫言获奖前一天,仍有评论家说中国十年内本土作家将无人问鼎诺奖。但预言毕竟是预言,噱头毕竟是噱头,莫言获奖那是真实的。那么,莫言获奖,带给作文教学最大的思考是什么?我的认识是:"真实是一种力量。"莫言,是山东高密人,农民出身,从贫瘠的黄土地上走出的,骨子里带着"野孩子"气息的杰出作家。《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是他的长篇代表作,所有这些,结合起来又是"作家的自传"。  相似文献   

18.
牛锐 《辅导员》2013,(2):24-25
读书,无论对于人们的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一点不少名家已多次强调过,但这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前段时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在中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莫言的成长之路,成功之道也受人们关注起来。但研究莫言的人却发现,莫言不仅不是一个科班出身的高材生,而且他在读小学五年级时因"文革"  相似文献   

19.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讲了三个有关真话的故事:一个是他小学三年级时被老师带去参观一个苦难展,同学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大哭,有很多同学都是在装哭,但有位同学没有装.他和一些同学告发了那位同学,致使那位同学被学校处分.多年后,莫言感到很对不住那位同学.第二个故事是他在部队工作时,一位老长官来他办公室,自语道:"噢,没有人."莫言站起来高声道:"难道我不是人吗?"弄得那位老长官尴尬离去.对此莫言很得意,以为自己是斗士.但多年后,他深感内疚.  相似文献   

20.
<正>四川省广元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昝某写的期末考试作文《我真想不考试》,在网络上引发大量围观,甚至还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热议———鼓励学生说真话没错,但考场作文如果太"另类"或存风险。语文老师打高分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广元实小五年级的语文卷出了两道半命题作文:"我真"和",我想对您说",可任选一题。昝同学选择了第一题,并补全标题为"我真想不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