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寒 《职业圈》2007,(19):122-123
文章论述了如何通过美术教学加强美术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开发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智能,提高审美和绘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行产品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美术观"作为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不仅需要从"艺术本体"视角进行深入研究,更需要从"艺术社会学"视角进行分析。借助亚历山大的文化菱形图式,通过纵横两个纬度对社会——中介——艺术和生产者——中介——消费者几大要素进行考察,揭示了"中国美术观"形成与建构所遭遇的诸多问题;并发现,在全球化语境中文化认同之建构与拆解的博弈正是"中国美术观"形成与建构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曹新渝 《职业圈》2007,(4S):196-197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美术教育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兴趣培养也日益重视。文章指出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罗蓉 《职业圈》2007,(12):154-155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其高效率、大容量、良好的视听效果、快捷开放的信息资源和互动的教学功能等特点,为培养探究型创造型人才提供了优良环境.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信息化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卫杰 《文化学刊》2024,(3):205-208
民俗美术文化可以促进特殊教育环境下的学生的认知与情感能力,提高他们表达与沟通技能,增加自信,最终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实用技能,感受到传统民俗美术的魅力,提高审美力,培养对民俗文化、人文、历史的兴趣。在特殊教育环境下,民俗美术文化的发展需要特别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支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和能力,制定一对一的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引导他们通过民俗美术活动来发展自己的潜能。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实地教学和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在特殊教育环境下,民俗美术文化的学习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文化的热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豪感,融入社会,实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魏思东 《职业圈》2007,(4S):169-170
文章通过对目前农村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几种矛盾现象的分析,以及对课程、教材和教学过程的优化和组合对美术教学的客观要求,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和对策。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季茂林 《文化交流》2016,(11):43-47
正我一生追求真、善、美,一生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一生艰苦创新。——刘海粟2016年8月18日,刘海粟美术馆新馆正式在上海开馆迎客,《再写刘海粟》大展同日开幕。今年恰逢刘海粟诞辰120周年。他17岁就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专门美术学校;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将自己毕生创作的主要作品和收藏的珍品古画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国家。此次《再写刘海粟》大展序厅为刘海粟十上黄山的装置艺术。展览分为"走向后印象"、"兴学·欧游"、"开启中国气  相似文献   

8.
张安治在桂林文化城的始终都居住在桂林。他艺术家、艺术教育家、诗人等的多重身份,使得他的期刊撰稿活动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他为期刊所撰写的稿件,一方面见证了桂林出版业的兴盛和繁荣,另一方面也是此时桂林美术理论和美术思潮重要的组成部分。桂林文化城美术出版的状况,艺术思潮和创作的倾向,以及艺术教育的开展,在他的撰稿活动中有着清晰和典型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当《太行铁壁》、《黄河在咆哮》分获中国美术界大奖时,王迎春女士被美术评论界誉为“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  相似文献   

10.
谭进 《文化交流》2010,(1):62-64
笔者初识阿富汗小留学生三龙是在2009年“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我走进义乌市五爱小学的美术教室,一群中外小朋友正在埋头画画。“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来,孩子们欢呼雀跃地自由活动。我注意到其中动得最起劲的是一个英俊帅气的外籍男孩。美术老师张怀清说,他是四年级学生三龙,10岁,2007年随在阿富汗喀布尔市的母亲来到父亲创业的中国浙江省义乌市,2008年9月转来本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