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不仅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我们今天是在一个美的世界里谈美育问题,我们又是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谈学校的美育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有这样一段话:"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这  相似文献   

3.
徐秀杰 《学周刊C版》2014,(9):234-23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铁路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运行的大动脉和大众交通工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铁路的发展,也关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学作为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高级阶段,全面提高质量,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并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使命神圣,责任重大。"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挖掘潜能的主体性教育,通过建设一种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校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过囿于学校建设资金不足、专业规划缺乏等因素,校园内只有崭新的大楼、空旷的操场和少量的绿化,没有景观,没有文化,粗放的校园环境折射出多校同质的现象。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  相似文献   

8.
视窗     
《上海教育》2012,(34):5
要刊视点文化软实力的成长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各位朋友,我们常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今天围绕着"中国文化强国战略"这个题目,我谈几点自己的想法与思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源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提出“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郑文庆 《教书育人》2012,(35):49-5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无疑具有导向作用,对于我校这样一所新创办的县直小学,如何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践行传承创新精神,打造和谐校园文化,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对于国家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将引领我们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中不断务实进取和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抓住难得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创新、依靠科技驱动,焕发文化创造活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推动湖南文化科学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数千年来中国和世界历史表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入新阶段,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在于建设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全方位培育文化人才队伍;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最终实现文明互鉴、民心相通,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大学作为知识的集中地,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力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就要把文化建设作为教  相似文献   

16.
楼巍 《上海教育》2011,(22):38-39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研究部署,为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任务。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关键在于培养,这种培养又必须紧密联系我国所处的开放环境和教育所处的国际化背景。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作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学校文化,是高校在发展历史中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状态,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加强高校学校文化建设是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对于优化高校的文化教育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建设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求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其中,蒙古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民间作品丰富、古籍文献众多,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好蒙古民族历史文献和图书资料,为我区民族文化建设和构筑“精神家园”服务.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把文化提上中国发展的重要日程,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事情,教育要担起大责任。因为文化乃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传承创新文化是大学的应尽之责。一、如何理解中央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意义?我认为,在中国发展的今天,提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使中国没有跟上十八、九世纪科技和工业革命的历史潮流,也在很长的时间里桎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鸦片战争使得国人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让人民享受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美好蓝图。这一目标对于工会而言,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广大职工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扎实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