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张铨 《中国钓鱼》2007,(10):66-68
调目,是在钩坠悬浮状态下漂尾露出水面的目数。钓目,是在挂饵料之后施钓时漂尾露出水面的目数。调目、钓目两相配合,才能够分析判断水下钩饵脑线状态,也才  相似文献   

2.
钓组由线、漂、坠、钩四要素(或元件)组成。双钧挂饵的钓组,即由线、漂、坠、钩、饵五要素组成,简称之为系统。调漂的关键是掌握系统的钓灵极限和钓钝极限。灵敏的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它只能是钓灵极限。有了它,才能鉴别迟钝、区分迟钝的程度。一、钓灵极限在半水调试中,当系统的总重力等于水体的总浮力时,系统处于静平衡状态,这时力的外效应互相抵消,系统对鱼讯的反应最为灵敏。若将系统的这种状态调在漂尾上,则漂显示的目数就是调试条件下系统的钓灵极限。这个极限是谁一存在的。由于饵重具有不确定性,随着饵重的变化,系统…  相似文献   

3.
张铨 《中国钓鱼》2007,(3):67-68
调漂难吗?调漂调什么?调漂方法五花八门,有没有共同之处?在调漂中应用一点浮力知识,一切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调漂要调出两种"目"——调目和钓目。一、调目和钓目有什么不同大多数情况下,调目是在钓鱼之前,钩坠悬浮时漂尾显示的目数;钓目是在挂饵之后,钓鱼之时漂尾  相似文献   

4.
耿胜利 《钓鱼》2009,(20):22-23
“带钩调漂法”也叫空钩调漂法。其方法是钓组在半水中(至少离底)装上两枚空钩调漂。是以整个线组的重量,即线、太空豆、漂座、漂、铅皮座、铅皮、8字环、两枚鱼钩的重量全部被浮漂承载,剩余的目数为调目。在实际运用当中,可以根据鱼情和饵重,适当调整钓目和调目。  相似文献   

5.
一、调四目钓二目量度 台湾钓法漂调四目钓二目,已为众多钓者所熟知。该组合调试时使空钩悬浮、漂外露四目、挂饵后漂降为二目,刚好使饵的重力等于二目的浮力;当饵自然溶散完后,信  相似文献   

6.
话说坠子     
在线、漂、坠、钩、饵五要素中,坠子最不起眼,它的重要性易被忽视。其实,坠子的作用不亚于漂,通晓此道的钓者,视坠如定盘星。定盘星不准,满秤误差,配坠不当,再灵的漂也难发挥作用。从沉坠卧钩,钩坠一体的朝天钩,到现在流行的悬坠底钓,每次技术进步都与坠子密切相关。因此,总结用坠经验,使之升华为理性认识,是很有意义的。????一、坠子的种类?????.按形状区分,坠有圆柱形、球形、枣核形、椭球形、流线形等。????坠子运动时受到水的阻力作用,阻力的大小与坠子的几何形状。有效面积(指坠子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之平面上的投影)…  相似文献   

7.
张铨 《钓鱼》2009,(17):24-25
饵重、钩重与调目、钓目、漂尾粗细、钩饵状态、子线状态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调漂的时候、在钓鱼的时候,如果忽视了钩重和饵重,往往造成调漂或者钓鱼心中无数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野钓中时常见的一种竿线齐长、单钩直漂的钓法,是淡水手竿底钓(传统钓法)的一种,其基本组件一般为直径3毫米长200毫米直漂、直径0.20毫米钓线、钓鲫小钩、脑线长4厘米、铅皮卷线为坠。多数人将其钩坠漂调配为钩坠在水中的重力等于水对浮源的浮力,即钩坠未触底时漂的顶端正好与水面齐平。以粉饵作窝、面食作饵为例:垂钓时钩饵触底时漂顶微露于水平面,鱼儿吸钩抬头时浮漂上送。本人平时也较多使用这种钓法,效果尚可,在浮漂上送时起竿,中鱼率不错。然而,在长期使用中,也时有一些现象(浮漂反应)让人疑惑不解,其中之一就是有时…  相似文献   

9.
任志新 《钓鱼》2005,(17):30-30
设定调目是悬坠钓鱼的第一步,然后再按鱼,情调整钓目,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钓组中的钩饵在水下有一个合适的状态,以方便鱼就饵和产生正确的鱼讯。不管是双饵还是单饵或者是空钩及无钩调漂,钓者正式钓鱼时是把调目与钓目相比较而作出水下的钩饵大致是处于什么状态的判断。当鱼漂有动作而不中鱼时,钓者会调整水线长度即钓目,也有不动插漂座位置而调整铅片大小即调整调目。初学者往往采用前者,功力深厚者却多采用后者,甚至同时更换鱼漂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调漂法为上好双饵后半水调一目。若是漂尾很粗的普通漂,则只露出半目至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目。照上述方法调好漂后,可以从一目钓到五六目,直到两根脑线都弯曲,钩饵完全不承受漂的浮力,甚至坠子都接触水底。当然,这种过于迟钝状态是对蚯蚓做饵而言。  相似文献   

11.
(三)装浮漂浮钓法 浮钓是钓取在水体的上层、中层和中下层栖息的鱼类的方法。 装浮漂浮钓,浮漂有两个作用:一是使饵钩入水后不沉到水底,垂悬于水中,二是显示鱼咬钩的信息。此钓法钩与坠可采用坠上钩或坠下钩的组合方法。 坠上钩的组合方法可用单钩或两至三只钩分别连接至坠子上方钓线上。浮漂用立式浮漂,其浮力要大于饵钩的重量。坠子的重量要  相似文献   

12.
冬钓几注意     
贺军 《中国钓鱼》2000,(1):15-15
冬天鱼的活动量小,摄食轻,吃钩文雅,上钩后的挣扎力也小得多。可以选用软竿、细线(0.6~1号)、小钩。坠用保险丝敲扁卷在线上即可。调漂时采用“垂直归零法”,将带饵的钓组悬浮水中,浮漂尖与水面平,钓时将钩饵向下移动,水面留一目(或一粒)以便观漂。  相似文献   

13.
严实 《钓鱼》2014,(3):20-21
浮标也称浮漂、鱼漂,是钓鱼时用来反应鱼讯,标志钩位、水深、钩况和有饵与无饵的装置。浮标的工作原理与传统钓使用的立漂是不同的。传统钓坠钩沉底,遇走水时立漂是歪的、斜的,判断鱼咬钩的主要依据是抬漂和黑漂,缺点是不能反映钩上有饵与无饵。浮标以二力平衡为出发点,中间鼓起的称标身、其上绘有色格的称标尾或标尖,下为标脚。操作时先要调标,即以合适的调目反应饵重变化;之后挂饵找底确定钓目。  相似文献   

14.
(接上期) 下面再来看看调的目数不同,钓的目数也不同的情况怎样。请看图4。 调五目钓三目: G坠5=G坠4-f F1漂5=F漂4-f F2漂5-3=F漂5 2f=F漂4 f F1漂5-3 N饵5-3=G坠5 2G饵 综合1式,得N饵5-3=2G饵-2f 同理:N饵3-1=2G铒-2f  相似文献   

15.
善新 《钓鱼》2006,(1):28-28
在网上,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用以说明子线长度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见右下图),设单钩悬坠钓组在水中悬浮,钓组为调M钓N目,鱼在水平方向F吸拉饵钩时标尖下沉0.1厘米。求子线在10、20、30厘米长时饵钩的横移距离。  相似文献   

16.
衣善新 《垂钓》2002,2(9):66-67
钓组入水后,漂在空钩时露出水面的目数为调目;当钩上有饵时漂露出水面的目数就是钓目。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调四钓五,可这样的话不就是等于说1加1小于1的式子成立吗?那些能够“调四钓五”、“调四钓六”的调漂方法到底错在哪里?  相似文献   

17.
杨传昕 《钓鱼》2009,(2):49-49
“甩大鞭”的系钩及调漂方法,是获鱼多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在多年的“甩大鞭”垂钓的实践中,总结出如下的系钩及调漂法,钓效很理想,现推荐给钓友们。系钩:钩的大小要根据钓鱼的大小而定。坠下钩的脑线长4厘米左右;坠上钩靠近坠,但不触坠,脑线长4厘米左右。这样在拉动线时,坠下钩拖地,坠上钩靠近地面而不入泥,鱼儿易发现钩饵而吸吞,中鱼率高。  相似文献   

18.
尚立和 《钓鱼》2010,(24):20-21
如1颗饵团重为12调钓目差,下钩饵就会全部参加钓组的平衡:它与上钩饵共有2钩的向下拉力(3目)与调钓目差的承载力(2目)之和(5目),正好平衡了无钩调目点与钓目点之间那段漂尾的承载力(5目)。鱼口含任一颗钩饵向上游动,这颗钩饵就不能参加钓组的平衡,只剩下另一颗钩饵参加平衡,从而导致钓组失衡,钓组就会自然而然地随着鱼口中钩饵的升高而同步升高,以减少漂尖的承载力寻求新的平衡,当升高1钩重与1/2调钓目差之和时,新的平衡形成了,  相似文献   

19.
“包食”钓法是我国南方使用较广的专门钓取草、鲤等较大个体鱼的有效方法。我常用的“包食”钓方法有以下几种。(1)双约双饵:我一般用手只1或2号钩,如有5千克以上大鱼则改用伊势尼城哈钩。双钩的绑法是:先在主线上挂一只约,离钩30-40厘米处贴一条艰米长的药用胶布,在胶布上拴接一条约础厘米长的粗细与主线相同的渔线(线尾应打一小结,以防被拉脱出),在此线上挂上第二只钩,其长度与第一只钩等齐。因中间没转环也无坠子.以饵代坠,两构等齐,可保持渔线的稳定性,以利于凋漂。钓饵可用面饵,以熟着薯、水蜜桃、熟土豆、玉米等天…  相似文献   

20.
张铨 《钓鱼》2004,(23):19-19
一、沉底坠钓组灵敏度低但鱼的吞饵障碍最小 鱼漂等的浮力和坠子等的重力之间建立二力平衡关系时,钓组具有很高的灵敏性。立漂或星漂的悬坠钓组就是处于二力平衡状态。野钓中使用沉底钓组较多,这种钓组重力和浮力不相等,重力远远大于浮力。卧底的坠子的重力与地面支持力相互作用。因此,沉底坠钓组灵敏度显然较低。但是,由于坠卧底,子线弯曲松驰,鱼开始触饵吞饵时不受到坠子阻力也不受到鱼漂上浮力的作用,因此吞饵障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