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傩是多元文化的承载体,研究其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对尊重人类文化多样性,维护人类文化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福建泰宁大源傩舞素有福建"民间舞蹈活化石"之称,大源傩舞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保留农耕文化特质、具有原生性文化意味以及蕴含多元宗教文化色彩。其文化内涵凸显大源傩舞作为地方性民间舞蹈的独特价值与艺术魅力,应更好地进行传承、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万载傩舞也被称之为"跳傩"是一种以祭祀、祈福为载体的古老仪式。经过千年的传承与积累,在不同时代的民间文化中,傩舞表演逐渐成为了人们的文化认同。这种戴着面具的舞蹈表演具有显著愉悦身心、健身以及一定的育人作用。万载傩舞在2006年5月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傩并没有因为现代社会的繁荣发展而发展,反而变成了无人问津的艺术表演。因此,保护并传承万载傩舞这一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必要深入研究其体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傩舞是我国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地方的文化宝藏。它蕴含了古代人类生活信仰,蕴藏着本土文化的艺术品位和人文素养,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承传统文化和肩负地方高校的历史责任论述湛江傩舞教育功能的价值,深入阐述湛江傩舞的教化作用、健身作用、娱乐作用,并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剧目排练三个方面探索湛江傩舞引入高校课堂的实践,真正体现传统文化内化传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傩舞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傩舞被称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一直为文化、艺术界所重视。本文以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傩舞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对傩舞的起源与流变、傩舞的艺术特色、傩舞的文化内涵及傩舞的功能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回顾。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是在其传承的过程之中,不免会因为时间的原因以及社会的发展等更多的原因,导致其文化的传播遭受阻碍。婺源的傩舞作为我国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有着极高的传承价值,但是因为其文化缺乏知名度以及担心对其保护不利,就使得一系列的问题存在不能够将其推广起来,并且其傩音乐也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文化瑰宝而存在。本文针对婺源傩舞的文化生态以及其音乐历史的传承进行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6.
万载傩舞是我国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传统文化,拥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文化形式以及宗教、民俗方面都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万载傩舞其地域进行研究,并对傩舞以及万载傩舞的发展进行浅析,针对万载傩舞与民俗传统体育的关系,对万载傩舞所展现的民俗传统体育文化属性以及其内容剧情中各种体育文化相关体育元素进行深入分析,并研究现代环境当中万载傩舞的传承以及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为强 《职业技术》2015,(4):126-128
文章以湛江市雷州傩舞“走长怅”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和对比分析等方法,揭示现在湛江雷州傩舞“走长怅”的发展现状,提出雷州傩舞“走长怅”需要当地政府的挖掘、保护与传承等对策,使雷州傩舞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更加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8.
乐安傩舞是我国傩舞中的一个珍稀品种,尤其是表现动物神的东湖?滚傩神?,古朴原始,在其它傩舞中比较罕见,它的传承衍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变革中民间艺术的发展取向,是历史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自古代宫廷傩逐渐消逝后,流传到长江流域的傩舞表演形式历经变化,已经发生巨大改变。而这些变迁影响着"荆楚傩舞"的传承与发展。流传在湖北省荆州地区的仙桃市以及洪湖市的传统傩俗"急脚子"是民间传统"荆楚傩舞"的又一典型代表。其存在城隍庙会祭祀礼仪结构,以民间丐傩形式向傩和道以及商业的结合方向发展,将祭祀向迎神等世俗娱乐转化。傩礼会形式体现荆楚民俗体育和文化特色,其中"急脚子"面具独具荆楚民俗文化特色,以"傩盔"独特的形态出现。目前其发展面临自身发展的障碍,急需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旅游宣传等手段将这一传统民俗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0.
傩舞是傩仪中的舞蹈部分,其表演时间一般为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湘西苗族至今仍保留着数量较多的傩舞。傩祭仪式的主要目的是祈求人丁繁衍和祈祷农业丰收。傩舞是苗族祭祀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反映了苗族人民祈福和祝祷的愿望,同时也表现了苗族人民热情善良的品格。本文主要从湘西傩舞文化内涵、湘西傩舞发展现状以及湘西傩舞发展方向等三个方面,讲解湘西苗族傩舞文化的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安徽贵池被命名为"中国傩文化之乡","贵池傩"蕴含着典型的祭祀色彩和宗教色彩,因其产生的地理位置原因,受儒、佛、道三教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具有很高的社会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贵池傩舞不仅有利于推动贵池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而且有利于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域出发,重新认识贵池傩舞的社会文化功能,提出对贵池傩舞的传承和保护有利的措施,使贵池傩舞的艺术精神价值能够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2.
傩舞是湘西侗族在古代祭祀神灵仪式中所产生的一种古老原始的舞蹈,湘西侗族地区至今仍旧保存着数量繁多种类多样的傩舞。傩舞是我国舞蹈研究中有"活化石"之称的舞种,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欣赏意义。本文通过对湘西侗族傩舞的艺术特征与民俗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进而探析傩舞中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13.
陕南原生态傩舞是中国舞蹈的"活化石".在传承发展与演变中,陕南原生态傩舞是多种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混合的产物;是一个在时空上跨时代、跨社会、跨民族、跨地域的庞杂而神秘的融合体.它吸纳了易学、玄学、神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中医学、戏剧学、舞蹈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的内容.其种类有"开口傩"和"闭口傩"两种.陕南傩舞的最大特征,就是把"面具"作为造型艺术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黄南婷 《九江师专学报》2010,(2):124-125,128
傩舞作为傩文化中古典舞蹈与彩绘艺术的结晶,对傩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将傩舞中蕴含的教育内容很好的运用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民族精神的培养和道德境界的提升中来,必将是傩舞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记忆理论视角切入和分析安徽南陵马灯傩舞艺术形态传承的载体和形式。运用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发现,身体是安徽南陵马灯傩舞传承的载体,其中固定的仪式达到了群体的文化认同,身体叙事延续了文化记忆。通过从个人记忆构建到文化记忆传承构建的分析,实现安徽南陵马灯傩舞创新性传承。  相似文献   

16.
“大神尪”傩舞是我国傩文化在闽台遗存的一种独特祭祀仪礼,在文化人类学视阈中,闽台“大神尪”傩仪是联系人与自然的文化表达范式,有其迥异于其他地区傩舞的艺术特点;“大神尪”傩舞形态背后蕴涵着闽台文化区的舞蹈文化特质,具有维系民族文化认同、反映我国傩文化发展的世俗化趋势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傩(nuo,音同挪),即假面跳神,是原始狩猎、图腾崇拜、部落战争和原始宗教祭祀的产物,广泛流传于我国黄河以南的农村。江西的傩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分布在南丰、乐安、萍乡等地的傩舞、傩庙、傩轿、傩面具、傩符、傩服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赣傩文化群,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深厚为世人所瞩目。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的傩舞是江西傩文化中的佼佼者,具有原生态的文化特征,保留了"起傩"、"演傩"、"搜傩"、"圆傩"等古老的仪式。  相似文献   

18.
江西傩舞以其历史久远、形态原始、品类丰富且自成文化体系而饮誉海内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散落在赣鄱大地的各个角落,各地区都有不同风格的充满着勃勃生机的傩舞。高师舞蹈教学肩负着教育传承以及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的重任,江西傩舞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文化传承、保护以及推动高师民间舞蹈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里面包含着诸多的文化艺术,傩舞音乐文化艺术正如这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傩舞音乐文化表现了古代人对神秘力量的一种征服,株潭镇的傩舞音乐文化有着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并且巧妙的把艺术的特点和文化底蕴结合在一起.这不仅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同时为我国民俗艺术的发展又增加了更多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作为萍乡傩事活动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沿门舞迄今已有600余年的发展历史。沿门舞之所以能留存下来并持久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内在的象征意义和对于乡民生活的不可或缺性。沿门舞不仅在深层次上体现了信与行的统一,还折射了民间社会的伦理观念和精神风貌,更难得的是其在乡民生活中功能上的价值附魅,凸显了其在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