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需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认真探索,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灵魂,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需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认真探索,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灵魂,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安徽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数学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G12311)为载体,以一节课题研究公开课为教学案例,简要阐述了数学"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形式;提出了构建具有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及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李银霞 《教师》2010,(11):38-38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首先必须明确两大基本问题:教什么和怎样教好,学什么和如何学好.教什么和学什么解决的是内容定位问题,怎样教好和如何学好解决的是方法选择和艺术追求及目标达成问题,只有两者都做得好,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微问题驱动教学同样必须关注教什么和怎样教好,学什么和如何学好这两个问题.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动力,激活问题意识则是教学的核心.问题意识就是指在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能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追问和考虑的,而要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关键是教师是否具有"目标意识、问题意识、过程意识、评价意识",能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从而达到"有效、实效、高效"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改变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现状,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效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体系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把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一、构建具有数学建模意识的课堂教学的意义 1.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思维活动总是指向解决某个问题的,没有问题就不会有思维活动。加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巧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群体思维激发的有效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真心感悟、自主观察、自觉思维,激发学生发现和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