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易·蒙卦》卦和孔子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我国古代的哲学作,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周易》中的《蒙》卦是教育教学思想集中的一卦,其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关系以及教学所采用的方法等提出了设想。孔子在《蒙》卦的启发下,在长期从事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思想,其中教学原则和为师之道等思想,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因素。《周易》和孔子的教育思想,成为儒家教育思想的滥觞。  相似文献   

2.
《周易》以《说卦传》为理论纲领,《说卦传》的思想理路是使《周易》“经传统一”的逻辑始点。《说卦传》承诺了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其以“中和贯通”的思想理路和“说卦和中”的理论架构,使《周易》的历史与逻辑、形式与内客、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实现了理论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蒙》卦出自《周易》六十四卦中第四卦,该卦象在中国教育文化中有很深的底蕴,集中反应了我国古代思想教育的精髓.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颇为迅速,不论是生源质量还是数量都均有大幅度提升,但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尝试引用《蒙》卦中的理念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浅析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周易》是中国系统家庭教育思想的肇端,蕴涵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专设《家人》卦谈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5.
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民族原创文化的深刻影响.本文通过对《周易》教育思想,尤其是《蒙》卦教育思想的简要分析,发现作为中国思想史源头的《周易》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并对后世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是中国教育思想的滥觞,有待我们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6.
三才思想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源于古人对宇宙的看法,是上古先民把自己的观察作为视角,对天、地、人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且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来寻找并确定人类自己与天地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思想模式。《周易》既是五经之首,也是最早提出三才思想的著作。其中的《乾》卦既是《周易》的开篇之卦,也是《周易》这本书中比较重要的一卦。通过对《乾》卦中三才思想的简要分析可以找寻最古老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的本事一直无人揭示,它其实是由《周易.井卦》生发而来,并吸收了魏王弼注与唐孔颖达疏的思想。正确解读这首诗歌必须把它与《周易·井卦》、王弼注及孔颖达疏结合起来。从《周易·井卦》来看,《井底引银瓶》表面是对封建家长的控诉,但实际上主要是对遇人不淑的怨恨。《井底引银瓶》似乎寄托了白居易母亲陈氏不幸的婚姻。《周易.井卦》还可能影响了《金瓶梅》的命名方式。  相似文献   

8.
《周易》具有丰富的教育思想 ,特别是育德思想独具特色 ,重视人的德性培养。《周易》六十四卦中有三分之一是讲育德的。不仅在经文中明确提出“恒其德”(《恒·六五》)“谦廉君子”(《谦·初六》) ,“以杞包瓜 ;含章 ,有陨自天”(《·九五》)等重要观点 ,特别是在《易传》中提出了较系统的德育体系 ,包括道德目标、道德修养体系、道德修养的途径等。  一、《周易》重视人的道德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 ,“道德”一词首先出现在《周易》中。《周易·说卦》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发挥于刚柔而生爻 ,和顺于道德 ,而理于义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相似文献   

9.
两种《周易》本,一指传世的王(弼)本,此种《周易》本与《左传》、《国语》、所载的《周易》本大体略同,简称为王本《周易》;另一种《周易》本,指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两种《周易》本从总体来说,虽然是同大于异,但其相异之处对深入钻研《周易》、进一步理解《周易》是很有益处的,故本文拟就两种《周易》本的卦名与卦序进行比较,以求对群经之首的《易经》及其相关学说有进一步的认识。就卦名而言,两种《周易》本共有34个卦名不同,具体比较如下卦名的不同,对进一步认识《周易》有什么作用呢?其作…  相似文献   

10.
在对八卦掌流源正名分辨之争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地方民俗体育项目八卦掌与《周易》哲学之间的文化流变关系,再从卦象、卦图、卦数和卦理四个维度阐述了八卦掌与《周易》哲学易理的融合关系。研究认为,八卦掌由董海川所创具有时间上和文献逻辑推理上的考察依据;八卦掌阴阳鱼、八卦掌技变、八卦掌取象、八卦掌修身与《周易》哲学思想中的阴阳论、易变论、卦画论、道德论存在“底层”与“借用”的文化关系;八卦掌对《周易》哲学融摄表现在“卦象、卦图、卦数、卦理”论域。八卦掌的肢体运动特征、“站、转、换、打”功法、四正四隅、门派武德之风与《周易》“卦象、卦图、卦数、卦理”易理的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民俗体育特质的武学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1.
选取《系辞》中四个关于《周易》本体论表述的语篇和四个关于《周易》认识论表述的语篇进行分析,明显可以感受《易传》包含思想流派的糅杂和多样;进而从五个方面:《说卦传》、《系辞下·第二章》和《易传》中有关阴阳说的内容,乾坤卦经文、彖传、象传与《文言传》,《彖传》与《象传》,《系辞传》,和《序卦传》与《杂卦传》,对整个《易传》进行思想流派语篇分析式的扫描,从而显示其历史文化的演变和传承,一定程度上真实地折射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流派纷呈的状态;再以西周初期的思想文化、春秋后期的思想文化以及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为背景,总体看待《易传》的思想流派,可以明显看出孔子的思想、道家各派的思想和西周初期的《周易》思想依次形成了孔携道、易及其他的《易传》思想流派基本格局。具体而言,以西周初期统治思想文化为基础的《周易》,经孔子引道入易研究方法的开拓和划时代的理性思维研究,揭开了蒙在《周易》上的已经淡薄的占筮思维面纱,经战国时期多派道家和其他不同思想流派的共同研究,至战国末年或西汉早年今本《易传》定型,使得《周易》的经、传结合真正成为具有我国古代深厚文化传统的理性哲学著作。认识这一点,对于如何评价孔子的思想和历史地位以及重新梳理中国古代哲学史、易学史和儒学史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易》中谈论困难的卦有这么四个典型:屯卦、坎卦、蹇卦、因卦.而这四卦给我们展现出的智慧也是有所不同的.《屯》卦的守持正固,《坎》卦的节约自守,《蹇》卦的反身自躬,《困》卦的致命遂志.都可以看出《周易》中面对困难的智慧,是非常有意义的,到现代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伟大活力.  相似文献   

13.
试论《墨子》和《周易》的节俭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和《周易》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献典籍,包含有十分丰厚的思想内容。《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周易》蕴涵了丰富的节俭思想,如有“俭德辟难”的训导,还专设了一个《节》卦,很重视节俭。《周易.节》是墨家节俭、节用、节财思想的最早源头,这一点,无论从卦辞,还是爻辞上都可得到说明。中国古代节俭思想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墨子》和《周易》中找到蛛丝马迹,尤其是尚节、尚用、兴利等,在《墨子》、《周易》中皆可见其端绪。  相似文献   

14.
《周易》借阴阳这对概念来表达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规律。王船山的“观卦之义”在于托迹《周易》诸卦的盈虚消长之象,阐述自己救亡图存的民族思想和以退求进的隐逸思想。在其扑朔迷离的爻辞诠释中,既闪灼着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也潜藏着强烈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  相似文献   

15.
《周易》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多处涉及教育思想,其中学校教育思想以《蒙》卦叙述最为详细,对教育的作用、教育中师生的地位和关系、教师的要求以及教育环境的营造都有很精辟的论述,虽然言辞比较简单,但是却符合教育规律,对今天的教育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玉华 《华章》2007,(10):111-112
周易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一部文化典籍,被称为群经之首.在周易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蒙卦是专门谈教育的卦,阐明了教育的地位、目的、原则和方法,对当代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易·说卦》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说卦》的意义、《说卦》在《易传》中的位置、《说卦》形成之时代及其作者等方面 ,肯定《说卦》之成约于《周易古经》六十四卦同时 ,其作者应为西周至春秋之筮官 ,孔子整理《周易》可能包括《说卦》在内。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在诗文中频繁引用《周易》内容。笔者从援引《周易》书名或卦名以表现不同意蕴、援引《周易》内容以表达自我思想、融化《周易》语词以自铸美意伟词三个方面进行考辨来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的显著的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以期能对更深入地理解柳宗元诗文并将柳宗元研究进一步推向前进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符合《周易》的原义,在用二进制数表示《周易》八卦图时,应该以三爻卦的最上一爻作为个位数,而对六十四卦图中的六爻卦则应该用八进制数来表示。  相似文献   

20.
在《易》类书籍标点中,六十四卦卦名是否应加书名号,各书观点不一,莫衷一是。现行《周易》由《经》和《传》两部分构成,《经》指《上经》和《下经》,《传》指《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篇。《上下经》为六十四卦总名,可加书名号;六十四卦为经文之正文,可不加书名号。其实六十四卦卦名作为专名更早于篇名,专名之义更广于篇名之义。若加上书名号,则六十四卦违离卦名取义于卦象之原理,于《易》源于象之旨远矣。在通行《周易》各本中,六十四卦卦名多在目录中出现。这种做法只是为了方便读者检索,并不等同于篇名。六十四卦卦名勿须加书名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