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的表现技巧及题材莫泊桑在小说创作上,从他老师福楼拜那里学到了客观的、没有个性的写作手法,并且在创作实践中获得巨大的成功,大大地超过了他的老师,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莫泊桑和福楼拜在小说的表现技巧上并不尽相同。福楼拜从他生活的文学环境中,接受了强烈的浪漫主义影响,同时在他本身的气质中,也蕴蓄着许多浪漫主义的东西。相反,莫泊桑所生活的文学环境则充满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而他本人也是一个冷静的、彻底的现实主义者。莫泊桑在《福楼拜论》中说:“福楼拜在作品中,不用冗长的议论来说明人物的心理活动,而是只用人物的行动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其实也是莫泊桑本人的创作态度。他在《皮埃尔和若望》  相似文献   

2.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一生写了近30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形象地揭露了资产阶级虚伪、自私的反动本质。 莫泊桑13岁那年考入里昂中学,他的老师布耶是当时著名的巴那斯派诗人。布耶发现莫泊桑有才能,就把他介绍给福楼拜。 福楼拜是世界闻名的作家,当时在法国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看了  相似文献   

3.
1850年8月,莫泊桑出生在法国鲁昂阿尔克河畔的托图维尔小镇。他的祖上曾是法国显赫的贵族,到了他祖父这一代,家境开始中落。他的父亲没有固定职业,而且与妻子感情不和,并最终离了婚。莫泊桑的母亲有很高的文学鉴赏力。很早就教莫泊桑拉丁文和英文,还娓娓动听地给他讲述古罗马、古希腊的神话,以及莎士比亚的戏剧片断。小莫泊桑四岁时,母子俩迁居伊莫维尔堡。这里靠近大海,附近住着许多农民,他常和乡村孩子在果园里嬉戏打闹,在平原上观狩猎或在海上戏水垂钓。孩提时代的莫泊桑虽然对复杂生活还不能完全理解,却充满了鲜明的爱…  相似文献   

4.
保尔·布耳热叙述过一个关于莫泊桑的故事。莫泊桑终身没有结婚,这件事恐怕是莫泊桑一生中唯一的一个与女人有关的故事了。有一个年轻而且美丽的女工,爱读莫泊桑的小说,生平只见过莫泊桑一面,但却以整个心爱上了他。于是一种愿意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他,关怀他,做他的朋友、妻子和仆人的疯狂想法开始日夜苦恼着她。她当时很穷,衣着也很寒酸。她尽量节约开支,一个生丁一个生丁地把少得可怜的一点工资储蓄起来。这样整整积了一年,好容易给自己做了一身新衣服。她又给自己买了新鞋和新手套。一切准备齐全,便决定去看莫泊桑了。一天早晨,她起来很早,怀着兴奋而又不安的心情出了门。莫泊桑那时住在郊外的一所别墅  相似文献   

5.
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莫泊桑,在短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完成了300多篇短篇小说,曾被世人冠以“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却在43岁时就撒手人寰,不禁令人扼腕叹息。是什么疾病使这位天才英年早逝?是梅毒,麻痹性神经梅毒。他为什么会落入这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疾病魔爪,看看他的人生轨迹你就会解开其中之谜了。莫泊桑出生在法国北部卢昂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对家庭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喜欢在外面拈花惹草,这在莫泊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莫泊桑十二、三岁时,常和一些小伙伴到海边游玩:钓鱼、探险、晒鱼网…  相似文献   

6.
1892年1月2日凌晨l时3刻左右,莫泊桑的房间里发出阵阵吼叫声。吼叫声通过半掩半开的门惊醒了睡在隔壁房间的仆人弗朗索瓦,他立即冲向莫泊桑的房间。与他一起冲进的还有莫泊桑的“漂亮朋友2号”游艇的水手雷蒙,弗朗索瓦早巳给他打过招呼:莫泊桑病重,神志已不正常,要随时注意主人。他俩看见莫泊桑时惊住了:穿着睡衣的莫泊桑从颈到胸全是鲜血,他眼光凝滞,痴呆地站在床边,  相似文献   

7.
莫泊桑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拜访老作家福楼拜。莫泊桑当时已初露头角,显示出惊人的才华。他向福楼拜敬礼问候。福楼拜热情地望着莫泊桑。莫泊桑说: “我想了几个故事,讲给您听——”“好的。”福楼拜点头说。当莫泊桑讲充了他认为十分生动的故事以后,等待着福楼拜发表意见。福楼拜想了想,摇了摇头,然后建议说:  相似文献   

8.
1892年1月2日凌晨1时3刻左右,莫泊桑的房间里发出阵阵吼叫声.吼叫声通过半掩半开的门惊醒了睡在隔壁房间的仆人弗朗索瓦,他立即冲向莫泊桑的房间.与他一起冲进的还有莫泊桑的"漂亮朋友2号"游艇的水手雷蒙,弗朗索瓦早巳给他打过招呼:莫泊桑病重,神志已不正常,要随时注意主人.他俩看见莫泊桑时惊住了:穿着睡衣的莫泊桑从颈到胸全是鲜血,他眼光凝滞,痴呆地站在床边,喃喃地说道:"弗朗索瓦,您看我干什么啦……我伤了脖子……我真疯了."  相似文献   

9.
莫泊桑是一位颇受中国读者喜爱的法国作家。他的作品,对世态、人性,有广泛而深切的描摹;在写作手法上,他对人物刻画细致精微,情节安排合于现实,结尾处却又常常出人意料。对于看惯中国旧式小说的读者,实在有着让人耳目一新的特别魅力。莫泊桑的作品,不仅一般读者喜欢,一些深有学养的文化人也十分钟情,譬如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者胡适。  相似文献   

10.
英子 《世界文化》2012,(12):56+61
传说,法国大作家莫泊桑经常在埃菲尔铁塔上用午餐,朋友以为他喜欢那里的菜肴,他说,不是,因为只有在铁塔上,你才看不见它。其实这不是传说,事实的确如此。据载,埃菲尔铁塔建成后不久,曾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法国作曲家夏尔·古诺、作家莫泊桑以及政治家乔治·克列孟梭等人联合请愿签名,强烈反对这座"怪物"的存在,说它是"俗不可耐的、可憎的阴影,乱七八糟的高塔"。但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人们对它由开始的厌恶、怀疑,到最后的接受、喜欢,  相似文献   

11.
少年时代的环境影响居伊·德·莫泊桑于1850年8月5日出生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省。关于他的确切出生地说法不一,据户口簿记载,他出生在迪耶普港附近的米·罗梅尼尔堡。他的父母虽然是经过恋爱结婚的,但后来感情破裂。母亲洛尔带着两个儿子(莫泊桑和弟弟埃尔韦)隐居在爱特尔塔的别墅。莫泊桑少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这个离海不远的地方度过的。在生长着茂盛的菩提树和无花果的庭院内,飘溢着红白两色野蔷薇的馨香,具有乡村风格的白色阳台上,有茉莉花和金银花攀援着。宽敞的房间里,陈设着古雅的家具和名贵的卢昂瓷器。在莫泊桑的身边,有深切地爱护和关怀他的母亲,以及同他一起在海边嬉耍的渔民和农夫的孩子们。他的长篇小说《一生》和以诺曼底为背景的许多短篇杰作,都同他少  相似文献   

12.
莫泊桑刚露头角的时候,有一次去拜访福楼拜,给他讲了几个故事。福楼拜听后,不主张他写这些故事,而希望他作这样的锻炼:骑马出去跑一圈,一两个钟头之后回来把自己所看  相似文献   

13.
本·琼森身材高大,头发卷曲,生活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那时候,英国正在日益繁荣富强,英国人又焕发着好几个世纪以来所未有的活力。人们想象丰富,志向远大。繁荣的结果之一便是出现了英国历史上诗歌和戏剧创作的全盛时期。这时期中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之一便是盛气凌人的本·琼森。本·琼森在少年时代可能就曾考虑过,他尽管是一个泥瓦匠的继子,是否也能在这英国鼎盛时期一举成名。他住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附近,由于得到那著名的校长威廉·坎姆登的关怀,他进入了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学校。虽然他十来岁时就停止了学业,  相似文献   

14.
金斯利·艾米斯(KingsleyAmis,1922—)是英国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兼教师。1954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幸运儿吉姆》使他一举成名。这部书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富于喜剧性的反英雄的典型,他的名字在英国家  相似文献   

15.
英子 《世界文化》2012,(12):56-56,F0003
传说,法国大作家莫泊桑经常在埃菲尔铁塔上用午餐,朋友以为他喜欢那里的菜肴,他说,不是,因为只有在铁塔上,你才看不见它。  相似文献   

16.
卓尔不群的瓦西里耶夫赵秋长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是一位以描写卫国战争题材而著称的俄罗斯作家。1969年他写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因而一举成名。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又连续发表了《未入名单》、《遭遇战》、《虚实往事》、《他们可能同我一起去侦察》、...  相似文献   

17.
莫泊桑初学写作时拜福楼拜为师,十分虔诚地将自己的作品送给福楼拜,请这位前辈作家指教。福楼拜很快读完了这些作品,他读得很认真。之后,对莫泊桑说: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才气。在你带给我的作品里面,可以看出你有某些聪明。但是,青年人,你永远不要忘记,照布封的说法,才气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你努力写吧!”  相似文献   

18.
<正>《遗产》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1850—1893)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中篇小说中,莫泊桑用一种含而不露、谑而不虐的艺术方式,讲述了一家人为了得到遗产而不惜违背伦理道德、抛弃爱情和亲情的故事,借此揭露了小公务员阶层虚伪、猥琐的精神面貌,以及金钱对爱情和家庭生活的腐蚀,呈现了19世纪法国中下阶层人民的生活百态。  相似文献   

19.
戴维·赫拍特·劳伦斯1908年从英国诺丁汉大学毕业在戴维森中学教书才3年多就辞去了教职,他想到德国的大学去谋一个教职。他一下就想到了他的母校诺丁汉大学的老师威克利,这位语言学教授曾在德国的波恩大学、弗莱堡大学学习和教书。1912年3月底的一个早晨,威克利告诉夫人弗丽达:他以前的一个学生劳伦斯要来找他帮忙到德国的大学教书,他要请这个学生吃午饭。他说他中午前赶回来。劳伦斯忐忑不安地来到老师家。威克利一直是他敬佩的人。他曾对有过婚约的女友杰西提到过威克利:“他是我喜欢的教授,他是一位真正的绅士,他是那么高雅。他倚着椅子…  相似文献   

20.
來新夏 《中国文化》2012,(1):2-F0002
<正>入大学前,讲过一些书,但总理不清头绪。初入辅仁大学历史系后,仍茫茫然。那时允许跨系选课,同舍一位高年级学兄建议我选中文系的"目录学,说是曾得益不浅。我接受建议选了这门课。授课老师余嘉锡是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著名目录学家。他指定以《书目答问补正》为教材,分两年讲四部。他上课时,手不持片纸,依《书目答问补正》编次,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其学问之渊深,令人惊叹,而我却不知其所以然。后见余老师在他的著作中曾自称:"余之略知学问门径,实受《提要》之赐也",始稍有领悟。他的学问从读《四库提要》这部目录学著作入手,并把这部书作为自己终生的研究对象,留给后人《四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