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学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可为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保障,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一线组织,应努力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管理,从而为高校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党组织对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并提出加强党建、推进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众创空间",作为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鼓励全民创新创业,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金德发展。高等学校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和人才平台,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升级改造大学生科技园和创业园,形成立体式的"众创空间";加强创新创业的辅导队伍建设;联动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展创新创业联盟;建成互联网+的科技型孵化器;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业态。  相似文献   

3.
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与教育的竞争,创新人才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要素。基于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和高校人才培育现状,从创新学术、商业管理、大国工匠和商业创业四个维度合理编制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创新人才指数。结果显示:(1)中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与学校综合发展水平具有较高一致性。(2)中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态势。(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之间存在强关联性,区域经济是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条件,而高校创新人才也会积极“反哺”区域发展,形成正向循环。为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系统部署,高校应从人才自主培养、校企联合培育、教育资源整合三个方面着手,不断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4.
综合改革是推进高校协同创新的重要保障,协同创新是深化高校综合改革的有效途径。要全力推进高校协同创新,应当坚持学术立校战略,优化学科结构,创新团队建设和基地建设,集聚内生力量,夯实协同创新基础;坚持开放活校战略,联袂高等学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与国际组织,拓宽协同创新空间;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引进与培育并重,增强协同创新力量;坚持文化兴校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形成支持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5.
确立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建设中的优先地位,加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中青年学术人才的成长是自身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外部环境最终是通过内在因素发挥作用的,但它是人才成长所需的必备的条件,特别是在当前高等学校师资人才普遍相  相似文献   

6.
协同是对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以高校为中心,配合政府、企业、其他行业等第三方机构的协同创新创业平台有利于发挥各方的专长和特色,为高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支持,最终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得以实现。分析了河南高校协同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高校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优势作用,以及推动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中心良好运行的创新途径,以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其创新素质,推动高校创新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现代高等学校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又是知识创新的源头。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产生出优秀人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产生出创新成果。高校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互动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英才教育转为大众教育等新形势的出现,如何发挥高校科技优势、创造环境、促进人才成长,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本文通过对高校科技对人才培养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高校科技工作对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中 ,高等学校不仅是知识创新系统和知识传播系统的主力军 ,还将成为技术创新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的生力军。《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 ,强调高等学校要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 ,并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青年学术攻坚人才 ,使高等学校知识和技术创新基地尽快取得创新成果。鉴于研究生教育是以国际学术发展前沿知识为教学内容 ,以科学研究为培养手段 ,以知识创新为学习目的的高层次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活动 ,高等学校“高…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地方高校外向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契机,本文在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外向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制定人才培养战略、构建课程体系、创新联合培养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地方高校培养外向型创新创业人才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是否有一批杰出人才以及人才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为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加强了管理创新:从保护人才个性、激励创新精神、加强复合性人才培养以及科技人员人文家质的强化等方面努力培养创新性高素质人才;从改革人才业绩评价模式,为杰出人才搭建创业平台、展示学术成就方面强化激励机制;从促进人才协作、建立和谐的人才组织结构等方面力求进一步发挥个人及团队的作用。通过上述努力,使河北医科大学凝聚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队伍,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创业教育为契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群体素质和能力、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调解就业压力的需要。以创业教育为契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从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改革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加强对质量的监控;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健全支持体系等六个方面加强培养。  相似文献   

12.
王沛芳     
正王沛芳,河海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首席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  相似文献   

13.
高校PBL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成功经验,着力从人才培养现状、理论支撑与应用平台的搭建、模式的内涵及特点、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出发,尝试提出一种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PBL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学校教有目的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厘清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有助于加强我国创新创业管理的案例储备与支援体系。本文采用访谈法来对G大学该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学术地位的维护与助推学生成长成才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将文化资本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双重动机,而高校学工部门所提供的经费、场地与信息成为其文化资本在创新创业教育场域再生产的重要机制。从实践来看,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文化资本成为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关键因素;然而,当前高校绩效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与低下的科技管理效能,抑制了高层次人才运用文化资本的能动性及其在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转化速率。据此,未来高校应当建构以过程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并通过改进科技管理效能来进一步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助推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角色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学科交叉的角度,分析当前农业高校科技创新基地设置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进一步加强农业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即,建设学科交叉创新大平台;强强联合,推动跨学科合作研究和集成创新;加强对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的支持力度;强化顶层设计;营造氛围,建设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一、"十二五"以来高校科技工作回顾 2011年以来,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总体部署,结合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的同步实施,在教育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根据"加强战略性思考、系统性部署和创造性操作"的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宏观设计和政策引导,重点推进了六项工作. 第一、编制发布了《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高校科技工作的核心是推进两个结合,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是由关注数量的扩张转向关注内涵和质量的提高;必须特别强调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是高校科技工作的本质要求,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是高校科技工作的主攻方向,体制机制改革是提高高校科研质量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一、高校实验室的工作创新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今天,科技革命突 飞猛进,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等 相互渗透,科技发展迫切需要现代化的研究 手段,人才的培养更需要现代化的实习与实 验条件。作为培养人才重要基地的高等学校 必须推进高等学校实验室创新工作,进一步 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高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是我国知识创新体系的主力军,选拔并培养高素质、具有强大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对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创新人才评价属于学术评价的研究范畴,一直是学术界和管理部门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建立科学、公正、合理的高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对于大胆培养、合理使用人才,以及科学引领、推动创新十分重要。以河南省高校优秀科技青年人才为本源,在高层次创新人才选拔过程中,对人才的评价机制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期望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学术指标评价方法,通过对人才创新价值和内涵的科学公正评价,推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1"十二五"以来高校科技工作简要回顾"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教育厅以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等教育质量为目标,按照"统筹科技资源,提升创新水平,增强服务能力,支撑区域发展"的方针,坚持"服务、沟通、引领"的理念,认真实施"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工程",加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发挥高校科技优势,主动服务我省  相似文献   

20.
徐宝慧 《西藏科技》2012,(11):26-29
文章从高等学校肩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功能出发,分析了西藏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意义、建设现状,并就加强西藏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建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