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冉茂盛  同小歌 《科研管理》2020,41(10):89-97
本文基于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金融错配现象为现实依据,利用2003-2015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在测算金融错配指数和外部融资依赖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方法,从政治关联的视角对上述命题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金融错配显著抑制企业的创新产出,特别是对含金量比较高的发明专利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会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通过进一步探讨民营企业政治关联活动的调节机制发现,政治关联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影响企业外部融资约束进而影响金融错配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建立良好的政企关系,能够有效缓解企业创新活动的融资约束,对提升企业的创新产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技术产业集聚是开辟区域发展新赛道、加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此,厘清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规律、明晰如何有效释放其创新外溢效能,对实现各地区联动发展和推动城市群一体化进程至关重要。基于2010—2019年我国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空间溢出视角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规律及特征,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探索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创新空间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从都市圈与城市发展阶段这两个空间与时间维度探讨空间溢出效应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直接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倒U形特征;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对邻近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产生倒U形非线性空间溢出效应,进而影响邻近城市创新产出;空间异质性上,上海大都市圈中各城市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形创新空间溢出,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中各城市之间的这种倒U形创新空间溢出效应依次减弱;时间异质性上,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从工业化发展阶段到城市化发展阶段,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正向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凸显。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而突破城市发展瓶颈,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需求约束下的产业创新动态系统进化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创新是连接国家创新和企业创新的桥梁,具有重要意义。在需求约束下,创新策略的收益会随着采用者数目的增加而减少。基于复制动态机制建立了产业创新复制动态系统的进化博弈模型,研究了在需求约束下产业创新复制动态系统的进化稳定性质。模型结论显示,产业中首家企业采用创新策略的得益是产业创新成功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众多企业试图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但仅有极少数企业成功实现了商业模式创新,大部分企业不同程度地遭受着商业模式创新失败。商业模式创新失败这一情境所蕴含的价值尚未获得足够重视,其对企业后续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鲜有研究涉足。因此,基于扎根方法,通过多案例研究挖掘商业模式创新失败对后续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商业模式创新失败对后续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机制模型,并进行了机理分析。研究发现:从创新者个人层面看,商业模式创新失败会促使创新者对先前商业模式创新活动进行反思,进而影响知识获取和后续商业模式创新目标的设定;从创新团队层面看,商业模式创新失败影响了创新者再次商业模式创新的意愿,这一意愿受到团队包容的影响,会推动后续商业模式创新。本文从商业模式创新失败的角度拓展并深化了商业模式创新相关理论,为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发展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5.
数字技术与开放式创新间的融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尚需理论探索。本文基于战略融合的观点提出了数字化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并基于知识管理视角建立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旨在探讨数字化开放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知识场活性的中介作用和产业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基于207家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Process宏程序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开放式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场活性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且影响机制会受到产业环境动态性的调节,即产业环境动态性增强了知识场活性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促进数字化和开放式创新理论的融合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突击创新是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临时加大创新投入,从而取得创新成果的行为,是持续创新的重要补充,而相关领域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本文在界定突击创新概念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突击创新的形成机制以及对创新成果的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模型、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并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突击创新的出现是一种必然,对科技成果具有明显的作用机制;突击创新对创新成果绩效显著;创新成果较好的企业突击创新绩效最佳;随着突击创新水平的提高其绩效有所降低;应注意持续创新与突击创新的协调。本文开创了突击创新的研究领域,丰富了持续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7.
创新型城市与产业创新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概述国内部分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情况和国内部分学者研究创新型城市的观点,描述出基于产业创新要素的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并在介绍产业创新系统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研究了创新型城市和产业创新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即产业创新系统这一创新管理工具是如何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  相似文献   

8.
一项正在进行中的咨询活动会面临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它会给咨询活动的成功带来负面影响。只要掌握风险发生的因果关系。掌握咨询活动风险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咨询活动的风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建立一套咨询企业风险约束机制是确保咨询活动成功的前提与保障。本文从研究风险机制产生出发。阐述了咨询风险的类别和特点,分析了影响咨询风险的因素,论述了咨询企业风险约束机制的核心内容,提出了建立咨询企业风险约束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彭山桂  孙昊  郭正宁  王健 《资源科学》2022,44(5):871-885
产业转型升级是现代经济增长中区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核心变量,政府的土地资源配置决策会引起产业结构与业态的演化,对产业转型升级产生重要影响。考察土地资源空间错配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并刻画其具体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本文在系统地测度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水平的基础上,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从影响结果、影响机制2个维度,考察土地资源空间错配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方式及其中间机制。研究发现:①土地资源空间错配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影响程度上,对土地供给相对短缺城市的影响大于土地供给相对过剩城市。结构层面上,在土地供给相对过剩的城市内,工业用地过剩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在土地供给相对短缺的城市内,商住用地、工业用地短缺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②对于土地供给相对过剩的城市,土地资源空间错配主要通过低端产业存活强化、制度环境破坏的中间机制,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产生负面影响。③对于土地供给相对短缺的城市,土地资源空间错配主要通过实体行业投融资挤出、居民需求与创新抑制的中间机制,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产生负面影响。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扎实稳步地推进土地资源空间错配的纠偏,是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措施与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人才引进政策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效应、识别政策的作用机制、丰富现有研究,基于2010—2019年我国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人才引进政策的效果。研究发现:(1)城市人才引进政策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提升作用显著,且这种政策效应自政策颁布的第二年起愈发显著;(2)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城市规模间,城市人才引进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效应存在差异;(3)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研发投入水平是人才引进政策促进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实体企业利润持续收窄,实体企业纷纷转向投资房地产。本文发现:地方政府经济考核压力以及财政需求,是驱动实体企业进行房地产投资的重要因素。此外,宽松的货币供给,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偏好,为从事地产投资的实体企业提供了充足的金融资源,进一步推动了实体企业强化房地产投资的强度。从实体企业房地产投资影响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来看,本文发现:房地产投资活动具有明显的”挤占效应“,而无法对企业的资源起到”挤入“的功效。本文基于“驱动—传导”机制,对“实体企业房地产投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了全面的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2.
杨赞  杨鸿杰 《科研管理》2022,43(1):153-160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是距离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为显著。随着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许多非房地产企业参与房地产投资,这可能会对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造成影响。本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研究发现,房价的快速上涨吸引工业企业参与房地产市场投资,该投资行为在短期和长期中对企业的R&D投入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对于企业经营效率则无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从企业研发和创新的角度理解房地产市场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角色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镇化与房价变动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松  王钊 《科研管理》2014,35(11):163-170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展开城镇化与房地产价格变动的空间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以非农就业人口衡量的城镇化对房地产价格变动影响显著为负。邻近省份的城镇化会带动区域房地产价格上涨,但受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约束,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从其他变量看,房价预期、外商直接投资、土地供应、货币政策、基础设施条件、城镇居民收入、贸易开放等变量对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不同。文章最后基于实证结论,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显君  熊昱  冯堃 《科研管理》2020,41(10):1-10
缺乏核心技术,一直是我国产业创新和国际竞争的“软肋”和“瓶颈”。 主流创新理论和技术追赶理论专门研究产业核心技术演化机理的文献十分匮乏,国内创新研究领域对我国产业核心技术突破还缺乏系统总结和高质量研究文献。中国高铁从无到有,是后发国家产业赶超发达国家的典范。与汽车等制造业大而不强不同,中国高铁产业不仅里程数绝对领先世界,而且在诸多核心技术领域也实现了突破或赶超。但目前学术界对我国高铁产业核心技术演化、突破路径及机制的系统研究还十分匮乏。本文通过我国高铁三个企业的三项核心技术突破过程的纵向案例实证分析,发现中国高铁核心技术经历了从功能性核心技术到性能性核心技术再到可靠性核心技术的演化路径;在核心技术突破过程中,逆向学习和正向学习都发挥重要作用,不同核心技术突破阶段匹配不同学习模式。本研究揭示中国高铁产业核心技术演化路径与机制,充实了技术演化的微观机理研究,深化了中国情境下的技术追赶研究,丰富了后发国家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同时,本研究对于我国企业及政府认识产业核心技术演化规律、优化核心技术对策与机制、以及突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核心技术封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显君  熊昱  冯堃 《科研管理》2021,41(10):1-10
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日益突出,评估关键核心技术国际竞争态势,对于把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点至关重要。基于对关键核心技术与高质量核心专利关系的梳理,本文以专利表征技术,从专利技术性、专利经济性和专利法律性三个维度识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性地引入t-SNE算法绘制关键核心技术原创国竞争态势图谱,并通过构建技术差距指数定量评估关键核心技术竞争态势。集成电路领域的实证研究表明本文构建的关键核心技术竞争态势评估方法有助于明晰国内外竞争态势及薄弱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6.
集聚外部性、异质性技术和区域创新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沈能 《科研管理》2020,41(8):49-59
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确立综合竞争力、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以产业集聚为研究视角,首先以2009-2013年30个省(市)的创新活动为研究样本,使用超效率共同边界函数测算了我国各省(市)的创新效率,然后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重点考察了三种集聚外部性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集聚外部性是影响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但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集聚外部性对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显现出差异化特征,其中东部地区同时受益于马歇尔外部性、雅各布外部性和波特外部性,但中西部地区仅从马歇尔外部性和波特外部性中获益。(2)以往研究中被忽略的空间外溢效应对于创新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各组群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更为相似,所以,组群内部的省(市)呈现出明显的“俱乐部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3-2017年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验证了中国制造业双向FDI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并对双向FDI互动发展的程度进行测度;其次,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双向FDI互动发展对中国制造业的创新驱动效应;最后,实证分析了创新驱动效应在劳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之间的行业异质性。实证研究发现:首先,中国制造业的27个细分行业的IFDI与OFDI具有显著的互动发展关系,且其互动发展程度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技术密集型行业双向FDI耦合协调度最高;其次,中国制造业双向FDI互动发展程度对各行业创新能力都有着显著正向的促进作用,即中国制造业双向FDI互动发展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创新驱动效应;而且这种创新驱动效应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技术密集型行业双向FDI互动发展的创新驱动效应最大;此外,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受政府支持、科研人才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开放程度及外贸竞争力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也存在一定的行业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陈会广  刘忠原  张耀宇 《资源科学》2012,34(10):1871-1880
2010年以来,在国家严厉的、密集的调控政策下,各大城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绩效表现出差异性,但也显示地方反弹的压力。因而,如何做到调控精准化、差别化和决策科学化需要房地产重点监控区域划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本文以房价与地价波动及其关系的表现形式为依据,提出工作假说——房价地价关系与全国基本一致的城市,其房价波动偏离全国房价波动均值的程度也较小,以此作为划分重点监控区域的标准或方法。然后利用全国及35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与土地交易价格指数,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与全国层面房价地价关系短期内双向互动影响一致的城市有26个;运用均值、方差与离散系数等描述性统计得出,与全国层面房价地价关系的短期效应一致的城市,2010年以来其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和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离散系数普遍小于均值,而海口、杭州、深圳等城市应成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监控的重点;单个样本t检验表明,新建住宅市场与二手房市场的差异较大,而后者与全国层面房价地价关系的短期效应一致的城市较少,今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应重点关注二手房市场。总体而言,把握各城市与全国层面房价地价关系的短期效应一致性以及差异性,是房地产分区域、分市场、分类差别化与精准化调控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武汉市8个城区29个季度的住宅增量、存量销售价格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随机效应变截距模型,研究了住宅增量市场与存量市场的价格关系。结果表明,在以住宅增量交易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中,增量住宅的价格对存量住宅的价格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增量住宅价格变量是存量住宅价格变量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成立;增量住宅价格每上升1%会带动存量住宅价格上升1.06%,增量住宅销售价格的上升,促进了存量住宅销售价格的快速上升。政府在严控房地产投机行为的同时,需要从中介制度、金融、税收等方面完善住宅交易制度,促进住宅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