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世界范围内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所占份额呈现下降趋势的事实受到广泛关注,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应用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描述了机器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经济逻辑,并利用2018年中国企业综合调查数据展开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使用机器人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使用机器人所带来企业劳动工资率提高的幅度远低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即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未能实现同步,是使用机器人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平均而言,企业使用机器人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4%左右。进一步研究发现,机器人所引起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在不同所有制、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的企业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研究了海洋科教、风险投资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实证过程采用中介效应及门限回归模型,选取2006-2014年中国大陆地区沿海1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海洋科教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风险投资在这一影响机制中发挥了中介效应,但其中介效应效果量仅为0.05,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3)风险投资在海洋科教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中存在门限效应,当风险投资规模跨越门限值时,海洋科教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会发生跃迁。因此,为实现海洋强国,应重视海洋科教的发展,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市场机制,扩大风险投资规模,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智能化与偏向性技术进步的CES生产函数模型,采用2004—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工具变量和中介检验方法实证检验智能化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省份技术进步总体呈现资本偏向特征,即技术进步有利于资本要素相对边际产出的提高,但近年来,技术进步呈劳动偏向的省份逐年增长;智能化与技术进步偏向之间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智能化水平越高,技术进步越偏向劳动,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问题后,负向影响依然稳健;中介检验表明,智能化不仅通过影响要素效率引发技术进步的劳动偏向,还通过缓解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引致技术进步的进一步劳动偏向。本文结论表明了智能化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改善劳动收入分配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刘淑茹  肖静  宋炜 《软科学》2024,(2):111-116
利用2010—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人工智能、技术复杂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在人工智能发展初期,受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的影响,人工智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将技术复杂度纳入模型后发现,人工智能与技术复杂度二者的有效融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技术复杂度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提升科技企业绩效路径,采用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法,以中国京津冀区域科技企业为例,对高承诺人力资源实践对科技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重点考察员工自愿离职的中介作用和企业所有制类型的调节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承诺人力资源实践对科技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部分通过员工自愿离职的中介作用产生影响;私营企业的高承诺人力资源实践对员工自愿离职的负向作用比国有企业显著更强,进一步,企业所有制调节了自愿离职在高承诺人力资源实践与科技企业绩效之间所起的中介效应,即在私营企业中该中介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6.
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是创业企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组织绩效的重要方式,然而创业企业的高管团队(TMT)认知如何激发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机制仍不清晰,无法阐释创业企业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影响机制。基于高阶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文章分析了动态能力对TMT认知(认知异质性和认知能力)与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竞争战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动态能力中介了认知异质性、认知能力与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差异化战略正向调节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而成本领先战略负向调节该中介效应。文章探究了管理者认知到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机制,揭示了创业企业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影响机制,推动了创业企业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数字化投资和双元创新能力理论视角,以2015—2020年沪深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数字化投资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分析了探索性与应用性创新在数字化投资与公司成长绩效之间的中介效果,探讨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对数字化投资与企业成长绩效是否存在调节效应。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政府数字化投资与企业数字化投资均对企业成长绩效具有积极影响;(2)双元创新能力在数字化投资与企业成长绩效间起显著中介作用,应用性创新能力分别在政府数字化投资、企业数字化投资与企业成长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探索性创新能力在政府数字化投资、企业数字化投资与企业成长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在数字化投资与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发挥了调节效应,风险承担水平越高,数字化投资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效应越强。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制造企业利用数字化投资,提升双元创新能力,推进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中介变量的视角探究其在标准与企业质量水平关系中的作用机制,深入明晰先进标准与企业质量提升之间关系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探索切实有效途径。将先进标准、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质量提升三者统筹结合,以技术创新为中介变量建立理论模型,利用1 216家浙江制造企业2015—2021年的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回归法展开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有效的标准制定及应用有助于企业质量水平提升,技术创新中介了先进标准与质量提升之间的正向关系;相较于服务业,“有效的标准制定及应用—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质量水平提升”效应在制造业中更强,技术创新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4.87%和16.09%。由此提出政府完善职能,广泛推广标准应用实施、推动标准引领质量提升作用落到实处的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已被国内外学者关注和探讨,而鲜有研究考虑同行社会责任水平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基于信号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研究了同行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明星的治理水平和产出水平对私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通过对16个行业的CSR明星和3546家私营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同行CSR明星的治理水平负向影响私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但其负向影响程度随着私营企业创办者社会地位的提高而减弱;同行CSR明星的产出水平正向影响私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其正向影响程度随着私营企业创办者社会地位的提高而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为以上结论提供了更好的证据支持。研究进一步深化了现有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前因研究和同行企业社会责任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全球制造业企业正面临着绿色转型的严峻压力,绿色创新已成为其实现绿色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基于307家中国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不同所有制和绿色培训水平下绿色创造力对企业财务绩效的作用机制,深入揭示新兴经济体制造业企业绿色创造力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表明,绿色创造力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绿色产品创新在绿色创造力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此外,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绿色创造力对绿色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绿色培训正向调节绿色产品创新在绿色创造力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深化了绿色转型时代背景下绿色创造力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解,对于引导制造业企业积极实施绿色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社会发展加速器,必将对就业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应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和WOS核心集合中关于人工智能影响就业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核心研究国家,对比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分布和关键词共现状况,分析关键节点文献,追溯研究源起、梳理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当前各国、各研究机构间的联系较为松散,缺乏多学科领域合作。就业极化和收入极化成为重要研究视角,技术进步、数字化转型、工作时长和常规性结构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情景化”、 “异质化”研究、 “重塑效应”、人机协同情景下的人机“共生关系”、基于人类价值的就业质量提升、劳动者的知识技能转化、人工智能下的就业心理、就业领域的伦理道德、基于产业与就业动态匹配的应对政策以及人工智能与就业关系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将成为未来的十大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Research Policy》2022,51(6):104536
The effect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 general-purpose technology, on firm performance is an emerging and crucial issue.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AI technology on firms’ productivity and employee profiles. We use the keyword-matching method to parse the text of Taiwan patent grants, and obtain matched firm-level data on AI innovations in Taiwan's electronics industry for the 2002–2018 period. Empirical estimations indicate that AI technology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productivity and employment. Meanwhile, non-AI patents also generate pro-productivity and pro-employment effects with a magnitude similar to that of AI technology. Inventing AI technologies crucially alters firms’ workforce compositions, which reduce the share of labor force with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s of college level and below. Robustness checks reaffirm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13.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智能+”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智能+”、集成创新、环境动态性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探索“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能+”U型影响制造企业创新绩效,“智能+”U型影响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智能+”与创新绩效之间的U型关系,也正向调节“智能+”与集成创新之间的U型关系。研究结论为中国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15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多元化数据,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人工智能赋能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是技术层面、数据层面和企业层面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人工智能赋能对创新绩效影响路径为技术支撑型、数据驱动型、组织变革型、服务生态型和营销整合型5种,并对每条路径的使用特征进行详细解析.从理论上丰富人工智能赋能和创新绩效影响路径的相关研究,同时为多数企业加快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工智能的井喷式发展,其涉及的伦理风险,也从科幻作品中走进现实,成为众多主体热议的话题。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及风险感知理论为基础,以信任为中介,构建了公众对于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感知与其参与风险治理意愿的研究框架,并通过实证检验了相关假设。结果显示: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感知对公众参与意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公众对科研机构和政府的信任在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感知与公众参与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结论为构建“政府主导、专家引领、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治理新格局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新兴技术实现科技向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下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各国争先对其进行部署和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本文基于知识图谱的研究方法,以Web of Science和CNKI中人工智能相关文献作为样本数据,运用CiteSpace软件,通过双图叠加分析、共词分析和突现词分析等功能,从全球的视角对我国人工智能研究近十年来的发展面貌、特点和演化历程做出了可视化的分析。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的研究已经呈现出了多学科和学科融合发展的态势;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已经取得成果,但距离顶尖还有差距;我国对人工智能应用的研究更为丰富,这与我国的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有关;未来我们应更注重人才的培养,对基础技术的长期支持和投入,同时期待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带来更为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6-2015年工业机器人数据、海关数据库及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出211个地级市的工业智能化水平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考察城市工业智能化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的提高显著的提升了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的结果均显示这一结论是稳健可信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智能化对城市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及行业差异性,而且工业智能化提升城市价值链嵌入程度主要表现为一般贸易;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智能化对城市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正向影响途径主要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力错配及扭曲。本文的政策含义为要加快城市的工业智能化进程,提高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以提升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  相似文献   

18.
围绕人工智能(AI)大模型技术的最新进展,从AI4S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到S4AI (面向人工智能的科学研究),讨论人工与自然平行的智能科技与数字人科学家的作用及其对科研范式和社会形态变革的可能冲击;认为范式与形态的变革刻不容缓,必须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以全球视角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引领未来科技发展,为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动力。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机理,并采用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工智能对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不同区域中,人工智能对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大,东北、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较小;在人工智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效应中,资本形成累积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传导效果明显,人力资本提升效应传导效果不明显。为了实现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鼓励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研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芯片领域的技术瓶颈制约着产业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国家安全。人工智能芯片的兴起将为我国突破传统芯片领域中的“卡脖子”问题带来机遇。鉴于此,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和深度访谈结合的方法,遵循创新生态系统的行动者A(Actor)-创新活动A(Active)-位置P(Position)-链接L(Link)模型,对中国情境下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从行动者维度人工智能应用企业从应用需求、政府产业政策支持、高校科研机构研发的基础研究改造现有生态系统的机会,即行动者对传统芯片产业生态系统的改造;从创新活动维度发现合理的产业投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知识产出能有效促进创新生态系统成长,归纳为加快创新生态系统“新陈代谢”;从创新生态系统位置维度,人工智能应用端企业、互联网企业和半导体产业链中向产业链上游、下游发展获取发展机遇,将此归纳为移动在创新生态系统的位置;从创新生态系统链接维度,优化基础研究到产业化、从科技成果到高价值知识产权,归纳为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链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