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教学的概念于1918年首次在英国杂志《现代研究》中出现后,中外学者就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教学模式。美国教育专家Patrick对语言中的文化教学实践理论作了较全面且深层次的研究。他倡导语言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语言文化教学不能忽视文化教学。在汉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不仅可以实现传授文化知识的目的,而且能满足跨文化交际的深层要求。通过文化教学,医学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实现了从单一注重工具性向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转向,实现了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最终要求,由此也弥补了医学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的缺失。只有通过基于文化比较、有明确文化学习意识、体验性的语言文化学习过程,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医学留学生学习并运用汉语。  相似文献   

2.
黄志梅 《内江科技》2006,27(7):60-60,64
话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语言的教学不能独立于文化知识的传授,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化教育,本文着重谈论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传授的必要性.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文化知识传授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成功有效的英语教学应该改变单纯"为语言而学语言"的课堂教学模式,向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内容传授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当前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李君君  陈建龙  鲍丹 《今日科苑》2009,(16):219-219
语言是一种文化,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一种文化;而了解一种文化,则又可以帮助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因此,在大学英语语言能力教学的同时,教师应适当地导入文化,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5.
陈莉莉 《科教文汇》2009,(22):39-39,65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传授是不可或缺的。英语教学也是如此。但是读本式的文化知识传授较为枯燥,普遍不受学生欢迎。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情景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枯燥乏味的弊端,改善教学质量,增加师生的课堂互动。本文旨在讲述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用情景教学来传授西方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教学必然包含文化教学,而文化教学又不能独立于语言教学之外。外国人学习、理解汉语,使用汉语与中国人打交道时需要掌握的"中国文化因素",这是汉语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掌握的语言要素之一。而初级阶段是进行文化因素导入的关键时期,因此,本文通过对文化因素的研究,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说明文化因素在初级阶段导入的必要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语言教学进行得更加顺利,文化导入的方式实施起来更加有效,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体现着文化,文化也始终贯穿于并影响着语言运用的各个方面,文化教学应贯穿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本文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找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英语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易导致语言学习和理解的困难。因此,英语教学不应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也应包含文化知识的传播。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忽视文化教学等问题,从语言、文化、教学的关系出发,通过自身在第一线教学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各具特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不仅能使留学生克服自身的文化休克状况,提高汉语的学习能力,也能使中华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地域文化为视角,尝试挖掘广西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从教师、教学体系、教学模式以及汉语教材探讨如何将广西地域文化融入广西各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推动广西对外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继而在教学中将中华文化予以传承。  相似文献   

10.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让学习者掌握语言工具,提高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出发,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适度掌握文化教学中对交际规约、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文化内容,要按照一定方法在语言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使得教学顺畅地进行,文化得以顺利地传播.  相似文献   

11.
金延伟 《科教文汇》2010,(11):59-6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门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与文化有关的语言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文化教学渗透到传统对外汉语教学中。那如何将文化教学渗透到普通教学之中呢?本文试图从三个角度分别提出比较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门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与文化有关的语言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文化教学渗透到传统对外汉语教学中。那如何将文化教学渗透到普通教学之中呢?本文试图从三个角度分别提出比较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唐丽珍 《科教文汇》2009,(28):76-77
古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作为语言工具课旨在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当前堪忧的教学现状和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古代汉语课的教学应以文选为主。同时,采用渗透的方式依托文选来教授和印证语言知识和规律,并在文选教学中适当注重传统文化的观照。  相似文献   

14.
大学德语课程除传授德语语言文化知识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还应注重思想启迪和价值观引领。教师不仅要多维度发掘思政元素并将之恰当地融入课程的教学设计,同时也应思考如何将思政设计“连点成线”“以线带面”,形成符合课程目标与定位的全方位课程思政体系。AVIVA模式提出的“内容导入与情绪引导-背景知识激活-知识学习-知识运用-效果评价”5个步骤,不仅为思政元素在教学各环节中的融入提供了切入点和具体路径,也为课程中思政的系统性建设提供了整体性构建框架,有利于课程思政理念在大学德语课程建设中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15.
方莉  徐春宁 《中国科技信息》2007,(2):206-206,208
非语言交际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课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以传授语言和文化知识为主要任务的英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使用和传授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随着社会语言学以及语用学的建立、兴起和发展 ,我国语言学界对语言的功能、语言的使用和语言与文化的研究日益重视。学者们从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语用规则、翻译、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等不同角度对交际与文化的关系作了探讨 ,展开多方位的研究。并从语言交际的实际出发 ,指出语言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以及文化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学者们发现 ,只懂些语言 ,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交际问题 ,而文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 ,也制约着人们的语言行为。所以 ,跨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当前语言学界普遍…  相似文献   

17.
杜春妮 《科教文汇》2009,(4):113-113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学好一种语言同时也是学好与这种语言相关的文化。同理,教授一门语言也是教授这门语言承载的文化。要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做好文化的传播工作,不但要了解语言和文化的本质及其之间的关系,还要寻求合适的文化渗透方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外国语教学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非汉语环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在原有的基本教学理论指导下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非汉语环境下的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对于加强学生的汉语语言知识具有明显的作用。因此,本文则通过非汉语环境下的汉语口语教学进行经验性的现状分析,然后提出在非汉语环境下的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解决对策,以期望能够对非汉语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口语教学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行为方式和宗教信仰等五个方面论述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针对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缺失的现状,建议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从课堂内外加强西方文化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20.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交流,因此在英语教育中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语言运用中的文化因素。本文从语言在不同文化的不同内涵及英语单词本身的复杂含义入手,论证了在英语教育中融入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应将大学英语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多元文化意识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