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罗丹论艺术》一书中说道:"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回归自然的环境,这也是新课程中所蕴含的新理念。石头画就是从农村孩子的实际出发,以石头为表现对象,以儿童生活的时代、生活及乡情为主线,以趣味教学为手段,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小石头"展现"大世界",尊重"石"的个性,在小小的石头上体现出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基于我园特有的健康文化背景和多年的经验传承,我们从幼儿自身发展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坚持儿童的亲身参与、感悟,师幼在体验课程的生长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每一个鹿宝贝在健康课程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张爱梅 《科教文汇》2008,(22):101-101
儿童文学是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学,它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成人意识到儿童有特殊的文学需要。儿童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同教育有着天然联系,17世纪英国的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曾在《关于教育的思考》中提出应该让儿童读一些像《伊索寓言》《列那狐的故事》那样轻松愉快的好书,他的提倡直接推动了儿童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4.
<正>就向宇宙发射个信息,让外星人知道:我们爱你——"我要控制我自己,不会让谁看见我哭泣,装作漠不关心你,不愿想起你,怪自己没有勇气。心痛得无法呼吸,找不到你留下的痕迹……就向流星许个心愿,让它知道我爱你!"——张柏芝演唱的这首《星语心愿》虽然抒发的是人类  相似文献   

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每一个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和认识。科学探索有助于儿童更好地认识和解释客观世界。"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我们就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出发,结合我园现有的资源和季节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广泛地接触社会和自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必须回归儿童世界,密切贴近儿童的生活。在实践中,我们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为幼儿提供一些必备的基础材料,创设合理的环境,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进行活动,开展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霍巧莲 《科教文汇》2012,(34):F0002-F0002,F0003
儿歌创作,看似小儿科,但真正能创作出为幼儿喜闻乐见、代代相传的儿歌并不容易.儿歌,接受者主要是低幼儿童.受限于这个阶段儿童本身知识经验少,语言处于学习的过程中,创作儿歌所选词语只能是浅显易懂的"浅语".要在有限的"浅语"中照顾到儿童好奇求乐的天性,写出儿童趣味,真如在螺蛳壳里舞蹈,要跳得出优美的舞姿,实属不易.谢之峰先生不畏创作的艰难,二十多年来笔耕不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者从自己创作的4000多首儿歌中挑选出描绘自然的儿歌400首结集出版为《走进大自然》.在《走进大自然》中,读者得以了解谢之峰的儿歌创作风格特征及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全套儿歌集《走进大自然》由四本书组成,分别适合于0-3岁、3-4岁、4-5岁、5-8岁的学前儿童.这是一套图文并茂、不可多得的低幼儿童读物.打开这本书,就仿佛展开了一幅幅大自然的画卷.幼儿在耳畔喃喃的儿歌声中,眼前展现着逼真生动的一幅幅画面,能让其在翻一翻、听一听、看一看中认识多姿多彩的事物,学习规范的语言,陶冶情操,愉悦心情.  相似文献   

8.
《日月》是《诗经·邶风》乃至《诗经》的一个很独特的篇章,它不仅情感深挚,且与绝大多数未知作者的诗歌不同,它的作者几无异议,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卫庄公之夫人庄姜。由此,这首诗歌有了固定的背景.固定的诗境氛围。这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解读这首写作于两千多年前的经典的诗歌。  相似文献   

9.
墨离  余韵图 《科学大众》2011,(11):22-25
在一首《蓝知更鸟》的诗歌里这样写道:蓝知更鸟,是一种神奇的鸟,看到的人会幸福的。如果世界上有一只,我希望它停留在你的窗口,永不离开……  相似文献   

10.
我可以算得上是贵刊的“最铁杆读者”了。《科技新时代》自创刊号到现在的全部杂志我一本不少地全都收藏了(呵呵,私下认为现在像我这样收藏《科技新时代》如此之全的,全国也没几个人吧?过段时间我会把全部的杂志拍个照片发到网上秀—下)。前段时间我上贵刊的官方论坛发现冷清得很,就在QQ上创建了一个“科技新时代”的QQ群(52559083),可惜现在还没人加入,希望通过我的来信,让更多《科技新时代》迷们加入这个群。  相似文献   

11.
刘斐  詹全旺 《科教文汇》2013,(19):131-133
《乡愁》是一首体现了意境美和余光中内心的爱国思乡的诗歌。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将原诗和三种译文看作不同的语篇,分别进行及物性分析,旨在及物性的理论框架下探讨不同译本的得失,并检验了及物性理论在诗歌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方面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2.
和谐校园颂     
阅柳州市首批部分和谐校园事迹材料我,仿佛耳闻目睹了充满阳光歌声和友爱的校园心情非常激动欣,然命笔写下了这首小诗。好呵!像那春雨滋润后鲜艳的百花你看!一个个校园都是和谐文明之家老师辛勤耕耘播种希望学生为了祖国人人奋发求知路上师生齐攀高峰都为科教兴国创造最佳在这欢乐向上的校园里成长着明天栋梁和大家学校家长携手共办教育落实八荣八耻协力狠抓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让高素质人才报效国家好呵!像那春雨滋润后鲜艳的百花你看!绿色美丽的校园生机勃发莘莘学子马不停蹄前进为了美好明天振兴中华和谐校园颂@柳赓尧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蕊 《大众科技》2012,14(4):200-202
文章从儿童、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三个方面出发,以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对"儿童媒介素养教育"进行解析,以求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熊出没之奇幻空间》中一位大BOSS曾提到:其实动漫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另一个平行空间,我只是通过某种高科技将这两者的通道打开......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没有这么大的能耐,让孩子从现实世界穿越到动漫的虚拟世界,但我希望努力贯彻陶行知的真教育思想,即"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聚焦孩子们的新奇点,缔造属于他们的"奇幻空间",科学教室一米菜园的搭建可以让学生随时真实体验大自然的田园风趣,为他们提供课余的自然教育,从而实现可持续的课余体验式教学。  相似文献   

15.
办园特色应该是一所幼儿园所表现的与众不同的色彩和风格,我园确立以课题《农村幼儿园美术特色教育的研究》为依托,以"为全体幼儿的成功奠定基础"为宗旨,开展适应儿童发展的美术教育,形成真正的美术特色教育的园风,促进教师学习理论、专业发展,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幼儿身心和谐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6.
杨联文 《今日科苑》2005,(12):62-62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贯穿“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教育,注意学生的品德教育,以“德才”皆备束培养学生,让学生在人生旅途上充满善心和爱心。为了配合这些教育.我让艺委员每学期教学生学会唱五首革命歌曲,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  相似文献   

17.
2012年4月9日,是我一生中最悲痛的日子。这一天与我朝夕相处45年的老伴,离开了我与世长辞了。在她过世的几天里,我魂不守舍,睡不得吃不得,一下瘦了十多斤。在怀念她的日子里,50天内我到她的墓地去了5次,为他写了一首诗:"朝辞遗容夕为伤,忍见庭空像挂墙。物是真情伴去也,相视哑言断肝肠"。以寄托我对她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8.
《向日葵中队》中被世界所遗忘的角落里,自闭症儿童——来自星星的孩子,因为爱被唤醒,被发掘出无限的潜力,散发出迷人的光芒。小说全篇以爱的主旋律贯穿始终,并以爱之名有力的回击着世俗的偏见,让我们看到了正是这群心怀大爱的人——教师、同学、陌生人,才使一个孤独的生命在同一片蓝天下,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生命里程的逐渐圆满。同时,也影响着"这么多"给予爱的人本身在心灵上获得成长。作为一名教育实践者,《向日葵中队》这本书中深层次所传递的教育理念使我读有所感,教有所思。  相似文献   

19.
胡杰 《科教文汇》2010,(1):68-69
美国著名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生前共创作了近1800首诗歌,其中500多首是描写大自然的。本文选用她的第790首诗歌,即《自然,最温柔的母亲》("Nature,the Gentlest Mother")进行了生态女性主义解读,并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来理解艾米莉.狄金森及这首自然诗作。  相似文献   

2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赞赏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这要求我们更多地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发展水平出发,尊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为幼儿创设多元的发展空间,注重幼儿的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