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写作教学重写实轻虚构所谓虚构写作,也称想象性写作,作者所处理的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讲述的是未曾发生(包括可能发生但事实尚未发生)的事情,主要指小说、戏剧、诗歌的创作。虚构写作与“非虚构”写作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虚构写作是被轻视的一个写作类型。  相似文献   

2.
小灵信箱     
沈学功、张静文同学: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虚构”这个词的概念。虚构是一种艺术手法,它是指对生活素材进行集中、概括,并运用丰富的想象,补充人物、事件中的不足,以构成情节、塑造形象。这种艺术手法常用于文学作品如小说、戏剧中。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可不可以虚构一些情节和人物呢?这就要看写作的具体要求了。如果你写的是新闻报道、人物和事件等纪实类的文章,那就必须忠实于生活,决不允许有任何虚构。如果你写的是一般性的记叙文(含小说),为了使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更好地突出中心,则完全可以在忠实于生活…  相似文献   

3.
<正>想象,是凭借已知形象创造新形象的思维过程。虚构,是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根据生活内容虚拟出来的情节画面。虚构是想象和联想的必然结果,是与想象和联想交替进行的。在文章写作中,合理运用想象虚构,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开拓文章意境,给读者以丰富形象的审美享受,从而有力地揭示主题。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艺术形象,就是作家借助于丰富的想象,虚构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1.文体、体裁与题材文体:是就文章说的,是文章学的概念。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是文体的分类,都是写实的文章。体裁:是就文学说的,是文艺学的概念。散文、小说、诗歌、戏剧文学是文学体裁的分类,都是虚构或有所虚构的文学作品。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它既不是文体,也不是体裁。 2.记叙的要素与小说的要素记叙文的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可以不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文章里。小说的要素有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3.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  相似文献   

5.
自由写作实践(一)主题:虚构小说(原人教版)学生:老师,虚构小说和写记叙文有什么区别吗?老师:当然有。小说主要是通过虚构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所谓“虚构”,是指小说中所写的人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现实生活的影子。换句话说,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记叙文则主要是对生活中真实的人和事件进行记叙描写,因此它要求内容真实可信。学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虚构小说呢?老师: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虚构小说,也离不开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小说最主要的要素,因为小说主要是写人的。这…  相似文献   

6.
青年学者摩罗近日在一场名为“虚构文学作品在学生阅读结构中的地位”的演讲中说,年轻人尤其是我们的中学生应该多读虚构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他说小说是现当代文学的主流文体,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世界精神文化在小说中表现得最充分;同时小说也是两百年来虚构文学的主流文体,人类精神、情感、想象、幻想的最微妙之处,最多地表现于小说之中,个体生命最深刻的活力,最本源的创造力,跟人类的想象力、幻想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艺术虚构是作家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和生活固有的逻辑,通过想象,以构成艺术形象。艺术虚构必须以生活为基础,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不是对真实人物的机械摹仿、简单再现,而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经过作家的选择、集中、想象、虚构等艺术加工的创造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文体介绍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方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它不同于一般  相似文献   

9.
(一) 丰富的想象以及对虚幻成份的运用是《聊斋志异》突出的特点。虚幻出自想象,然而又不等同于想象,我们一般所谓的想象与事物原来的形象相距不远;虚幻也不等于虚构,虚构即为编造。在文学作品中,作者所编造的人物和情节有许多不是实有的,但还是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而虚幻成份则是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物的描写,如有关神仙鬼魅、天宫地狱的描写。我们的先人在小说创作中强调纪实,反对虚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严歌苓作客上海,以新作《芳华》和小说《陆犯焉识》为蓝本,围绕故事讲述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在讲座上,严歌苓分享了多个荒诞或有趣的故事与她作品的联系,但她也提到,不是所有作品都靠听故事写成,也有纯粹靠虚构和想象完成的。小说有时候是真实细节经虚构而成,有时却是一个小的物件,引发了作家巨大的无边际的想象,这依赖于小说家的敏感  相似文献   

11.
阳崇娟 《课外阅读》2010,(8):110-11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博尔赫斯其人及其作品集; 2.初步感受博尔赫斯小说中虚构与想象、事实与真实交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一、知识导引什么是虚构呢?简单地说,虚构就是主观上合乎隋理的想象,即在事实的基础上(或者有现实的基础)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加工。虚构的对象可以是故事隋节,也可以是某个人物、场景或细节等。在写作中,虚构是和写实相对的一个概念。写实就是真实地描绘事物,写作中存在两种真实: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所谓生活的真实,是指社会生活中实际发生的存在的,我们用眼睛能看到的,用耳朵能听到的一切生活现象。  相似文献   

13.
小说是与散文、诗歌、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按照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及小小说。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小说主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这正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小说塑选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有概括介绍,也  相似文献   

14.
李渔是清初文坛在小说创作和理论方面都应给予较多关注的作家,特别是他的虚构理论及其小说的虚构艺术是我国小说史上小说观念的一次重要演进。李渔小说突破了以往“记录见闻”和“写真尚实”观念的拘箝,在小说题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大胆虚构,使其笔下的小说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拘于事实,故事内容新颖奇特,情节变幻多姿,构思独特,想象丰富,作品具有鲜活灵动的气息,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李渔风格。  相似文献   

15.
儿童小说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它是小说,与成人小说一样通过虚构、合理想象等手段来编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同时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广泛而多方面地反映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其二,它是特殊小说,在读者对象和构成要素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故其涵义可描述为:儿童小说是符合儿童审美心理特征,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叙事性作品。其中,人物形象刻画是中心,人物、主题和情节是其三要素。  相似文献   

16.
李渔是清初文坛在小说创作和理论方面都应给予较多关注的作家,特别是他的虚构理论及其小说的虚构艺术是我国小说史上小说观念的一次重要演进.李渔小说突破了以往"记录见闻"和"写真尚实"观念的拘箝,在小说题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大胆虚构,使其笔下的小说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拘于事实,故事内容新颖奇特,情节变幻多姿,构思独特,想象丰富,作品具有鲜活灵动的气息,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李渔风格.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军旅小说创作是一个新的创造过程,同时也包含着伟大历史的印迹。军旅小说在历史环境的隐性影响下,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文本组织结构都有着显著的特点。要将新世纪军旅小说创作推向新的高度,就必须将真实与想象、历史与虚构相结合,将个性穿插到解构后的历史环境中去。  相似文献   

18.
《格列佛游记》和《镜花缘》都是杰出的游记体小说。两部小说的作者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虚构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幻想讽刺的手法刻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们描绘的幻想世界是以现实为基础,在幻想世界中更为集中地突出现实的矛盾。两位作者相似的生活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促成他们采用类似写作手法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以文运事,用文学之笔塑造历史人物成为典型形象,从而创造了中国传记文学,因此,司马迁又是一位文学家。司马迁是创立中国文学理论的先驱者,语言巨匠,散文大家,他所写的史传人物是实录而不是虚构,但他做到了史笔与文笔的交融,对史传人物生活细节的遥情想象,高于生活,仿佛虚构,而合于实录之度,因此《史记》人物不是小说人物。  相似文献   

20.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超越日常生活经验,通过对小说中看似违背“生活的真实”的情节设置的分析和还原,关注作家独运匠心去营造的“艺术的真实”,从而发现小说虚构内容背后的真实创作意图,即作家对更深广、更深刻和更普遍的“生活的真实”的认识与反映.本文以教材中具有代表意义和突出个性的古今中外若干篇小说为例,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