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领导伦理学是研究领导活动中的道德现象的学说。它以领导科学为理论基础,属于伦理学的应用学科。它不同于侧重企业管理层面的管理伦理学,也不同于侧重阶级和集团活动层面的政治伦理学,以及侧重普通行政管理层面的行政伦理学。它面向领导实践,关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的道德情怀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道德互动,主要以领导道德为研究对象。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先后十多次提及有关领导道德建设问题,因此领导伦理学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数十年来,西方一些认知发展心理学家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对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形成了一种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揭示出人的道德判断从认知的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发展过程。道德认知学派的研究,不仅使过去一直是哲学伦理学所思辨论证的道德现象问题取得了其自身的科学形态,而且也为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了科学的实践策略,因而引起了教育心理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拟就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3.
道德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对道德行为的影响是伦理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建立"心中的道德规范"是加强伦理学建设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道德心理活动及道德心理理论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心理,道德规范,道德实践,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管理伦理在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中已渐渐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有人将管理伦理学视为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凸显伦理精神和道德价值也日益成为学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当前学校管理伦理的研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学应该是道德的,但现实教学中道德失范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甚至令人发指。建构教学伦理学学科已成为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现代化、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迫切要求。教学伦理学是研究教学活动应当具有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的一门科学,其目的在于指导教学成为符合优良道德的活动。教学伦理学应当按照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来建构其理论框架。我国的教学伦理学研究必须突出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6.
规则、伦理规范、道德责任被认为具有"规范性"特征和要求,对这种"规范性"的理解和解释成为伦理学基本问题之一,也成为当代伦理学理论中道德"错误理论"论辩的一种前提、伦理自然主义与非自然主义争论的根源。规则和伦理规范如何能够提出"要求",因而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事物?这些更基础的问题在于规则、伦理规范或道德责任的本体论实质。在制度性事实理论的基础上,一种对规则、伦理规范或道德责任的本体论说明,可以更清晰地认识错误理论的问题所在,也可能为伦理学中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研究和思考提供一种"自然化"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7.
科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学科具备文化属性。据此,科学实践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文化实践,学生参与科学实践的过程亦是参与科学文化实践的过程。科学文化理论框架的建立既揭示了科学文化实践的要素,也从理论层面阐明了科学文化实践的育人价值。以“人性的释放与创造”为目标、以“突出科学的情境性和共同体参与”为内容和以“‘三位一体’促进文化觉醒和自信”为过程,确立了科学文化实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机制,搭建了科学教学和科学文化实践间的桥梁。从科学史、科学情境、科学道德和科学审美四个角度出发,可以进一步探寻通过科学文化实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管理伦理在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中已渐渐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有人将管理伦理学视为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凸显伦理精神和道德价值也日益成为学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当前学校管理伦理的研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达国家基本建立了终身教育的推进机制,主要表现在:观念层面,重视并运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理论层面,终身教育理论研究逐步深化;制度层面,终身教育走向法治化与规范化;实践层面,终身教育凸显多元化.深入研究发达国家推进终身教育的进程,对于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有着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过程中,对道德问题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今天,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对于培养全体人民和广大青少年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指建设,是有重要意义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起源、形成、发展规律及共产主义道德特征的科学.其中,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占有重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伦理学视野下道德教育的性别和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德胜 《教育研究》2006,27(11):58-63
女性主义伦理学研究表明,道德是有“性别”之分的,男女两性在道德价值重心、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上均有差异。但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客观存在的性别歧视,导致道德教育的性别失衡和性别冲突,从而限制了道德教育的发展。实现道德教育的性别和谐应该消除性别歧视,重新定义道德和有道德的人,使道德教育的核心概念包容女性气质。在此基础上,重建道德教育大厦,使其矗立于理性和情感的根基之上。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是一个道德家"是认识教师职业道德的起点。生成论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道德服从"、"道德同化"到"道德内化",从"道德感性认知"到"道德理性认知",从"道德他律"、"道德自律"到"道德自由"。为此,需要树立生成的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自觉意识,营造和谐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article the current empirical research on morality and giftedness is reviewed with an emphasis on moral sensitivity. The component of moral judgment has been the most studied aspect in morality. Although high-ability students have been shown to be superior in moral judgment when compared to average-ability students, morality includes other components as well, such as sensitivity, motivation, and character. Furthermore, the critics of Kohlbergian research argue that moral reasoning does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moral behavior. The gifted students might be able to give “correct” responses in the Defining Issues Test (DIT) test but their actual moral behavior cannot be predicted based on these test results. Hence, the limits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findings need to be acknowledged. The component of moral sensitivity is introduced with case studies regarding Finnish gifted students and Finnish Academic Olympians. The beliefs and values in academic work ethics of the Finnish Academic Olympians are discussed to give examples of how ethics can be combined with excellence in science.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moral education of gifted students are suggest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相似文献   

14.
境遇伦理学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起出现的基督教新道德改革运动的产物。他的理论基础有实用主义、相对主义、实证论和人格至上论。其中,人格至上论展现了价值导向,实用主义和相对主义表征了思考方法,以道德选择为主题的道德行为主义是行为方式,反先验原则的经验主义伦理学是理论目标。概括说来,就是在"爱"的指导下,依据道德境遇的具体情况理性地做出道德行为。它是现代人摆脱道德盲从和恐惧的有力武器,虽然在实践上还面临一些局限,在论证上尚有问题,但必会带来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间,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倾向是对时代特质的折射和反映。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从传统道德与人生价值、集体主义与社会生活、学习观念与职业道德、金钱观念与网络道德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倾向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深化相关研究并指导实践开展,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依据和方向。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评价标准日益模糊,非道德主义有抬头之势,且出现了信仰冲突或危机。  相似文献   

16.
A bstract .  Moral philosophy seems well placed to claim the key role in theorizing about moral education. Indeed, moral philosophers have from antiquity had much to say about psychological and other processes of moral formation. Given this history, it may seem ironic that much systematic latter-day theorizing about moral education has been social scientific, and that some of the major trends in the field have been led by empirical or other psychologists. Moreover, while acknowledging the influence of such major past philosophers as Plato, Aristotle, and Kant on the primary modern movements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alism, care ethics,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some recent social scientists have call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psychologized morality" in the interests of an even more leading role for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n the theory of moral formation. In this essay, David Carr surveys and critically evaluates these trends in theorizing mor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提及"道德论",人们常常会感到不知从何说起,看上去似乎道德与伦理异名同谓,可是提起伦理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在人类脑中浮现。从词源上看伦理英文单词为"Ethics",而道德一词的单词则为"Morals",单单从词面上看,两者不难看出一定有着差异,伦理和道德的区别,一是取向不同,伦理是中性词,道德是正面取向;二是大小不同,伦理不仅包括道德,也包括权利(权利是道德的前提),本文将着重分析西方伦理学大家休谟、亚当.斯密、卢梭的有关"道德论"的思想,从而更好的为大家阐释当今社会下的"道德论"含义。  相似文献   

18.
教学的道德性可以看做是教学的一种特殊价值特性和一项特殊的价值诉求,它与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审美性、人文性等一起,共同构成了现代教学的基本价值诉求,并且与它们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在现代伦理学与现代教学双重视域下研究教学优良道德问题势在必行。教学优良道德考察的是教学活动本身所蕴涵与应追求的道德理想与伦理使命问题,只有对教学活动的道德终极目标认识正确,教学行为价值符合教学道德终极目标,并且制定的教学道德规范、优良,才是真正的教学优良道德。教学优良道德概念的提出,在实践层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道德理想与目标;在理论层面,有利于教学道德问题研究的继续深化。教学优良道德的制定、确证及其实现,将成为新时期教学道德研究不可推卸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科学精神的内涵是从科学对普遍性、规律性知识的追求这种意义上延伸、发展、提炼出来的。道德教育研究中是否需要科学精神,与人们对道德存在的认识密切相关。当人们认为具有普遍、永恒的价值与道德准则时,实际就肯定了道德研究中的科学精神。道德研究中科学精神的失落意味着道德将会走向虚无,其结果是整个人类精神大厦的倾覆。从道德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来看,道德具有抽象、一般、绝对和永恒的特点,而且个体道德内化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教育研究具有科学研究的特点,需要研究者具有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近代的道德情感主义是既不同于道德理性主义,又不同于功利主义的伦理学说。其理论上的得与失,对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来说,无疑会有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