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采用自编的《硕士研究生学业压力问卷》、《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问卷》及《硕士研究生学业成就感问卷》对河北某国家重点大学的476名硕士进行调查,并从中抽取247份压力处于中等程度及以上的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业压力处于中高程度的硕士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倦怠和较低水平的学业成就;学业压力中的外界期望压力和科研任务压力对硕士生的学业成就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学习前景压力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不显著;学习倦怠在中高程度学业压力和学业成就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543名在职研究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在职研究生学习倦怠的现状以及社会支持与学习压力、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6.07%的研究生学习倦怠非常强烈;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工作单位在职研究生学习倦怠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在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初中生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探讨初中生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的不同水平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市白云区三所初中三个年级共1600名学生,以自编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社会支持评定表(SSRS)和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问卷(LEC)为研究工具,对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①初中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接近中等倦怠水平,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的得分都比较居中;②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呈负显著相关,社会支持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学习倦怠的各维度及总体上都存在显著差异;③学习倦怠与生活压力事件呈正显著相关,生活压力事件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初中生在学习倦怠的各维度(除了低成就感外)及学习倦怠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初中生感受到的生活压力事件越多、社会支持越低,其学习倦怠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当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该文采用量表法对626名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和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进行了学习倦怠与自尊、就业压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偏高,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倦怠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就业压力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专业认同在导师排斥感知与研究生科研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学习经历的调节作用,采用导师排斥感知问卷、专业认同量表、科研倦怠量表对473名在校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是导师排斥感知正向预测研究生科研倦怠;二是专业认同在导师排斥感知与研究生科研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三是学习经历在导师排斥感知与专业认同之间起调节作用,对跨学科研究生而言,导师排斥感知对专业认同的消极影响更大。研究结果揭示了研究生科研倦怠形成的机制,可为研究生尤其是跨学科研究生科研倦怠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学业压力对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等工具,对来自遵义市6所中学的76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的学习倦怠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倦怠现象;学业压力是学习倦怠的关键性风险因素,学业压力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学习倦怠;学业自我效能感中介了学习压力对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可以通过适度缓解初中生学业压力、增强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帮助初中生合理应对学业压力、有效缓解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7.
学习倦怠严重制约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通过对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的360名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确实存着普遍的学习倦怠现象,且学习倦怠在学校和性别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在生源地,应往届、婚恋状况,是否跨专业、年龄、是否工作过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已较严重了,学校、性别、生源地、应往届、婚恋状况与工作经历、是否跨专业、专业等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601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较高,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总分及其三个维度和社会支持总分及其三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高职学生的社会支持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增加其社会支持,可以预防和减轻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636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学业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社会支持不仅直接导致学习倦怠,而且还通过学业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倦怠,学业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之间起着中介变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习倦怠是消极学习心理的反映,指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表现为学习情绪低落、学习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发现:教育学研究生普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学习倦怠;导师指导、学习认知、学术科研活动参与状况、学习压力和挫折、年龄、工作经历以及身体健康状况与研究生学习倦怠的关系密切。从根本上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状况,需要多方面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心理幸福感在心理压力影响学习倦怠的过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对474名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心理压力、心理幸福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心理压力中的学习压力维度对学习倦怠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心理幸福感中的生活目标感维度在学习压力影响学习倦怠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研究学习倦怠的结构及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1)NBI-SS可以有效测量高中生学习倦怠,如耗竭、玩世不恭、学习效能感等;(2)学习效能感的年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玩世不恭的性别差异非常显著.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也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3)社会支持通过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起间接影响,应对方式为社会支持和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变量,支持了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  相似文献   

13.
学习倦怠是消极学习心理的反映,指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表现为学习情绪低落、学习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发现:教育学研究生普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学习倦怠;导师指导、学习认知、学术科研活动参与状况、学习压力和挫折、年龄、工作经历以及身体健康状况与研究生学习倦怠的关系密切。从根本上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状况,需要多方面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学习倦怠严重制约着大学教育的质量。通过对广东某师范大学150名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确实普遍存在学习倦怠的现象,其中表现突出的是行为不当。不同特征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是否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存在显著性差异,跨专业高于没有跨专业的。  相似文献   

15.
学习倦怠作为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贯穿于每个层次的受教育者之中,严重影响了受教育者自身发展和身心健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的“症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今正处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只有不断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数字化学习意识,提高其数字化学习能力,才能使硕士研究生在终身学习背景下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为了高效顺利地推动硕士研究生数字化学习的开展,对硕士研究生数字化学习的基本情况、学习态度与了解程度、学习环境与资源、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影响因素6个维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了在终身学习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数字化学习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与数字化学习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工作压力必然会对成人学习倦怠产生影响。如果能将工作压力控制在促发学习倦怠心理的范围内,就能帮助成人个体将适度的工作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进而克服学习倦怠心理。所以,工作压力与成人学习存在互为制约、互相促进的因果关系。而社会支持正是调节二者关系,缓解工作压力,减轻或消除学习倦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高职护生学习倦怠基本现状,考察核心自我评价与专业承诺对高职护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并检验专业承诺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及高职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566名高职护生核心自我评价、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状况进行测查。结果发现高职护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核心自我评价和专业承诺可显著负向预测学习倦怠,专业承诺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可以直接负向预测高职护生的学习倦怠程度,也可通过专业承诺负向影响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19.
学习环境的好坏对于学习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高职生为例,通过对其学习情绪低落、学习行为不当、学习成就感低3个方面进行学习倦怠水平调查,并从学习环境、自身素质、课程设置、就业压力、情绪压力和社会支持等方面探讨影响学习倦怠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为提高我院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饶爱京  万昆 《教育科学》2020,36(2):31-38
在线学习投入是保证"停课不停学"期间在线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对大学生开展调查,运用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法对疫情期间大学生在线学习准备度的现状、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线学习准备度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度的影响以及在线学习自我效能感、感知教师支持、在线学习平台体验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线学习准备不足;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整体不高;大学生在线学习准备度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度具有显著影响;在线学习自我效能感、感知教师支持、在线学习平台体验在在线学习准备度和在线学习投入度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因此,可以从技术支持维度、在线学习资源设计维度、教师支持维度着手提升学生的在线学习投入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