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有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主要方法是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情感交流,积极引导、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整体发生的,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体育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而且要重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非智力心理因素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也就是除了智能以外的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求知欲、信念、意志的坚持性、好胜心、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等心理特征,是促进人的学习、工作积极性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具有特殊的功能。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促进其全面发展。一、寓趣于教,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体育与健康》达成目标明确的告诉我们:体育与健康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无论教师与学生,他们都具有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对教材、教法的进一步加深学习和探索外,应该拓宽思路,注重对学生在体育中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的锻  相似文献   

4.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单纯的研究身体素质、技术、体能等已远远不够,就中专女生而言,探索其在体育教学中积极性不高的心理因素,依据体育心理健康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体育专业灵敏素质是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灵敏素质的训练效果是获得各项运动技能和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灵敏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复杂的心理因素。结合体育运动心理学教学实验,对体育专业灵敏素质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意在与同行共同探讨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灵敏素质的教学和训练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海明 《湖北体育科技》2000,19(1):51-52,56
情感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心理因素。本文论述了体育教学中情感特征的具体表现,情感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7.
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过程。而运动意志总是与学生在体育过程中,克服内外障碍的意志努力相联系。运动意志的发展,与学生的心理因素和体育教学因素有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学中,应该重视心理因素的研究和应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何运用心理因素进行教学。这对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关系。我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脑海里经常闪动着一个若明若暗的问题,自己在工作中虽然费了很大气力,千方百计想提高教学质量,但所得的效益与主观愿望差距较大,事倍功半。使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学生(主要是女生)在长身体、长知识这个最宝贵的中学阶段,对上体育课、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自  相似文献   

9.
宗有智  庞云飞  刘志文  李鑫 《精武》2012,(23):29-30
近几年随着武国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学校体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也日置增多。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肩负起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担。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是评价学校体育教学成果的重要保证,必须予以重视。本文具体梳理了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在我图与日本的演变过程,经过对我国和日本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在各个阶段的横向比较分析可知,一方面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设王的优势方面进行肯定;另一方面。通过借鲞日本的体育教学目标设置中的科学合理部分,以期促进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合理、科学设置,并对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姚蕾 《体育科学》2004,24(1):44-4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对建国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评价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回顾和反思 ,总结了建国以来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的发展变化规律 ,揭示了它们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展望了体育教学在新世纪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1.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敏学 《体育学刊》2007,14(5):96-99
为了提高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以普通学校体育为参照系,分析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特点: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方面有缺陷和残疾的少年儿童,其身体和心理有别于正常儿童少年;身心缺陷的补偿与康复是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具针对性,追求体育课程的缺陷补偿和康复功能;个别指导是体育教学组织应遵循的重要原则、直观手段的补偿与综合运用是体育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掌握系统的特殊教育理论和实际技能是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场地器材应符合残疾儿童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东 《体育学刊》2007,14(3):92-94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TH),对河南省12所学校(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和高中)5 812名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中高焦虑水平学生检出率为3.8%,内容量表检出率最高的为自责倾向(9.02%),其次是对人焦虑倾向(8.66%)。城乡男女生比较,乡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于城市学生,女生的心理焦虑程度高于男生。建议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游戏等能够减轻或消除这些因素的体育项目,同时要求体育教师要正确引导心理障碍的学生;加强农村体育师资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和学生交流,运用体育手段减轻学生的心理障碍;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女生的教育,选择合适的语言、合适的运动项目促进女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育领域心理学研究的演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京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9):45-49,98,112
体育学习动力、体育学习心理、运动技能认知特征是21世纪初体育教育心理研究的三大主题。自我、成就目标动机,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认知特点,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体育教师的心理特点,是近年来我国体育教育心理研究出现的新方向,涌现出了一批研究成果。对体育教育心理的应用性研究增多,基础理论探索也更加深入,尤其是认知心理实验方法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研究中的应用,提升了我国体育教育心理研究的水平。但在选题的理论依据、实验设计、测量工具检验、研究控制等方面还需加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体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了体育教学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提出了治疗心理障碍的方法,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戴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8):59+67-59,67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国家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维和新理念,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把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了解体育教学中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体育心理学课程教法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军  陈作松 《体育学刊》2001,8(2):55-56
传统的讲演式教学是体育心理学目前的主要教学方法。心理学教学应注意联。系科学实际,联系体育教学实际,联系专业实际,联系学生实际等4个方面。为提高教学质量,应加强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自学辅导、实践操作、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改革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心理学教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军 《体育与科学》2004,25(4):72-74
体育心理学的教材建设应充分体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正确把握新世纪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方向,体现对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教材结构,注重基础性与创新性;精选教材内容,突出科学性与时代性;形成教材特色,加强职业性与操作性;建设立体教材,促进文字教材与电子教材相协调。在此基础上设计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体例。  相似文献   

18.
俱乐部制体育教学对大专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专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检验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方式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采用SCL-90症状自测量表对大专学生进行前后两次测试。结果表明,当前大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症状的学生较多;通过俱乐部制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比较发现,俱乐部制体育教学对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尤其对减轻抑郁心理、改善人际交往状况方面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断地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我国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新教学模式,这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分析了美国、德国的体育教学模式,探讨了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