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溴水能否氧化果糖这一问题,多数文献中都提到溴水不能氧化果糖,只能氧化葡萄糖成葡萄糖酸。少数文献中只提了溴水能氧化葡萄糖成葡萄糖酸,而迥避了溴水能氧化果糖这一问题。本文以实验事实和氧化还原等有关理论说明除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溴水不能氧化果糖(在此条件下溴水亦不能氧化葡萄糖)外,溴水既能氧化葡萄糖,也能氧化果糖。  相似文献   

2.
蔗糖阴极还原合成甘露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蔗糖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生成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然后以这种转化糖为阴极液进行电解,考察了电极材料、pH、电流密度、温度、总糖起始浓度等因素,确定最佳试验条件为:用石墨做阴极材料,pH=11.00,电流密度2.0A/dm2,温度40℃,总糖起始浓度0.6mol/L,支持电解液浓度0.45mol/L,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总糖的转化率可达80%,甘露醇的产率可达30%.  相似文献   

3.
味精———谷氨酸钠,这一日常生活的调味品早已为人们所熟悉,但是在化学上用它鉴别还原糖却很少见报道,我们通过大量实验,利用它与铜离子生成的配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和葡萄糖、果糖等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以此鉴别还原糖,收到较好的效果。1、实验原理味精与铜离子生成配合物,防止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铜沉淀,配合物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铜将还原糖氧化为复杂的产物,而本身被还原为氧化亚铜:  2、实验仪器与药品(1)仪器:电炉、石棉网、烧杯、试管。(2)药品:味精(食用品)、蓝矾、氢氧化钠、葡萄糖、果糖、蔗糖、0.3…  相似文献   

4.
根据李子果实成分和干制温度条件,设置果糖、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反应体系,探讨不同浓度绿原酸在不同pH环境下对5-羟甲基糠醛(HMF)及其中间产物3-脱氧奥苏糖(3-DG)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原酸影响HMF和3-DG形成,且受pH的影响。当pH为2.80、3.70时,添加绿原酸抑制HMF和3-DG的形成,pH越低,抑制率越高。当pH为4.70、5.70时,添加绿原酸显著促进HMF的形成,pH越高,促进率越高,产生的3-DG越多,但在同一pH下绿原酸对3-DG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当pH为6.0时,高剂量(42μmol/mL)的绿原酸显著增加HMF的形成速率,在90℃下反应48 h后,HMF的产生量增加了1.14倍。可以得出结论:在低pH值下,果糖倾向通过果糖呋喃阳离子途径形成HMF,绿原酸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3-DG的形成而降低HMF含量;在高pH值下,果糖主要通过3-DG途径生成HMF,绿原酸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3-DG转化为HMF而提高HMF含量。  相似文献   

5.
运用薄层层析法分析鉴定雪莲果低聚果糖,最佳层析条件:正丁醇:乙酸:蒸馏水=8:3:2为展开剂,2g二苯胺,2mL苯胺,10mL85%磷酸共溶于100mL丙酮为显色系统,确定雪莲果中存在低聚果糖: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  相似文献   

6.
对花生内衣色素的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 :该色素属于水溶性色素 ,最大吸收峰值为 390nm ;该色素在弱酸性及中性条件下 ( pH =4~ 7)、温度在 2 5~ 65℃范围内稳定性较好 ;光、氧化剂、还原剂、盐、糖和金属离子 (除铁离子外 )对色素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从事技工学校化学教学中,对全国技工学校通用教材《化学》1989年10月第二版第339页所写:“从果糖的结构上看,它的分子中没有醛基,本来不具有还原性.但是在碱性溶液中,果糖能生成戊糖酸和甲酸.由于产生了甲酸,才使果糖表现出还原性,因此能发生银镜反应.”持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果糖具有还原性的原因,是在碱性条件下,酮糖和醛糖之间能通过烯醇式中间体,发生互变异构,生成酮糖和醛糖的平衡混合物.  相似文献   

8.
在有机化学中溴水的应用十分广泛,它涉及有机反应、有机物鉴别和提纯、有机计算等重要知识点,它不仅是我们中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是高考的热点。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者就溴水在中学有机化学中的应用进行归类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Fenton试剂对碱性品红溶液的脱色和降解作用,探讨了溶液pH值;试剂的投入量;光照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在pH=3,H2O2/COD0 =2g/1g,H2O2/Fe2+=100∶1(摩尔比)条件下,CODCr去除率可达94%,处理后水样近无色。  相似文献   

10.
溴水小议     
溴水是一种常用试剂,显橙色,许多情况下会褪色,在物质的鉴别和推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